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子
2/洛阳才子
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有文名,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唐才子传》)别看祖咏在现代读者中的名气并不太大,但在当时的洛阳,却是首屈一指的青年才俊,所以,他的朋友圈中,皆非凡人,比如唐代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就是他的少年吟伴(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诗友)。王维年少祖咏两岁,诗歌创作优于祖咏,但两人的友谊却维持了一辈子,看来,在王维的心中,是认可祖咏的为人与文采的。
3/一鸣惊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完这四句后,祖咏就写不下去了。不是他真的写不出后文,而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则有画蛇添足之嫌。所以,祖咏拿着这首“半截诗”就交卷了。
有司试《终南望馀雪》,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唐诗纪事》)主考官也并非庸碌之辈,认真地看完祖咏的四句诗后,将试卷默默收起,没再多言。祖咏以为这下肯定考砸了,准备打道回府,三年后再来试运气。没想到,放榜时,祖咏竟然被破格录取了。
4/终南望余雪
伫立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无比秀美,岭上积雪漂在云端。
夕阳将树梢点亮,终南山中雨雪初晴,长安城里入夜轻寒。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5/诗友王维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祖三即祖咏,因其在兄弟中行三,故名。身处逆境的王维,突然有老友来访,当然喜不自胜。这世上,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稀,所以,王维也格外珍惜这份感情,于是写诗以赠。
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为何。
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
语默自相对,安用旁人知。“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有朋自远方来的欣喜,是酒肉之交所难比拟的。“语默自相对,安用旁人知。”有些情感与挂怀,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这一唱一和中,足见王、祖二人的才情与友谊。
王维有《喜祖三至留宿诗》,咏云:“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为何。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语默自相对,安用旁人知。”(《唐诗纪事》)一唱一和之后,王维仍难尽兴,所以,当祖咏离开济州后,他又写下一首百言长诗《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蟏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
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
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
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
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
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少与王维为吟侣,维在济州,寓官舍,赠祖三诗,有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盖亦流落不偶,极可伤也。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唐才子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