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杜甫《不见》这首名为《不见》的诗歌,是杜甫因为思念李白而作的,这也是杜甫因思念李白而作的一首诗歌。当时杜甫在成都,他也好久没有听到好朋友李白的消息了,诗人担心李白的安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这虽然是一首登临凭吊的诗歌,但诗人才情飞扬,他纵横文字,驰骋想象,从地理和历史的层面,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品读这首诗歌,让人看到一位有胸怀、有抱负、有理想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此诗中,诗人用豪迈的笔调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时杜甫对李白的认识更深了,评价也更高了。他把李白比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庾信与鲍照。杜甫期望与李白再度重逢,并细细研究诗文。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的深切思念。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开篇两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诗人以生离死别衬托对李白的思念,极力渲染因李白流放、诗人久无音讯的痛苦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也使全诗弥漫着悲怆的气氛。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首诗紧接第一诗,前四句写连续三个夜晚都梦到李白。开篇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李白却不可见。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的深切。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