《苦哉远征人》曾言:“李陵死别处,窅杳玄冥乡。”身为西汉名将,李陵未能留名青史,反遭世人冤屈,直至千年后,李陵之冤方得以洗清。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曾出现无数优秀将领,基于他们的存在,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得以持续提升。但通过了解许多优秀将领的人生经历便会发现,并非所有才华出众之人皆能留名青史,成为后人敬仰对象,基于一些特殊历史事件的影响,许多将领未能收获应有名誉,反而被辜负多时。
曾经,在俄罗斯地区出土一座特殊地宫,当有关专家对墓主人身份进行探究时发现,原来,这位墓主人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知名将领。而当其地宫重现于世后,专家方才表示这位名将已被辜负两千年的时间。这位中国名将究竟何许人也?他又为何会遭到如此辜负呢?
这位被辜负千年的中国名将便是李陵。上世纪四十年代,俄罗斯境内意外出土一座地宫,而在当地考古专家对其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地宫内有着许多中国古代文字。基于这一原因,当地专家认为这位墓主人应该为中国后裔,而在与中国方面的专家进行交流研究的过程中,最终,专家确定这一墓葬的主人便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将领李陵,而在对其地宫中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解读后表示,这是一位被辜负两千年的英雄。
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李陵为飞将军李广的长孙。年轻时的李陵曾担任侍中、建章监,为官过程中,李陵体恤下属、平易近人,有着极佳的名声,当汉武帝得知此事后,便认为李陵有着其祖父李广的风范,决定命李陵率领八百骑兵,负责抗击匈奴。
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李陵曾为侦查地形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带兵讨伐匈奴的过程中,李陵功勋显赫,对西汉统治的稳定带来极大帮助。
公元前九十九年,李广利带领三万大军打算进攻匈奴,此时的李陵奉汉武帝之命为大军运送粮草。但在李陵看来,自己耻于为人下属,便主动向汉武帝请命,希望其所带领的军队不只是运输粮草的队伍。见此情景,汉武帝同意李陵带兵直捣单于王庭的请求。
作为一位年纪尚小的将领,李陵的雄心壮志令汉武帝极为感动,并同意李陵的要求,命其率领部队进攻匈奴主力。但在李陵出兵后,却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大军包围,三万余名匈奴骑兵将李陵所带部队团团围住,此时的李陵腹背受敌,战争形势较为危急。
尽管如此,李陵仍未放弃,并以全部精力对抗匈奴,但李陵军中的一位军侯因被校尉凌辱,选择逃出队伍、降于匈奴,投降后的他甚至将李陵军中的布阵情况和盘托出。如此一来,李陵全军孤立无援,遭受匈奴精准打击。
危难之际,李陵及手下将士不得不降于匈奴之手。对于当时的李陵而言,他并非真心实意降于匈奴,而是希望以诈降的方式赢得匈奴信任,进而趁机逃脱匈奴控制,回到朝廷向汉武帝认罪述职。
对于一位年纪轻轻的将军而言,能够以五千将士对抗三万匈奴,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当李陵降于匈奴的消息传回朝廷后,汉武帝怒不可遏,后期,李陵与单于之女结为夫妻,对于汉武帝而言,这显然是一种背叛。
为发泄心中怒火,汉武帝决定诛杀李陵全家,当这一消息被李陵得知后,李陵极为失望。自此之后,李陵决定留在匈奴之地生活,毕竟他的家人已然全部离世,即使回到中原地区,同样会遭到汉武帝的处罚。此后的两千年中,中原地区民众始终将李陵看作叛徒,却从无人探寻李陵投降的真正原因。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可知,西汉时期匈奴所在之地便是如今的俄罗斯,之所以专家们认为李陵被冤枉千年,与其地宫的修建方式密不可分。对于一位出身中原地区的将军而言,即使汉武帝将李陵全家全部杀害,但李陵仍对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怀念,若李陵决心背叛朝廷,在降于匈奴,并定居匈奴之地后,绝不会于地宫当中以汉字记载生平经历。
结语
通过了解李陵的毕生经历便会发现,在李陵地宫正式出土前,世人曾对其有着巨大误解。现代社会研究古代历史的过程中,若仅凭文字史料对历史加以学习与认知,必将无法了解到真实的历史情况。
现代考古事业发展进程中,古代墓葬的出土,成功向世人展现出真实历史发展背景,将此前的错误认知进行更正。自此之后,李陵蒙受冤屈得以洗清,我国关于汉朝历史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资料:《汉书》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