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他陷害苏轼,制造“乌台诗案”,写下一首宋词,中间两句美到哭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潇雨    时间: 2021-7-30 12:48:19     标题: 他陷害苏轼,制造“乌台诗案”,写下一首宋词,中间两句美到哭

他陷害苏轼,制造“乌台诗案”,写下一首宋词,中间两句美到哭                                                         2021-07-29 07:00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我们一起品读。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作者:燕七

来源:燕七读诗词(gh_55afc179c9b5)

你会读大奸臣秦桧的诗吗?

你会夸赞蔡京的书法吗?

当德与才不能统一,是德行重要,还是才华重要呢?

在宋代,有这样一位词人,他陷害苏轼,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却写下一首宋词,成《宋词三百首》中的名篇,中间两句美到哭,成朋友圈分享名句。

这位曾经构陷苏轼的人就是北宋词人舒亶【dǎn】,他的《虞美人》是一首佳作。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这真是一首绝美的词,词人从夏秋写到冬春。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绝美的意境,受到许多人的青睐,成为网上人人分享的金句。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绩,奋斗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能。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纯。做人需淡,淡而久香。不争、不谄、不艳、不俗。淡中真滋味,淡中有真香。心若无恙,奈我何其;人若不恋,奈你何伤。痛苦缘于比较,烦恼缘于心。淡定,故不伤;淡然,故不恼。欲望是壶里沸腾的水,人心是杯子里的茶,水因为火的热量而沸腾,心因为杯体的清凉而不惊。当欲望遇凉,沉淀于心,便不烦,不恼。不要嘲笑他人的努力,不要轻视他人的成绩。每个人的价值不同,无需对任何人不屑。在你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而光脑,则是梅克斯博士在研究矩阵模拟系统程序的时候,意外发现灵能晶石的特异之处,不同于光电等任何物质和能量,灵能晶石蕴含的能源本质类似于精神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

命一场, 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礼,一次岁月的历练;或浓或淡,都是一抹绽放,一抹美丽的风景。春风得意时,不必张扬骄傲, 淡定从容一些,没有人能永远一帆风顺。一切得与失、隐与显,无非风景与风情。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即使遭受别人的不看好和挤兑,不必辩解讨好,云淡风轻一笑,用时间来证明自己。何必追慕名车香宴,我只需清茶淡饭,爱相随,情也真。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不违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开执念,随缘是最好的生活。不管这世上会有多少寒凉,依旧会有不一样的烟火。遇山过山,遇雨撑伞,有桥桥渡,无桥自渡,淡若清风,含笑走过。人世喧嚣,名利来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安之若素,人淡如菊。淡淡地做人,淡淡地生活,淡淡的日子,每天都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甲就是驾驶者,驾驶者就是机甲。而光脑的运算能力,也足够负担机甲运行时所需要的全部运算。

但由于灵能的特质,导致机甲对驾驶者的精神强度要求较高。同时也出现了驾驶机甲的精神强度和精神契合度的问题。精神契合度是天生的,也是几乎恒定的,契合度越高,那么驾驶者与机甲的协调度也就越高。机甲的动作也更快更精准,更接近驾驶者使用自己肉.体的层次。世上最酸的感觉不是吃醋,而是无权吃醋。吃醋也要讲名份,和他相爱的是另一个人,他的醋也就轮不到你吃,自有另一个人光明正大地吃醋。原来,吃不到的醋才是最酸的。最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精神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可以提高驾驶者与机甲的契合度1%—5%,但也仅止于此。 往日时光,有那么一种情结,经年难解,有那么一件事,想做却没有勇气做,有那么一个人,自己没有笃定的意念追随。历历种种,都成为今天时而感叹的源由。然而,当机会摆在面前,依然会顾虑重重。当那个深恋过的人再次遇见,却一样没有勇气做什么!沧海桑田的变幻,并不是一句:物是人非,可以解释的了的!时过境迁的无奈,也不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能够诠释的心境!或许,留在光阴深处的,总是最珍贵,念念不忘的,总是最美好吧!我们时常在别人的故事里,一遍遍温习着自己曾经的心境,而所有有关年轻的记忆,都带着迷人的醉意。茫茫大地的影子,似流光拉长的叹息,路旁夭折的情意,洒泪,为祭。太多想做的事、想见的人,没有固执到底,都丢在了旧年的风里;记下那人最初的样子,坚持着最真的自己。不言不语,将一扇往事的门,轻轻关上。人生中经过的每个人,或温暖,或凉薄,都感恩于一场交集的缘分。留一抹绿意在心底,回眸,一个纯粹的微笑,便是一朵盛大的春天。做个不算糊涂的人,明了一些善意的委婉,也会发现流动风景的美丽。时间是一切生命哲学的定理,羁绊与遗憾都将散落尘埃。从未预约的前程,永恒着心上的希望与光明。有生之年,不贪求事事皆如人意,不奢念所有想要的都得以圆满,只希望,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不曾浪费便好。每一天醒来,做着自己该做且喜欢做的事,每一段空闲,陪着自己该陪且珍爱的人;拈花惹草的心情,侍奉一些爱好情趣,品茶捧书的雅致,供养心灵与思想,如此,便不辜负命运优渥相待的静好时光。光阴旧,覆水难收,再回首,敬往事一杯酒,说好,永不回头。向前走,穿过一段岁月的风烟迷雾,走到山清水秀……

写下这首诗时,舒亶是十分悲伤的。

十年前,他因为与尚书省意见相左而离开京城,在家赋闲了十年,再次被任用。

重回京城本是高兴的事,可是 十年后的京城,早已经物是人非,亲朋故旧早已不再,他感到很孤独,渴望友人的信息和慰藉,于是写下这首《虞美人·寄公度》。

公度是他的朋友。

傍晚他独自登上小楼,夏天已过,只看到芙蓉凋残,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苍茫一片。词人独倚着小楼,看远处的燕子,飞入寒冷的云端。

残败的荷花,凄冷的意象,无不告诉世人:词人是忧郁的。

下片,词人直抒自己的状态。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

“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他想念朋友,如果朋友也思念他的话,一定会像陆凯一样,给他寄来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吧!

词人渴望朋友的慰藉,渴望朋友的帮助。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用笔放达超逸,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纵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语。

即使是不认字的人,也会爱上这天好的好言语。

少有人知的是,写出这样“天生好言语”的舒亶是一个告密者,是苏轼“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之一。

1079年,苏轼迁湖州太守。

按照惯例,他给皇帝上了一道表书——《湖州谢表》。

可是,一堆小人一直盯着苏东坡,这道例行的表文让他们抓到了把柄。

表文中有这样一句: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一直盯着苏轼的四个小人李定、舒亶、张璪、何正臣纷纷上奏章。

何正臣首先上表: 苏轼愚弄朝廷,有啥问题都归咎到新法头上,太自大了。

舒亶接着上表: 苏轼的湖州上表,有讽刺朝廷时事的意思,士子们听了,都十分愤慨。

最后,李定做总结, 给苏轼列了四条罪状,称苏轼必须要斩首。

弹劾案摆在宋神宗面前,即使宋神宗对苏轼的印象极好,也不得不将苏轼立案调查。

案子交给御史台,李定是御史中丞,他派人到湖州缉拿苏轼。

官差临门,苏轼非常恐惧,却又不得不遵皇命。

苏轼被押至京师,关在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的这一场劫难,舒亶可谓是始作俑者之一。

舒亶还一直劝皇帝,早点杀掉苏轼,还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和苏东坡的另外五个朋友一起处死,其心真是毒辣。

宋神宗终于还是没有杀掉苏轼,而是将他贬到黄州,令舒亶等人大失所望。

我们读了诗,是绝美;看作者,确实是小人。

一位失德的小人写出的佳作,我们应该怎么看呢?

哲学里有一个用语,叫“一分为二”。

唐宋君非常赞同“一分为二”地看待舒亶。

他确实是个小人,罗织罪名,陷害苏轼,道德败坏,我们鄙视他;

另一方面,他的才华高超,有优秀的作品传世,我们应理智地欣赏赞扬。

就如这首《虞美人》,婉曲含蓄,思致绵密,就是一篇佳作。我们不应该因为作者的人品而轻视它。

诗友们,对于德才不能兼备时,你们又会怎样选择呢?

是鄙视作者的为人,进而不看他的所有作品;还是会鄙视为人,而欣赏优秀的作品呢?

留言区大家一起讨论吧!

>>>

精品公众号推荐,聆听心灵,感受文字之美。

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读《周易》就会明白:人要成功,要懂得定位和变卦

《走近课本里的中外名人》让伟大的人性和思想的光辉指引孩子的人生道路

一个教了10年学的中学地理老师,强烈推荐每个人看看它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么?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他们的传记,比诗词更好看!

大语文那些事儿:别人家的孩子,培养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小王子三部曲》: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但只有少数人记得

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

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