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在跟白崇禧的较量中,陈赓曾经三次违抗林彪命令,到底是为何?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9-19 17:22:04     标题: 在跟白崇禧的较量中,陈赓曾经三次违抗林彪命令,到底是为何?

在跟白崇禧的较量中,陈赓曾经三次违抗林彪命令,到底是为何?                                                         2021-09-03 14:15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十万大军跨过长江,向位于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攻势。为确保四野全歼位于湘鄂赣的白崇禧军团,中央军委下令,九江以东的二野四兵团(成庚军)暂时归第四野战司令员林彪指挥,全军沿浙赣线西行,配合四野主力。
此后,在我军向华南、西南进军的过程中,名将陈赓多次与总指挥林彪发生过直接冲突。两位名将在歼灭白崇禧集团的大前提下,各抒己见,各显神通。最终,他们使我军在史无前例的大迂回大围攻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
对林彪来说,在能够武汉全歼白崇禧集团无疑是他的梦想。但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也不会那么轻易地束手就擒。他知道自己打不过林彪,他就率部放弃武汉退到三湘,这让林彪想在家乡父老面前露一手的愿望变成了泡沫。

白崇禧不断地在躲避林彪的主力,但是林彪也是步步追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国民党的“小诸葛”遇到了林彪这个“黑土地之狐”,竟然毫无还手之力。白崇禧退守湖南后,装作一副想要和林彪决战的样子。林彪看到后当然大喜,想要在长沙和衡阳一带发起“新百团大战”,彻底消灭白崇禧军团。
于是,林彪命四野各部向敌人逼近,又命陈赓第四军西渡赣江,经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并与四野的正面进攻力量回合,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斗。 为了显示他的决心,林彪甚至为第四军团设计好了行军路线。让第四兵团分为两个梯队,13、14、15军为第一梯队,18军为第二梯队,沿浙赣铁路以南西进。同时,十五军编成右翼,沿浙赣铁路以北向西进军,两军并行。
从林彪的部署来看,这是一场准备全歼敌军的布局。他一厢情愿地认为白崇禧会在湖南和他好好地打一仗。事实上,以白崇禧的狡猾和机智,他绝不会做出以卵击石这种蠢事。接到林彪的命令后,陈赓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整个战局,他认为:在四野强大的压制下,白崇禧肯定会迅速地撤离。

从第四兵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位置来看,从侧面袭击白崇禧,充其量只相当于动了他的尾巴,起不到太大效果。相反,如果他现在能够率部进入广东,从长远看,可以向白崇禧进行更彻底的大范围包抄,可以一口气断了白部的退路,然后达到全歼白崇禧的最终目的。
经过充分的考虑,陈赓果断致电给中央军委,并向林彪、刘、邓汇报他的想法 没想到,黄埔四期毕业的学生林彪,并不认同他这位黄埔一期学长的看法。林彪没有等待军委的答复,也没有征求刘、邓的意见,就给陈赓重申了之前的命令:“绝不更改,立即执行!”
陈赓觉得很难说服林彪。正当他左右为难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电报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毛泽东电报清楚地表明,第四军和第四野战第十五军(两个军)由陈庚指挥。
显然,毛泽东已经明确支持陈赓的意见。打消了违抗军令的后顾之忧,一身轻松的陈赓立即领着部队南下。九月,他们从赣州进入广东,占领广州后,第十五军留在广东,控制全省。第四兵团深入广西,然后进入云南,全面控制云南省。

此时,湖南的白崇禧并未像林彪所想的那样在长沙与他作战。程潜和陈明仁突然在长沙起义,让措手不及的白崇禧不得不迅速收兵,重新调整战略部署,撤退到湘桂边境。
进入广东后的陈赓军团直接奔向广东的北大门曲江,想要堵住白崇禧集团南逃的后路。驻守广东的国民党余汉谋看到我军的迅猛之势,直接放弃抵抗,弃城向南逃亡。 陈赓见状,迅速追击,大军直接奔向广州。
余汉谋眼看广州危机,便急忙在广州周边建立防线。没想到还没部署完成,陈赓数万大军就已经杀到。一时间,清远、英德等周边城镇皆落入我军之手。至此,广州外围已无屏障,广州成为一座真正的孤城,随时可能被我军攻下。
而此时狡猾的白崇禧在衡宝区做出了一副要与林彪决一死战的准备。白崇禧这位广西出身的名将,不想让自己的家乡遭受战火。所以,他准备在湘南与林彪一战。 林彪见白崇禧停下来,立即调整部署,准备主力在湘桂边境地区集结,想一举歼灭白崇禧集团。

林彪命令正在赶往广州的陈赓,立即停止前进,转头与四野主力会合。 陈赓接到林彪的电报后,中央军委也于10月10日致电,“同意陈赓兵团将曲江、英德线直连广西桂林、柳州,断绝敌人之路,配合四野齐歼白军。”
陈赓接到了两个命令,他久久地盯着战地地图沉思良久。他认为:林彪在湘桂交界处歼灭白崇禧集团,不让其回退回广西老家的想法,是对的。不过,下令第四军不攻广州而转桂林柳州去阻击白崇禧集团是不妥当的。 第四军与桂林、柳州的直接距离为1300多里。从时间上来说,还不如出动附近的四野部队来得快。广州现在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若现在第四军撤出,仅靠第十五军的两支部队,很难迅速攻下广州。同时,第四军若西转西行,需要重新集结部队,筹备后勤保障,极有可能形成广州无法快速解放、广西又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及时赶到的局面 。
由于这个时候中央军委此刻已经明确表示支持林彪的做法,陈赓在对作战部署提出不同意见时有了犹豫。但他再三思索后,最后还是打电话给林彪和中央军委,坦率地谈谈自己的想法,并明确表态:“也许这是片面的看法,你们如果认为有必要从全局考虑,我将坚决执行。”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慎重考虑了陈赓的意见,随后致电给陈赓:“同意陈赓建议,决定第四军执行原任务。”林彪看了看情况,也同意了陈赓的意见。
陈赓接到中央军委的电报,立即指挥进攻广州。余汉谋见大势已去,仓皇逃窜,弃城南下。陈赓见状,下令部队避入广州城,绕城而去,追击歼敌。到10月23日,陈赓终于在阳江包围了余汉谋集团,激战三天,歼敌6万余人。战果上报后,中央军委与四野发来贺电,称阳江之战是“伟大的胜利。”
陈赓在阳江大获全胜后,广东余汉谋集团被全歼。同时,林彪在衡宝一线痛击了白崇禧,并吃掉了将近5万名主力。这场战斗结束后,在战斗中幸免于难的白崇禧元气大伤,不得不关败退回自己的广西老巢。 对于白崇禧来说,他明白,以自己的实力,在林彪的手下,想要全身而退都难,更别提拼命了。于是他准备了两条逃生路线:第一,进入西部的云南和贵州,第二就是出逃海外。

11月15日,我二野兵团解放贵阳,彻底关闭了白崇禧西逃的大门。白崇禧此刻唯一的希望,就只能是夺下雷州半岛然后从海上逃往海外。 白崇禧却孤独一掷,决定利用自己现有的军力,发动“南线攻势”,强行夺取雷州半岛,以此打开通往海南乃至海外的大门。为了确保强攻成功,足智多谋的“小诸葛”精心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白崇禧准备声东击西,让鲁道源兵团佯攻岑溪县,以吸引和迷惑四野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白军主力张淦军团秘密集结,准备伺机突围,夺取雷州半岛。 白崇禧为了鼓励部下拼死拼搏,对部下说: “这次南路进攻,生死攸关,赢了将会获得大量的美元,输了将会一败涂地……”。
此时的陈庚,在阳江大胜之后,就意识到白崇禧必定会在走投无路之下,强攻雷州半岛,以便从雷州半岛外逃。于是,他调集了自己的主力十三、十四军在连江至信义一带死守,牢牢堵住白崇禧进入雷州半岛的入口。

机智的“小诸葛”怎么也想不到。他的“声东击西”计划暂时骗住了林彪,却没有能够骗得过陈赓。 鲁道源军团的大规模佯攻,着实骗住了一向反应灵敏的林彪。林彪自从与白崇禧交手以来,最头疼的是白崇禧的狡猾。行踪不定,难以把握,现在鲁道源军团正在东奔岑溪,这让林彪认为是个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命令陈赓军团留下一个师团的兵力,然后主力军立即北上,与四野势力一起包围鲁道源军团。
接到林彪的电令后,陈赓吃了一惊。留下一师挡住了白崇禧集团的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雷州半岛丢了,那白崇禧将会很轻松地从海上出逃。如果四军的主力不动,就会牢牢封锁雷州半岛的入口。等到四野主力到达,不仅白崇熙将能够逃脱,鲁道源军团也将被一锅端。
考虑成熟后,陈赓立即向林彪和中央军委致电:“建议我部牢牢占领连江、信义线,控制海口,切断敌人的海上逃生通道……”附句:全军待命出动,随时准备执行第四野战军的命令。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再一次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他连忙回电,简短道:“同意陈赓同志的提议。”
由于陈赓十三军、十四军的坚守,经过两天的苦战,白崇禧张淦军团依然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撤兵,败退北海和钦州。最终,被陈赓和四野主力全歼。
在陈赓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期间,陈赓这位一代将领,一向用事实说话,不盲目。三次违抗林彪的命令,在解放华南和西南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敢于秉持真理和光明磊落的高尚作风,为历史和后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