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科学的星河上,一颗巨星陨落了。一个顽强自学的数学天才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诞生在江苏金坛镇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的工作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华罗庚回国了,共和国热情欢迎这个海外赤子的归来。
牢记主席嘱托,为祖国培养更多数学家
在华罗庚的发现和培养下,直接产生了王元、陈景润、陆启铿、万哲元等一批出类拔萃的著名数学家。“在账台上看算学书,鼻涕流下来用左手抹,右手还在不停地写……到了18岁这一年,金坛瘟疫蔓延,自己染上了可怕的伤寒,在死亡线上挣扎了半年多才活下来了,却留下了终生残疾——左腿瘸了。”
“不少人以为我是个天才,其实不然……我觉得知道自己不行的人,比知道自己聪明的人好……干事业主要靠刻苦学习,不能靠天才。”华罗庚一共上过9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但他成了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他完全靠自己的刻苦取得了成功。
森森白骨堆中,是俺身生所在。
皮囊纵然万般改,积垢依然深埋。
妖风易受蛊惑,风起障目尘埃。
勤学毛著脱旧胎,才能入得门来。图丨华罗庚和广大的知识青年与农民伯伯在一起
华罗庚先生:
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
敬颂
教祺!
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图丨“壮志凌云,可喜可贺”,毛主席给华罗庚的回信
华罗庚同志:
来信及《平话》,早在外地收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专此奉复。
敬颂
教安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1976年,华罗庚在回忆毛泽东这封复信时说:“我刚刚迈出了小小的一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就注意到了……”
虽今日,还淹望病榻上,论斗志,早已直上九重霄
病情刚刚好转后,华罗庚就开始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思绪万千的他,在10月1日新中国26岁生日这天清晨,华罗庚伏枕再次给毛泽东写信。十年来,在您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我与旧传统决裂,为新事物争朝夕。
起步乌蒙山,游学十万里,到过20多个省市,拜过工农为师,受到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教育。
师承十年,就像小学生那样,要向老师交作业,汇报学习成绩,可喜可虑之事很多,特写此专信向导师报告。
主席高龄,日理万机,为此小事又来麻烦主席,于心不安。
您的十年教导,使我一往无前,一无反复,我决心只身去四川,继续工作,奋勉以赴。
跟随人大参观学习团从西南提前回来,由于旅途劳累,到了贵州,还未去娄山关就病倒了……
……外地的同志们十分担心我的身体,在此,我想请主席批准我的请求,如能用您的光辉思想使我走出一条新路,我死于北京与死于沟壑又有什么不同!图丨华罗庚在读报
往事历历知多少,衷情难述描,莫过今朝,只觉得盈耳歌声,满眼笑。
如孺子又得慈亲救,主席年高,国事辛劳。
无微不照,明察秋毫,扶危解困惑,飞示下九霄。
无声霹雳破迷雾,明镜照出白骨妖,休道她仗势欺人多显赫,下场头,纸船明烛照天烧。
掌舵,领航有主席,哪怕风狂,雨骤,浪涛涛。
虽今日,还淹望病榻上,论斗志,早已直上九重霄。图丨晚年时的毛主席
“我心欲裂,泪如潮,无法表达内心的悲痛。毛主席啊,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千秋万代铭记不忘。”
“多次聆听过您的亲切教导的小学生的我,一定……继续努力,一息尚存,战斗不止。”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