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6日 11:50:35
来源:能静居主人
相关洪承畴匾额
洪承畴的厅堂挂着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表明了他要做大明王朝的忠臣,然而在后来的所有投降者中,只有洪承畴对明朝的感情伤害最大,造成的后果也最为严重。有人在他的对联上加了一个字,生动地对他进行了嘲讽“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闯王高迎祥
此后洪承畴开始负责剿除地方起义,大致提出“以抚愚之”“计善后擒”,“必尽灭乃止”的战略部署。【4】崇祯四年(1631)九月,洪承畴被崇祯提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洪承畴便剿灭了“不沾泥”,“可天飞”等两股地方势力。崇祯由于求治心切,对洪承畴越发器重,将他提升到总督五省军备的高位。此刻的洪承畴确实拼死报效,将势力最大的闯王高迎详擒拿,紧接着许多分散势力开始主动投降,在洪承畴强势镇压下,各地起义开始走向低迷,甚至呈现出被彻底被肃清的趋势。高迎详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被迫转战四川、甘肃一带。洪承畴为了一举荡平残余势力,看准李自成从川返陕之机,大举截杀。李自成被追得东北西窜,损失惨重,但他始终不接受招抚,最后只剩下18骑残部逃出重围,躲入四川、山西、湖广交接的密林之中。李自成
洪承畴自信满满地给崇祯上疏研判说:“秦中各股大贼,节次剿降将近,可以渐见廓清”,“闯将同零伙散贼,暂尔逃命,臣已督催各镇官兵急图围剿,计擒斩于官兵之手,不则,亦困毙山林之间。”【5】按照洪承畴的预判,只要官兵细心追缴,李自成的残兵游勇必然在劫难逃,那么明末清初的历史必将转向。可就是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清军突然加紧攻势,并于九月入关,纵横河北,直驱京师。崇祯急调大批军队进行堵截,两军于密云发生持续胶着对垒,结果明军被击溃。崇祯迅速调集各路兵马勤王,洪承畴也奉命离开西北,率十多万人马出潼关,火速回救京师。至此明军主力撤离西北,李自成得以喘息休整。从这个角度来讲,洪承畴对明朝的早期功劳不小,历史几乎被改写。明末辽东形势图
迎接洪承畴的挑战即将到来,除了战场上的厮杀,就是道德与名誉,地位与尊严的较量。从崇祯十三年开始,清军攻打锦州,双方爆发了松锦之战,双方几乎各自投入了全部实力进行对决。开始明军战力十分勇猛,以至让皇太极带兵亲自上阵,率领三千骑兵,日夜兼程从沈阳赶往松山前线进行亲自指挥。皇太极“登山观兵,见洪阵严整,叹曰:人言承畴善用兵,信然,宜我诸将惮之也”【6】最后究竟被久经战场的皇太极看出洪承畴的破绽:“此阵有前权二无后守,可破也。”没几天洪承畴部队被切断两道,13万人马除1万多随同洪承畴留守松山,少部逃回宁远外其余全部遇难。此后洪承畴的副将夏承德投降,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松山失手,洪承畴被俘,在清军红衣大炮的攻势下,明朝关外四个军事重镇全部丢失,东北大地,仅剩下宁远至山海关的一道最后防守线。相关影视画面
洪承畴是最高驻防将领被俘后,也曾想以死殉国,他在监狱里日夜痛骂,拒绝饮食。皇太极对此早有准备,耐心思想说服工作,给他精美衣食待遇,时不时还要去监狱中亲自探望,当看到洪承畴衣服单薄时,脱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给他披上,并且温和问道:“先生得无寒乎?”这句“暖心”的话让洪承畴直直地望着皇太极很久,感叹说:“真命世之主也!”乃扣头请降。相关影视形象
皇太极对洪承畴非常殷勤,诸将非常不满上疏皇太极说:“洪承畴一羁囚,上何待之重也?”皇太极反问他们说:“我们这么多年出生入死为了什么?”诸将回答说:“欲得中原耳!”。皇太极听了哈哈大笑说:“譬如走路,我们都是瞎子,今天遇到一个引路的人,咱们怎能不高兴呢?”“众乃服”【7】皇太极画像
直到皇太极去世,多尔衮掌权后,开始重用洪承畴,并按照其在兵部尚书职务进行对等同级安排。顺治二年,正式下发对洪承畴的任职通知“命内院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察员右副都御史洪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地方。”【11】在被委任要职后,洪承畴顿时露出了他渴望权位的贪婪,上书效忠说:“皇上特畀以经略之任。伏读上谕,信臣任臣,恳至周祥,臣当竭尽心力,以期剿抚心机,无负皇上承天爱民本念。”【12】洪承畴画像
其晚年,颇受清廷冷遇,唯有“自惜其身”,起居谨慎,闲居京城,用一双麻木的双眼回忆两个时代不同的痕迹。康熙十年二月,七十三岁的洪承畴老死,在撰写碑文时,清廷给了他毫无感情色彩的四个“贤良之臣”的概括。但是对他最终的评价还不算完。贰臣传
为此乾隆突然决定编撰官修史书《贰臣传》,告诫清朝官员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做大清的忠臣,不要做贰臣。该书统计了明朝叛徒120人,根据情况又将其划分为甲类和乙类。所谓甲类就是投降清朝后功勋卓著的人,乙类就是投降清朝后毫无建树的人。从努尔哈赤第一个投降的低级军官李永芳,到满清入关前高级将领洪承畴算起,这120人在不同程度上承受了道德的谴责和精神压力上的巨大代价,在长时间内,这些投降人物成了大清敏感话题,鲜有涉猎,其中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蓟辽总督为代表的“贰臣”。老年乾隆
作为历史情绪浓厚的人往往对这些变节的关键人物表示痛恨,这一认识也包括乾隆本人。在那个剧烈撕裂的时代,往往因为几个人的“一念之间”就改变历史走向。因此后人常说,,明之亡于清,实亡于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人之手。满人入主中原,实则这些“贰臣”帮助打下的。法国传教士百晋在《康熙帝传》中尖锐指出清朝入关的偶然性:“事实上,鞑靼人在征服帝国过程中,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而是汉人互相残杀,加上汉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为了满洲人去反对他们本民族而战。”京剧洪母骂畴
京剧《洪母骂畴》,对于洪承畴的鞭笞达到了生动的高潮,酣畅淋漓让人为之击掌:“我洪家世代忠良将,哪有你这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践踏山河、涂炭生灵的变节儿郎!”“谁似你屈膝投降天良丧尽,不忠不孝、无情无义、无国无家、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卖国求荣、利欲熏心、认贼作父的无耻人!”据说其母死前因觉得无脸于祖宗先人在脸上盖了一块黑纱。【14】京剧洪母骂畴
乾隆统治的中后期,自认政治超高水平运转,经济高度繁荣,为进一步夯实其执政基础,继续占领传统政治道德高地,对全面综合评价“贰臣”,对今后大清是否继续出现“贰臣”给予强烈警示:任何时代做了“投降派”,结局和历史名声都不会好,乾隆以实际行动再次否定大清历史上的所有“贰臣”,给此后的臣僚不做“贰臣”以深深告诫。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