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美
艺术简介 叶丽美 ;原名叶杏媛,字若离,生于广东惠阳秋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兼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笔重彩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女美术家协会员、北京女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关村画院艺委会主任、北京工笔画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艺术金融博士班导师、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大湾区的初夏》 186cm×93cm 2019年
关于工笔画用线的写意性思考 文/叶丽美《叶丽美·线描》
三、工笔画用线写意性的哲学基础《叶丽美·线描》
(一)形与质。“应物象形”与“写意传神”强调了中国画创作对形与质的要求,即线的基本功能是造型,用以表现物象结构;而造型的指归落在“写意传神”上,由形而至质。讲究以线立本的中国画,其中线的表现性及其内涵的承载量是举足轻重的。线的表现方法有力度的轻重、虚实、长短、疏密等等,可以准确的表现出物象的肌理、质地、空间感等,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及欢送等五段不同的场景,其画面各种物象用线的质感表现是非常精准巧妙的,白色贴身衣裳的轻柔、飘逸,侍女手臂线质的流畅、细腻和圆润,卧榻家具线质坚硬,远处古树线条则粗糙、苍劲,等等。这些古代经典艺术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以线表现质感的方法,若将其与色彩的冷暖厚薄、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时的抑扬顿挫等一并恰当的融合运用,便可真正地做到将世间万物的形与质均能以线娓娓道来。《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二)骨与法。“骨法用笔”既是中国画的评判准则,也是中国画的重要造型手段。以骨为法,以骨气立画气,这是中国画的独特创造。中国工笔画亦然,其用线无论是芙蓉出水般雅润的水墨线条,或者富丽典雅的工笔线条,都离不开“六法”要求中的“骨法用笔”。赵孟頫提倡的“书画同源”理念也阐释了中国画本就是“以笔写线”,将书法用笔融入其中,为线的写意性呈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法。用线造型,以线语言的准确性、力量感和运转周流的变化把物象的结构形态表现出来成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书写性的中锋用笔,以气为韵以骨为质,是技法也是理念,更是画家的理想和修养,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立于意,而归乎用笔”。两宋时期的工笔画家,笔力都很深厚,线条遒劲,一件作品无论繁简巨细均讲究“骨法用笔”,丝丝入扣而未见有草率轻慢,如林椿的《果熟来禽》、传世无款的《海棠蛱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圣帝出队图》,以及永乐宫壁画上的人物线描等,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皆是“骨法用笔”的典范。《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三) 情与心。郭玫孮在《中国画艺术赏析》中讲到“线从它出生第一天起,可以说就是人的主观创造。” 故此可以看出,线是画家情感与画面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画家的情思与精神追求必然倾写和流淌在所画的线之中,线所包涵的情感容量和气质风格凝汇为作品的重要成分。在创作中,画家描绘物象时会受到情感的助推,其手中用线也必会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或徐或急,或藏或露,或圆润或犀利等等,这种由情而动于心、由心而出于手的情感带入与传出,正是艺术感染人的缘故,此谓察幽微于毫端也!如敦煌莫高窟中文殊菩萨像,运用线条的起承转折和穿插叠加等变化,使衣纹的韵律与沉浸在舞蹈中的人物神态相互融汇成绝妙的画面,艺术形象跃然而出,画中每一条线都似乎弥漫着音乐的旋律。唯有这样的线做基础,配合好构图、赋色等,方可成就一幅佳作。线者,心动之情、之迹也。《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叶丽美·线描》
以上图文来源于“叶丽美”本人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