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97辆坦克冲不过山谷:此战美军为何打不过志愿军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11-11 18:02:03
标题:
97辆坦克冲不过山谷:此战美军为何打不过志愿军
97辆坦克冲不过山谷:此战美军为何打不过志愿军
2021年10月26日 10:31:37
来源:
有历史
1950年11月的一天,美第十军第七师的一个团抵达了鸭绿江边的惠山镇,站在这条并不宽阔的江边,美国大兵们都看到了江对面神秘的中国大地。
该团团长兴奋地给军长阿尔蒙德中将发电,报告已经到达了胜利的终点。他还邀请中将来到惠山镇,共同享受胜利的喜悦。
这群骄横的大兵们怎么也没想到,仅仅过了半个多月,他们就被中国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窜回三八线以南了。他们始终没弄明白,用坦克、大炮、飞机、航母武装起来的美军,怎么会被武器装备居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打败。
美军战败之因,其实早有其征。只不过美军长久沉浸于绝对武器优势的迷梦中,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这个缺点,早在朝鲜人民军向釜山地区发起进攻时,就已暴露出来过。
一、师长被俘
美军第二十四步兵师师长迪安,在朝鲜人民军向南进攻时,在大田地区被俘。美国朝野几乎无法接受,师长被俘,整个二战期间都很罕见,强大的美军怎么在阴沟里翻了船?
怎么翻的船呢?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朝鲜人民军的火力很强。
有多强呢?当时苏联给了朝鲜很大援助,坦克、大炮都给了不少。
苏军的王牌坦克T-34,老大哥一口气给了朝鲜151辆。这种坦克在二战中对抗德军虎式坦克稳占上风,和美军的主力坦克M4谢尔曼可谓不分轩轾、各擅胜场。
151辆是什么概念?人民军以这些武器为基础,组建了一个坦克旅。成为一支可怕的突击力量。这也是后来人民军能活捉美军师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是人民军中有5万人是朝鲜籍解放军。
东北的朝鲜人加入解放军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大局已定之时,散布在解放军中5万余朝鲜籍官兵都转隶入人民军,成为人民军的基干力量。
这5万人都久经战阵,作战经验极为丰富。不夸张地讲,这5万人拥有当世最高超的轻步兵战术水平。比美军不遑多让。
第三是人民军运用了集群冲锋战术。
这一点是朝鲜人民军摧枯拉朽的关键。尤其是坦克集群横冲直撞,打得美韩联军无力抵抗。坦克集群冲锋的打法并不是新事物,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冲锋战术,当年在二战东线战场让苏军倒了血霉,美军是肯定知道的。
那为啥没有防备这一手?大概美军觉得朝鲜半岛多山,地势崎岖不平,不利于装甲集团大兵团行动,所以应对失策,被人民军一顿猛冲打懵了。
丢了个师长算是美军烧了高香了。如果志愿军第一次、第二次战役能有人民军这样的装备水平,估计连沃克、阿尔蒙德两位大军长都会成为志愿军的囊中之物。
二十四师的惨败,败于美国人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器装备水平。美国人本该立即进行反思,但有意思的是,朝鲜人的一个意外动作,导致美国人大大延缓了反思自己战术的速度。
人民军抓了迪安少将后,好吃好喝好伺候,听说这位骄傲的美军少将说过要打到平壤吃朝鲜冷面,便让他过足了冷面瘾。随后把他秘密看管了起来,美国方面一直得不到迪安少将的准确下落,便宣布迪安已经阵亡。
本来活捉敌方高级将领后,立即公诸于世,会对敌方士气带来巨大打击,但不知何故,朝鲜封锁了消息,没有对外公布。美军上下受的震惊也相应少了一些,所以,美军初期的一些重大缺点,仍然被强大的武器自信给掩盖了。
那么,有什么缺点呢?
二、美军编成不合理
说缺点之前先说说优点,要不然大家不会理解美国人为啥会那么迷之自信。
美军是军火制造大国,经过二战战火的锤炼,当时全世界唯有苏联堪与之匹敌。
长津湖之战的主角陆战一师,全师2.5万余人,相当于志愿军一个次等主力军的实力。但其火力远远超过志愿军一个军。
陆战一师有一个炮团,该团拥有72门榴弹炮,其中54门105毫米榴弹炮,18门155毫米榴弹炮。而当面对敌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大炮口径全在100毫米以下,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这是陆战一师横冲直撞的两大法宝之一。
陆战一师的另一个法宝是坦克营,这个营拥有70辆重型坦克,这种连法西斯德军的坦克与之对轰都不好解决的坦克,让志愿军可怜的步兵火力怎么对付?
所以说美军有资格骄傲。
但是美军在1950年7月怎么被朝鲜人民军打懵了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兵力不足。
说起来,这个兵力不足的缺陷,是因其强大的武器装备导致的。这也是够辩证的。
怎么说呢?
美国有钱,而且科技发达,想造什么武器就能造什么武器,想造多少就能造多少。
所以部队对武器、对火力的依赖,远远大过人本身。
这是其一。
其二呢,大量武器装备、给养,需要相应数量的后勤部队进行运送,要不然无法及时送达一线。所以美国军队中机关和后勤人员的比例相当大。
这个比例说出来可能会让人惊掉下巴:59.3%!
1945年3月时,美国陆军作战部队204万人,但机关、后勤、勤务等人员多达297万人。
……
从这个比例就能看出来,美军是有多依赖装备和火力,对人力资源的分配因此产生了很大问题。
朝鲜人民军南下之时,美军驻扎在南朝鲜的部队,师一级单位本来应该有1.88万人左右,但当时因为各种不重视,加之可劲往后勤部队分人,一个师缩水到1.2万人,少了三分之一。
都知道国民党军吃空饷严重,一个师能缩水到只有一两千人,谁能想到美军居然也有员额不足的毛病。
军队人数少,装备也搞成了大水漫灌。陆军两大法宝之一的坦克部队,在二战时就已经被实践证明必须集群使用,美军却把坦克拆成营,分散配置到各个师,一个师一个营。就这还嫌不解恨,有的单位还把坦克分散到各团,一个团一个坦克连。
我们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坦克的具体战术,一个排的步兵对付一辆坦克绰绰有余,两个排步兵对付两辆坦克就有点困难,三个排步兵对付三辆或以上坦克,就是送人头。
当然这种类比方式是概略的,是指步兵没有训练准备条件下的进攻。如果是训练有素的步兵,一个班对付好几辆坦克也不是不可能,但既要求反坦克步兵具有相当高的战斗力和经验,也要求地形必须易于限制坦克的行进速度。例如1951年3月27日,237团一个班加一个火箭筒组共9个人,在一处断崖下伏击一队美军坦克编队,这个编队共有12辆坦克,居然被炸毁11辆,只跑了队尾的一辆。而这个志愿军的班伤亡为0!可谓志愿军反坦克作战的神迹。
所以,美军这种散装配置办法,屡屡在朝鲜战场遭到志愿军爆锤。
以长津湖之战为例,虽然北极熊团这种团级战斗队被包围后,能死死顶住志愿军两个军的攻击,因为他有坦克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整个长津湖战场,陆战一师、步兵第七师都缺乏强大的坦克战斗集群,整个战局无法形成有力的突击点,面对九兵团已经摊成煎饼一样薄的包围圈,居然打得相当艰难,付出巨大伤亡代价才冲出重围。
三、志愿军的传奇师长曹玉清
不过美国人也很聪明,第二次战役吃了大亏,很快回过味儿来。
1951年10月,美军发明了一种新战法:坦克劈入战。
大意是,把一个师的坦克全都集中起来,每次以20-40辆坦克集群作战,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对志愿军阵地发动强攻,拼着被炸毁几辆的风险,冲到志愿军阵地后方。
为啥往后冲?穿插割裂。美军吃了不少这种苦头,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也割一把志愿军试试。
这种战法乍一看确实很厉害,尤其是在相对开阔的地段,几十辆坦克一股脑儿冲出来,别说一个反坦克班,就是一个连、一个营,也只有看着的份儿。
美军这也是吃够了亏,琢磨出来的正招儿。
但奇怪的是,这个正招并没有推而广之,坦克劈入战很快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
原因说出来很神奇,美军这个新招,居然被志愿军一个师给破了。
这个师是长津湖战役后轮战入朝的20兵团68军204师,师长曹玉清是个传奇人物。
曹玉清生于1906年,抗美援朝时已经44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属于偏大的,38军军长梁兴初才38岁,63军军长傅崇碧才34岁。
我们且多费一点笔墨,了解一下这位传奇师长。他能破解美军这个新战法,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曹玉清和粟裕一样,都是湖南人、侗族人,曹玉清比粟裕还大一岁(粟裕生于1907年),他早年曾加入过黔军,后来黔军被蒋介石算计,黔军大佬王天培被杀,部队解散。曹玉清投奔了滇军。1929年曹玉清目睹军阀部队黑暗、没能前途,率部暴动起义,加入了黄公略所部红军。
后来因为形势恶化,曹玉清又转入了鄂豫皖根据地,成了红四方面军一员。
再后来,西路军惨烈西征,曹玉清乱军逃得一条性命,回到延安。全面抗战爆发后,曹玉清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又转而开启了与华东野战军的渊源。
华东部队一系列著名战斗,曹玉清相继参加了涟水战役、两淮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仗仗都是名垂青史的著名战役。曹玉清具体的战斗经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单是经历一遍这些战役,就足以让他增长指挥才能。
后来的事情更神奇,打完孟良崮,曹玉清不知何故又被调到晋冀鲁豫部队,大概是他指挥才能很高?不得而知,也有可能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部队主力空虚,从其他军区大量抽调干部,曹玉清才调了过去。
再后来,因为中央机关迁到河北,原晋察冀部队的重要性空前提升,曹玉清再次调动,进入20兵团68军。他的官也随之升高,入朝时升任68军204师师长。
曹师长经历之丰富,遍观全军可以说没几个人比得上。经历越复杂,对人的意志、经验、能力考验提升就越大。尤其是当军事主官,去过的部队越多,见识的战术、战法就越多,接触不同战略思想就越多。曹玉清接触到的领导,像徐向前、粟裕、刘伯承都是我军超一流军事家,可以想见,这是怎样一位出色的师长。
说了这么多,曹玉清到底是怎么破解美军“坦克劈入战”的呢?下面进入硬核环节。
四、文登川之战
步兵破装甲军团,对地形依赖特别大,曹玉清大破美军坦克集群,发生在一个叫文登川的山谷附近。
这条山谷是南北走向的,谷中有一条公路,两侧都是丘陵。山谷最宽的地方有6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地形十分经典,非常不利于坦克集群展开。
但这条山谷偏偏又是通往北部的咽喉要道,不从这里过就要绕很远的路,美军便想拿这里试刀,用坦克集群冲击,看看坦克劈入到底好不好使。
原本守卫这条咽喉要道的是朝鲜人民军,但人民军久战力疲,顶不住美军狂轰滥炸,紧急向指挥部求援,曹玉清师长便带着204师提前两天接防,担当起阻击美军的重任。
204师下面共有3个团,曹玉清把序列第一的610团放在文登川正面阻击,其余611、612团放在纵深进行防御。
进攻文登川的主力是美军第10军第2师,这个师拥有70辆坦克。
除了美军,参与进攻的还有一帮喽罗,像法国营、荷兰营,还有部分南朝鲜部队。这些喽罗战斗力和美军相差太多,如果单独来进攻都是送死的料,所以下面讲战斗过程,就不再提这些菜鸡,只讲美军。
10月10日,美军用了十几辆坦克发动试探性攻击,204师610团刚刚接防不久,阵地还没充分熟悉,将士们一见美军坦克冲进来了,而且数量还不少,手中各种轻重武器一齐开火,打得倒是挺热闹,却并没有对敌坦克造成致命伤,坦克集群冲过了我军阵地,杀到山谷腹地。
情况十分危急,要是放美军坦克过来,这一大堆铁疙瘩将会威胁到师指挥所。
曹玉清师长临危不乱,入朝之前68军组织过简单的打坦克临战训练,坦克战术虽然有很多种变化,但都离不开步兵配合,一旦步兵和坦克被隔断,坦克的威力就将大大缩减。
曹玉清指示610团先不要管前面的坦克,赶紧把山谷口封锁起来,先收拾那里的步兵。
这样一打果然灵。美军步兵怕死,一被打就赶紧收缩。当然咱不是说美军战斗意志就不行,美军也有死战到底的决心,但他们很忌讳拿人命死拼,像野外战斗,习惯于找掩体、找工事,如果找不到,宁可暂时不打,也不去无谓牺牲。这种战斗观念,和文化理念、、军事传统、工业背景有很大关联。
美军步兵收缩后仍然立不住脚,只能退出山谷。前面的坦克一没了步兵,也不敢再往前冲,只好乖乖地退了出来。
这是第一回合的交锋。
双方的准备都不是很充分,所以暂时退却后都不甘心,都跃跃欲试继续打。
曹玉清师长马上看出了关键,打坦克集群必须有集中且凶猛的火力,具备短时间击毁坦克的能力。
曹师长立即集中全师重武器,成立了一个反坦克大队,把反坦克火箭筒、野炮等武器全都集中到610团。
志愿军这边刚刚准备好,美军第2师也调整了战术。10月11日,美军吸取上次步兵少的教训,派出两个营的步兵,动用10辆坦克,发动猛攻。
结果一打起来,双方指挥官心里又是一顿wocao。610团虽然有了反坦克火力,但反坦克阵地距离坦克太远了,打到坦克上却无法形成有效杀伤,一顿重火力轰击,虽然干掉2辆、击伤3辆,但另外5辆完好无损地冲进山谷腹地,逼近志愿军反坦克武器阵地。
美军则又犯了老毛病,虽然步兵多达两个营,但是由于制高点控制在志愿军手里,步兵一冲锋就被山上的机枪收割,冲不动,又被挡在山谷外。前面5辆坦克硬推过去,回头一看步兵大爷们没跟上来,无奈,又跑了回去。
这是第二回合交锋。
我军缴获的美军坦克(图片由天阔云闲提供,摄于军事博物馆)
10月12日,美军再次发起冲锋,这次第2师动了血本,一次性出动48辆坦克,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
但这次心里wocao的,只剩美军指挥官了。
美军前两次失败都是因为步兵被隔断,被隔断主因是志愿军控制了谷口制高点,美军这次改了战法,先召唤空军和重炮,对志愿军阵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火力准备,一顿炸炸炸。
炸到10点,美军估摸着志愿军阵地失去战斗力了,48辆坦克在大量步兵配合下攻入山谷。
美军这么大动静,我们动静也不小。曹玉清师长得到前线报告,敌军规模空前的大,曹师长下令炮兵进行纵深轰击,瞄准敌方步兵猛炸。炸完后,610团主力集中起来对付步兵,把48辆坦克全交给了反坦克大队。
谷内打得非常激烈,48辆坦克毕竟非同小可,光靠耍小聪明或者肉身送炸药包已经无法奏效了。反坦克大队采用了新的战法。
先是限制速度。步兵们冒着牺牲的危险,用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抵近射击,先把前面几辆坦克炸伤,把后面的坦克堵住。然后用野炮向密集的坦克群轰击。
美军坦克集群应变也很快,马上向两侧公路和山坡上的志愿军阵地进行轰击,掩护突击坦克往前冲。一部分坦克突破阻击线,直接冲到了610团团部。
危急时刻,志愿军把火力最强的野炮直接拉到公路上,和坦克进行对射,美军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打法,领头的几辆坦克被击毁后,其他的坦克吓得掉头就跑。
10月12日这天,美军整整进攻了7个小时,打到下午17点,始终无法突破志愿军阵地,被迫撤退。
美军此次进攻付出惨重代价,48辆坦克被击毁10辆,击伤8辆。
这是第三回合交锋。
10月14日,美军再次改变战法,先派一部分兵力进攻山谷侧面,企图把志愿军火力引开。然后派8辆坦克组成突击纵队攻入山谷。
跟中国人玩声东击西,简直是班门弄斧。610团识破了敌人的伎俩,只用部分兵力阻击侧面之知,反坦克大队仍然集中力量在山谷应战。
志愿军最善于战后总结,前三次打坦克积累了丰富经验,大家越打越有信心,越打办法越多。正好这次只有8辆坦克攻了过来,简直是送菜。
这场战斗的细节不再赘述,美军8辆坦克全部被消灭,一个零件都没跑出来!
如此断断续续打了20多天,一直到10月底,美军改变了好几种战法,始终不得要领,没能突破文登川,一共损失了40辆坦克。
美2师垂头丧气,撤下来不打了。美7师不服,也派部队上来打,动用27辆坦克进攻,结果只打了一仗,损失5辆坦克。美7师也不敢再攻。
至此,美军的“坦克劈入战”彻底失败,动用97辆坦克,却冲不过一条9公里长的山谷,对美军来说不啻一场耻辱。
四、失落的美军
这场兵力、伤亡都不算特别大的战斗,对美军产生了巨大震撼,美军引以为傲的装备、火力,在武器落后的志愿军面前居然无能为力。
尤其是装甲集群作战,美军一直都不怎么爱用,怕在崎岖的山地施展不开。在文登川遭遇这么场大败,更是无心再用集群突击战术,仍然回归了装甲车散装配置的模式。
志愿军自然乐见其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登川已不仅仅是个地名,而是象征着志愿军指战员勇敢和智慧的丰碑。硝烟虽早已散去,但文登川这座丰碑,将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永载史册。
写到最后,再说一下那位被俘的二十四师师长迪安少将。这位老兄在朝鲜受到了非常人道的待遇,在押期间,他得以有闲功夫回顾在朝鲜作战的经历,其中很大比重是教训。
朝鲜停战后,也就是1953年7月,迪安被释放回国。美国人对他还不错,没能追究什么责任,还提升他为副军长。
不过迪安的军旅仕途到此为止,1955年,迪安退役。1981年,迪安病逝于旧金山家中。
作者:
甲丁
时间:
2021-11-11 19:29:10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