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粟裕和林总的共同点:精于打仗,却不懂人情世故,朋友太少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8-4 18:07:39
标题:
粟裕和林总的共同点:精于打仗,却不懂人情世故,朋友太少
粟裕和林总的共同点:精于打仗,却不懂人情世故,朋友太少
2021-08-04 09:50
战神粟裕系列
6
作者:桅杆
粟裕与
林总
,都是我军的战神级人物。两人相似点很多,交集很少
,英雄相惜
。
今天就来
梳
理一下这两位战神的关系。
(一)
一同
从
南昌
到
井冈山
,
长征后
殊途同归
两人同龄,都出
生
于
1907
年,粟裕大
4
个月。
两人
都是年少从军,
林总
略早,且起点更高,
1926
年
3
月
进入
黄埔四期
学
习,
当年
10
月毕业后
派到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
二次
北伐
。粟裕
1927
年
5
月在武汉进入叶挺任
师长
的
国民革命军
24
师教导队
并担任班长
。
两人都参加了南昌起义,此时
林总
任
73
团
3
营
7
连连长
,粟裕
任南昌
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南昌起义
部队南下失败后,
林总
和粟裕都跟随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辗转进军湘南。
1927
年
10
月
,在
著名的江西
天心圩
军人大会上
,
林总
和粟裕都
在
那
800
多
人的队伍里
。
后来流传一个说法,包括粟裕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说
林总
在此期间曾经“
动摇
,
开
了
小差
”,后来因为
“
走投无路
”
又归队了
。
历史地看,
这
个传言
是某个时点以后
出来
的,与
林总
的性格及前后经历完全不符,
所以不足为凭
。在随后的
大
庚整编
中,粟裕被安排
到五连任指导员
。
此时
,
林总
和粟裕
同
是连级干部。
湘南暴动后,
林总
的军事才能
开始展现,并
得到朱德的
赏
识,在
1928
年
3
月
被提升为营长。
上井冈山后,
林总
的进步明显加快,
1928
年底升任红
4
军主力红
28
团团长,
1929
年
3
月任红
4
军第
1
纵队
(师
级
)
司令员
,
1930
年
6
月任红
1
军团第
4
军军长,
1932
年
3
月任红
1
军团军团长
。相对而言,粟裕就显得大器晚成了:
1929
年
9
月才由连长升任
红
4
军第
1
纵队
2
支队
(团级)
党代表
,
1930
年
12
月
任
红
12
军
65
师师长
,
1931
年
10
月任红
4
军参谋长,
1933
年
11
月任红七军团参谋长。
相比而言,
林总
在
1929
年
初就走上高级
军事
指挥员岗位
,并
一直在红军主力部队任军事主官;而粟裕虽然从
1930
年
底也
走上高级指挥员岗位
,但
一直
在
非主力部队。
1934
年
7
月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
红七军团受命担负抗日先遣队任务
,从
瑞金出发
进军皖南
,
从此离开
红一方面
军和决策中枢。
11
月初与红
10
军合编为红十军团
,粟裕仍任参谋长。
1935
年初,红十军团在怀玉山失败,粟裕率领先头部队
800
余人在敌人合围前冲了出去
,
到达
闽浙赣根据地
,随即任新组建的
红军挺进师师长
,
从此与
上级
失去联系。独立坚持三年游击战。而
林总
率领红一军团
参加长征
,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1937
年
9
月,
林总
率
115
师首战平型关,威名扬天下
。而此时,信息闭塞的粟裕才知道已经开始合作抗日。粟裕率部编入新四军后,任新四军二支队(相当于旅)副司令。
平型关
大捷后不久,
林总
被晋军误伤,离开抗日战场。而粟裕先是率
新四军先遣支队
东进侦察,并在
韦岗
伏击日军运输车队,
取得江南新四军的首
战
胜利
。
巧的是:两人在抗日战场的首战,都是伏击日军运输队,只是粟裕的战斗规模要小得多。
此后,粟裕率部开创苏南、苏中根据地,抗日战争打满全场。
抗战胜利后,
林总
进军东北,任一级战略区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后成为东北
的
“一把手”;粟裕任二级军区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此后,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中崭露头角,进入主席的视野,地位迅速上升,
后成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
两人
指挥
的军队在五大野战军中规模排名第一
、
第二,
对解放战争的贡献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此外,两人在战争年代都负过重伤,都经历过九死一生,后来身体都不大好。
(二)
林总
性格
更
刚硬
,
粟裕
处理
人际关系更差
粟裕和
林总
身材都不高,
外表文静
、
儒雅,
但性格非常
刚硬或者倔强
,但某种程度上
林
总
的性格
更刚
硬
一些。
两人都敢于向
上级
提不同意见,但
由于经历
不同,长期远离中枢的
粟裕
往往
顾虑
很大,更加谨慎,常用“斗胆直
陈
”这
类
谦卑的词;
而一直在主席身边的
林总
则没有这
一
顾虑,甚至在电报中“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
粟裕1958年
被批期间,被迫做了8
次检讨;
林总
有错误也认
、也改
,但似乎没有
违心
做检讨。
林总
有些孤僻、清高、自负,不大懂人情世故,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
粟裕也差不多,只是略好一些罢了。
两人在
现实生活中,
都
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不爱玩、不喜欢交际。看书
、看地图、思考问题是两人的共同爱好,粟裕还多一个开车的爱好,
林总
生活
上
更
乏味
。
两人的语言都比较金贵,话都不多。
两
人
打仗
都精于计
算
,
机敏、刚毅、果断,善打巧仗,
也
敢打硬仗。
在指挥风格
上
,
由于两人所经历的环境不同,
粟裕
更
敢于冒险,
林总
相对更
谨慎
一些
。
林总
就曾经说过,粟裕打的一些仗,他是不敢下决心的。两
人都善于总结战场经验和教训,因而每打一仗,进步一点,所以仗越打越精,败仗很少。
战神就是这样炼就的。
类似粟裕和
林总
这样性格的人,一般朋友都不会多
,人际关系上都不大好
。
但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
林总
的人际关系似乎更好一些。
这可能有
两
个
因素
:
一是
红军时期的战功和资历,
二是
主席的充分信任
。因此,
林总
的
威望相当高
,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与之
共事的人都
很
尊重他
,相处也不错。一个很好的例子:
林总
出任东北“一把手”,让三个委员当副手,从没听说过有人不服气或反对他的。而
粟裕
的人际关系一直处理得
不大好
。
之前的不
好说
,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任
挺进师师长
的粟裕,
与政委刘英到
了
各自行动
、
见面相互
武装
戒备
的程度
。
当然
,
其中的
主要
责任
并
不
在粟裕
。
在华
中
野
战军
时期,
粟裕与政委谭震林的关系也有点紧张。
在华东野战军期间,与陈毅
的关系
固然是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但
也
不是
那
么
简单
。性格
孤僻、刚硬
、
清高、自负
,
资望不足以服
人
,却又战功卓著
。在斗争
的年代,
这是粟裕人际关系更差的根本原因。
(三)
林粟
之间
英雄相惜
,
神交
日久
林总
与粟裕交集不多,
1931年10月,粟裕调任红4军参谋长,当时军长为
林总
。
这是
两人
一生中仅有的一段
共事
,
时间也就几个月。但笔者相信,这段短暂的共事,彼此肯定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解放战争时期,两人虽在不同的战场,但彼此
相当关注
。1946年9月12日,
林总
专门致电
总部
:“我们甚盼吸收关内作战经验,望将冀鲁豫及苏北等地的作战经验
……
陆续告我们,以便研究吸收。”
其中
苏北作战经验
,就是指粟裕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整个解放战争期间,
林总
非常注重收集和研究华野的作战经验。
同样,粟裕
不止一次地
对身边人
说
林总
“
有头脑,会打仗
”
。
1958年粟裕
被批时
,
林总
秉承其一贯的风格,不仅
没有落井下石,
反而
帮粟裕说了
话。
随即,
粟裕
被免去总
长职务
,
调任
军科
院
副院长
。
有个首长
在谈话时
对他
说:“
在那里搞学术研究
,
不必到部队去跑了。
”
从此
,
粟裕被限制接触部队
。据说,
同样不善于
也不喜欢交际的
林总
,
在粟裕蒙
难
后
,
曾
经
专门
找
粟裕
谈心
,认为
粟裕
长期远离中
枢
,
“
缺少斗争的经验
”。
1959年,
林总
主持
军中
日常工作后,
注重发挥军科院的作用,
经常让粟裕参加一些会议,听取粟裕的意见
。
林总
的身边人
在回忆录中说:“
林总
这个人自视甚高,但他却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
1965年10月,
林总
到
上海
,专门约正在上海养病的
粟裕
,
畅谈
良
久
,
并叮嘱粟裕
“
多到部队去跑跑,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他反映,面谈、打电话、写信都可以
”
。
有
说
法认为
,粟裕诗作
“
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
”就是这次见面后写的。
1969年,中苏
边境
紧张
期间
,
林总
请粟裕
带队
考察边境,研究提出防御作战方案。
对于一生只会打仗的粟裕而言,
不让去部队,其内心的郁苦可想而知。
林总
却让他
“
多到部队去跑跑
”,让他考察制定作战方案,
既是看重粟裕的军事才能,更是
用心良苦。
但
粟裕在回忆录中,却说了
林总
“
动摇
、
开小差
”
的话,
这又
是
什么原因
?
颇
令人费解。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