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
河北省博物馆:金缕玉衣
山西博物院:晋侯鸟尊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匈奴王冠
山东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
南京博物院:清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
南京市博物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上海博物馆:王羲之上虞帖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元朝的书画,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福建博物院:云纹青铜大铙
安徽博物院:战国楚大鼎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青铜器,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他仔细观察了双耳上的花纹、口沿上的铭文和足部浮雕纹饰,并且询问了大鼎的来历,他还低头往鼎的内部看,诙谐地说:“里面能煮头牛”。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禅衣
黑龙江省博物馆:金代铜坐龙
吉林省博物馆: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辽宁省博物馆:宋徽宗《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古兰经》
宁夏博物馆:鎏金铜牛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青海省博物馆:铜鎏金观音造像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舞马衔杯纹银壶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是中华青铜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但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古滇国的民族史、农牧史、冶金史、美术史、民俗史等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重庆三峡博物馆:乌杨石阙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被誉为西藏博物馆的馆标和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东坡肉形石
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
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