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明·董其昌《高逸图》 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当时官居礼部尚书,还是松江画坛的领袖,应酬自然多,“不能不乞灵于代笔”。明·赵左《秋林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看来,赵左一个未曾入仕的书生,与官至尚书的董其昌相比,地位不可谓不悬殊。但赵左却与董其昌关系极好,被董称为“畏友”(德行上、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明·赵左《秋山红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上角有董氏题曰:“峒关蒲雪,杨升妙迹不多传,见此如虎贲中郎”。可见他对赵左的欣赏。明·沈士充《寒塘渔艇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而画家本人也并不避讳,董其昌就曾提到:“友人杨彦冲(杨继鹏)精于书画,尝为不肖代劳。”清·宣统三年吉梅溪重盐执照 扬州博物馆藏
《广陵诗事》里就记载了这样一对盐商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与人交谈说:每到端午,我家大堂、小室里都挂上了钟馗画像,没有一件是相同重复的。而且全是明及以前的古迹!本朝的画作还排不上号呢。清·高凤翰《自画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就曾感慨:高凤翰左手画的画和金农的书法,人们都趋之若鹜,畅销到连赝作都不曾留下。清·金农《梅花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书画作品生涩拙朴、奇绝脱俗,颇受时人追捧。他65岁后生活拮据,“旅食益困”,因此卖画谋生。清·金农《陶秀实清异录》 故宫博物院藏
时人有诗云:“髯兮爱钱不动笔,均(项均)也甘心画不止。图成幅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慈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太后当然不是什么对画作颇有研究的大家,沉迷权术的她也不可能在画作上那么高产(粗略统计,仅慈禧款的《牡丹图》就不下百件)。这些赏赐给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画作,几乎全是由宫掖画家或宫廷如意馆画家为其代笔创作的。清·慈禧款《指画凤凰图》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指画凤凰图》暴露出的问题不少:凤凰造型不准;羽毛的墨气不连贯,墨的深浅、润枯转换不自然;桂树的枝杈、叶片也交待得不够明确,缺乏表现力。大概率是慈禧的亲笔画作。清·缪嘉惠《牡丹图》局部 图片来源于《供奉何人进画图》
缪嘉惠,云南人,自幼博学好问,善没骨画法,着色艳丽而不失秀雅。闲暇时常写字作画赠予亲朋,或售于场肆,在入宫前就是当地知名的闺阁画家。“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荃熙。
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
不仅如此,慈禧还免了她的跪拜礼。甚至,在八国联军入侵、皇室西逃的紧急关头,慈禧也不忘让缪嘉惠随行。在陕西行宫时,慈禧也经常召见缪嘉惠,与她闲聊打发时间。清·慈禧款《牡丹图》 故宫博物院藏
无奈的是,慈禧实在不是什么艺术修养高的执政者。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在慈禧执政时期,宫廷绘画以平庸著称。她的审美意趣严重限制了代笔画家们的艺术创作,既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画家,又没有创作出对当时及未来画坛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