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一盏马灯能有多亮?寒夜微光,照亮长征的前路|青苹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10-23 05:30:38
标题:
一盏马灯能有多亮?寒夜微光,照亮长征的前路|青苹
一盏马灯能有多亮?寒夜微光,照亮长征的前路|青苹
2021-10-22 06:25
执笔:叶子鹏、杨翱翔
1936年10月22日,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闪烁的马灯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一个早春时节的夜晚,黔北山间的小道上,一盏马灯在闪烁。毛泽东提着这盏马灯,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正心情沉重地赶往周恩来处。
白天,中革军委接到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的“万急”电报,请求攻打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守敌。会开了整整一天,争论很激烈,只有毛泽东一人不同意打,反复强调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最后,主持会议的张闻天通过民主表决,决定由周恩来起草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次日晨下达。
其时,中央红军刚刚在二渡赤水后再取桐梓,攻占娄山关,复克遵义城,取得遵义战役大捷。血战娄山关后,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挥笔写下《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黔军、滇军、川军和薛岳兵团的2个纵队仍在步步紧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就在几天前,中央红军作出向乌江以东转移的架势,准备伏击追击而来的敌军。没想到,通过空中侦察发觉了中央红军的动向后,敌军又缩了回去。
敌军在不断缩小包围圈,中央红军必须早做打算。就是在这时,林彪、聂荣臻发来电报请求攻打打鼓新场。理由是部队刚打完胜仗,求战欲望强烈,那里的黔军战斗力又比较差,打下之后能够获得一些补给。不过,打鼓新场距苟坝百余里,堡垒坚固,易守难攻。一旦战事陷入僵局,中央红军将面临被四面合围的危险。
“革命的前途,决不能让红军再受挫折,遭受重创的红军在遵义战役稍微恢复了一些元气,为了革命的发展壮大,不能再耗损这种元气。”毛泽东语重心长的一番阐述说服了周恩来。后来得知,蒋介石已令重兵驰援打鼓新场,中央红军如是真去硬攻,必将陷入重围!
一般都认为“少数服从多数”,但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毛泽东在苟坝提出,今后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由那么多人指挥,否则会贻误战机。根据毛泽东、张闻天等提议,中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此后,中央红军迈开铁脚板,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第三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佯攻贵阳,奔袭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闪亮的丰碑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从此凉热。
1935年冬,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本中有很多长征的故事。
《金色的鱼钩》中,“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丰碑》中,“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飞夺泸定桥》中,“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穿着单衣草鞋的红军战士在祖国壮丽的山河中树立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等震颤人心精神丰碑。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路上那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青年们,靠着无坚不摧的理想信念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用鲜血铸就的长征之路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给全人类留下了永远的纪念。
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1981年7月,国际知名的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参观了当年中央红军胜利渡过的大渡河后,写下一篇题为《沿着长征路线朝圣记》的文章。他写道,“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布热津斯基的震撼与感动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这条用理想信念铸就的英雄之路的永恒魅力。
闪耀的旗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河壮丽,人民英雄。
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萧锋,一名从井冈山山脚下走出来的放牛娃,12岁就参加革命的“红小鬼”。1934至1936年间,没有上过一天洋学堂的他,在行军途中、用餐间隙、临睡之前,用烂笔头在土草纸、包装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篇篇《长征日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枕戈待旦的战争环境中,萧锋用他的笔触记录下一位青年革命者的无畏追寻。
斗转星移,时光不老。100年前的青年们用钢铁意志走完长征路,现在新时代的青年们接过新长征路上的接力棒,追寻前辈们的足迹,在中华大地上书写出熠熠生辉的时代新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排雷战士杜富国在处置一枚加重手榴弹时突遇爆炸,他喊出“你退后,让我来”,生死瞬间,他用身体挡住弹片,保护了战友,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负伤之后,他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重新学习吃饭、穿衣、叠被、洗漱......“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是他的“新长征”。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一个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挥洒青春热血,把青春意气和家国担当实践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科技创新最前沿,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路上,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饱尝苦难,才换来我们幸福的今天。
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主动请缨的中国青年亦将永远向前。
1936年10月22日
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今天
是长征胜利85周年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攻占700多座县城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1个省
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今天
与团团一起
跟随经典老歌
重温伟大党史
唱经典老歌
看看你能拿到多少分
编 辑丨 吴 怡
制 图丨卢少君
校 对丨张国党
校 审丨孙小千、刘婉婷
值班编委丨汤 杰
点亮“在看”,向先辈致敬!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