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地名成为现实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惜晖
时间:
2021-10-20 09:32:05
标题:
从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地名成为现实说起
从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地名成为现实说起
2021-10-19 13:25
鲁迅小说中的地名成为现在真实的存在,不知道是喜是悲。
鲁迅在他的多部小说中提到鲁镇这个虚构的地名,起码在《社戏》、《风波》、《明天》、《祝福》、《孔乙己》中提到过,来源于《孔乙己》中的一句话“我们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里面有了孔乙己,有了阿Q,有了祥林嫂,有了假洋鬼子,有了鲁四老爷等人。其实,鲁迅写小说的时候只是虚构了这样一个封闭保守的南方小镇,当然也留存了一些自己儿时的记忆,是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在流传的过程中,鲁镇竟然成了一个虚构地名的艺术典型,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是,绍兴那个地方为了打造旅游产业,就在柯岩风景区的左侧建了一座鲁镇,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里面有很多铜像雕塑,譬如阿Q革命、阿Q调戏小尼姑等,带有一些艺术风味。还有一些当地的演员扮演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譬如鲁四老爷拿着水烟袋四处游逛,穿着破破烂烂的阿Q走来走去,祥林嫂到柜台喝酒,孔乙己研究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等,颇富情趣。作为旅游文化项目,算是经营有道,狠狠蹭了名人鲁迅一波流量了。
只是,鲁迅要是活着,是不是同意兴建鲁镇这个虚构的场景呢?但照他的脾气,应该不会。既然那个地方是小说中虚构的场景,也不会带来什么好的印象,就让它随着时间消亡吧,何至于弄出来显摆一下呢?只是为了蹭流量赚钱就要弄出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吗?还真是这么回事,只要为了赚钱,就可以蹭名人的流量。况且,名人已经作古,不会蹦出来反对的。何况,把那些小说中的人物还原一下,还能提醒人们要记住旧社会种种吃人的品性,同时还能忆苦思甜呢。其实,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满不是那么回事。
文学通过文字来展现作家的思想,又通过文字影响读者,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艺术境界。而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场景都是通过文字表达的,并不是通过实体来表达的。通过实体表达的是电影、电视剧等,而不是文学本身。文学的美丽之处就在于每个人对同一部作品产生不同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对于个人来说是鲜明的,也是珍贵的,不能苟同于别人。要是有人把这种想象固化为一种外在的形象,就会大煞风景,也会失掉原作品的艺术魅力。就好比阿Q,很多读者对阿Q的印象不尽相同,认识也是不同的,要是看到了穿着破破烂烂的活的阿Q是不是有一种不认同的感觉?甚至有种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中孙悟空穿越到了现在,出现在旅游景点,被很多人指指点点,说他演得不像的感觉。文学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并非用实体的东西来塑造艺术形象。而鲁镇建造完成以后,作为旅游项目是好的,作为招商引资的项目也是好的,但对于文学本身来说,已经相去太远了。
但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比较好。毕竟很多人已经不读鲁迅了,让游客们经受一下鲁迅作品的洗礼不是更好吗?或许这种担忧是对的,但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却是要不得的。参观鲁镇的外地游客们有几个是无产阶级?大多都是一些有钱的主儿,没钱寸步难行。他们哪里会理解孔乙己、阿Q、祥林嫂的悲哀,哪里会知道旧社会的吃人本质?他们只会吃喝玩乐,做一回无聊的看客,还要拍几张照片,颇似东京浪漫樱花下清国留学生的样子,发一下朋友圈,展示一下,仿佛自己就是鲁镇中的人物了。蹭了名人的流量,但他们并不是鲁镇中的人物。除了鲁迅在《社戏》中写到的民风古朴的鲁镇,其余的小说中提到鲁镇中的人物大多命运不好。要是让游客真的做了鲁镇的孔乙己或祥林嫂,又有几个愿意的?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也不知道鲁迅在写什么,当然也就不懂鲁迅的深刻了,只是在跟着别人凑热闹,拍照,不懂装懂,摇头晃尾一回,岂不是真的成了鲁迅痛斥的看客?愚昧、麻木、酒醉似的喝彩……
现在已经没有了鲁迅时期的社会风气,当然也不可能出现鲁迅那样的伟大人物了。人们不读鲁迅久已,就是鲁迅的文风也不能流传久远了,就更别提什么鲁镇以及阿Q、孔乙己这些人物了。以前有专家讨论,要把鲁迅的作品从中学课本中剔除出去,理由是鲁迅的作品不符合这个时代了,就不能继续让学生们学习了。其实,还是有些矫枉过正,不得要领。鲁迅什么时候也不过时,他的作品体现的批判精神让人们时刻警醒着,只是很多人不读鲁迅了,倒是喜欢逛一逛鲁镇,当做风景名胜看看,合影留念,算是附庸风雅了。其实,是一种悲哀,并不是喜剧的开场。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