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 08:14:01
来源:明清史研究
清以降武侠文化的变迁
刘大先
徐皓峰在《刀背藏身》的自序中写到1922年赵焕亭开始写武侠小说,将“武术”改成了“武功”,第一部作品是写乾隆、嘉庆年间事的《奇侠精忠传》,开篇写一个大雨天,两名四品武官躲在民宅门檐下,却不敲门入户,因为扰民失身份。徐感慨这种重礼仪、讲秩序、守规矩的古风在现代以来备受颠沛,长幼失序、尊卑混乱—武侠小说折射的是古典礼法社会在近代社会的窳败。赵焕亭(1877~1951)又名绂章,生于河北玉田,为汉军正白旗人,以“南向北赵”闻名于世。“向”即是以《江湖奇侠传》出名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赵焕亭则成为后世所谓武侠“北派五大家”的开基人物。徐皓峰不经意间提到的赵焕亭小说细节,正是一种旗人武侠小说中的集体无意识:他们往往以遵守主流政治价值观为规范,“奇侠”并不“以武犯禁”,而是“精忠”地“以武助禁”。将桀骜不驯的侠士改造成“为王前驱”的鹰犬,实乃清代侠义及公案小说的普遍现象,“晚清小说中侠客的归顺朝廷,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其必然性”,它涉及清代理学意识形态及社会史的巨大变迁,也显示了“尚武”与“任侠”之间长久以来的扞格的暂时性平复,本节拟借此视角对旗人武侠文化做一个整体观照,这条线索对于旗人文学的近现代演变至关重要,不仅如前述的语言技巧、美学风格、平民意识等诸多方面,更多是旗人传统的整体性转换:由一个族群“小传统”融入中华民族的“大传统”。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