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 16:42:17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8300 字
阅 读 需 要 23 min
妆容,由于它的研究难度很大,又加入了很多的主观因素,所以它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到底和历史的真实离得有多远,也是我们经常被质疑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们觉得,即使是充满着无数的疏漏与不确定性,我们对这个方面的梳理依旧是有价值的。铜黛
在敦煌莫高窟的菩萨的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绿眉毛。敦煌莫高窟194窟绿眉菩萨塑像
相比于周代的粉白黛黑,秦代有红妆翠眉。可以说是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彩妆色彩的先河,从而引发了中国后世历朝历代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的彩妆风潮。我想这就是高承的本意。洛阳出土的西汉彩绘陶俑头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着衣歌俑
在这些陶俑的脸上仍保留有一些妆容信息,但总体上来讲都是偏向于简约素朴的。这个和汉初由于政治的需要,推行道家的黄老之学有很大的关系。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在梁武帝时期流行过红妆。在晋惠帝时期还有晕红妆。洛阳市博物馆藏北魏乐舞陶俑
还有很多另类的,比如说这个徐妃半面妆。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大英博物馆藏
这源自于一种伤痕美的模仿,据说是由薛夜来创立的。当时皇帝正在灯下批改奏章,她给皇帝端茶送水,不小心一头撞在了水晶屏风上,就在这儿留下了一个肉红色的疤。阿斯塔那13号墓出土十六国纸画
很多朋友一看到这张画就会笑,因为觉得这好像是一个满脸长麻子的女性。但是我们只要稍微对中国画的特点有一点了解,我们就知道中国画是以形写神的,不太会注重画脸上的麻子、痣这些细节。点面靥的咸阳平陵十六国女乐伎俑
“靥”就是酒窝的意思。最初点的就是一个圆点,比较简单。唐长安三年新疆阿斯塔那张礼臣墓出土屏风画
为什么会流行这种眉型?传统的汉妆,它的眉心是喜欢比较远的,因为象征性格的开阔。但唐代是一个胡汉二元王朝,它的文化基因当中有大量的胡文化的基因。新疆阿斯塔那187号墓所藏《弈棋仕女图》
不仅脸蛋是红的,连眼睑、包括半个耳朵都敷以浓重的胭脂,看起来像喝醉了酒一样,如酒晕然;而且身形也开始发福了,出现了典型的盛唐胖美人的形象。山西晋祠宋代彩塑
而且越到南宋越朴素,到后来脸上就一点红都看不见了,我们称之为白妆或者素妆。南宋《歌乐图》中的白妆女子
宋代妆容当中唯一看起来还稍微华丽一点的,主要集中在历代帝后像当中宋代皇后及皇后身边的侍女的脸上。她们的脸上会贴一种用珍珠和点翠做的宝靥,来增加这种华丽。《宋仁宗后像》旁边侍女
当然对于女性的约束除了妆容变淡,它还体现在女性从宋代开始要缠足,防止她们出门乱跑。另外就是开始戴耳环。宋以前,汉族女子是不戴耳环的。我们看,宋代皇后就开始戴特别长的珍珠穿成排的耳环,我们叫珠排环。《宋钦宗皇后像》
凡是有过戴长耳环经历的女孩子,都会有一种体会,就是戴这种耳环,你就不能够乱跑,只要你的运动幅度一大,这个耳环就会“啪啪啪”拍脸。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帝后像》元顺宗皇后像
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凡是有历史人物造像的,一般我们都会以史证史,直接拿历史文物造像展示给大家。没有历史人物造像的,我们就只能进行复原了。溥仪父亲载沣的生母刘佳氏
这可能是满汉合流之后,受到汉族“樱桃小口一点点”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现象。END
作者丨李芽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秋沙 李栋 张斌 古月
排版 | 薛梦缘
作者李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