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09:27:50
来源:时尚旅游NGT
©图虫:安小妮Angela
这不,恰好最近江苏卫视在播《大宋宫词》,看了一些后也发现有股相似的奇妙的“后劲儿”存在——没错,剧中出现的美食精致秀雅,每次看完都脑补一万次它的味道,并发自内心地想知道:实际上的宋朝美食,真的这么清新脱俗吗?宋代青瓷碗,碗底一个大写的“饱”字 ©图虫:老山货
作为一个崇尚“吃”其然更“吃”其所以然的研究型吃货,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放过!跑图书馆找了半天后,终于被我发现了线索——数百年前,一位爱吃、懂吃、最主要还喜欢记录吃的文人,将宋代饮食文化生动展示于一本名为《山家清供》的饮食随笔集中,关于美食的字里行间都隐藏着清爽淡雅的审美品位。《山家清供》由一道“青精饭”开篇,即粳米用南烛木枝叶汁水浸泡后蒸出的饭,据说可以改善气色 ©图虫:初邱
这位文人就是南宋时期的林洪,除了著有《山家清供》等书,在绘画、园林、诗词领域他也都有一定成就。可淡视名利的他,流寓多年却安贫乐道,用一颗细腻的心房和对生活的一腔诗意热忱,在寻常日子中悠然品读着充满美感的人间况味。01
食不厌精,宋人开中国蔬食之先河
现在很多人为了减肥刻意把一天的吃饭次数减到两顿,但是要知道,宋代以前,对于相对来说不够富足的百姓来说,三餐制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种奢望。后来到了宋朝,在“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下,很长一段时期里国家都免遭战乱之苦,得以安心发展民生,事实上造就了一个较为富庶的民间社会。今日制作工艺繁复的雕花装饰菜肴,据说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精美非凡的“看菜” ©图虫:蓝太阳TNT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蔬食的“自立门户”。以前蔬菜总被嫌弃过于清淡,被认为是穷人才吃的食物。到了宋代却被热衷于挖掘新鲜风味的吃主儿们推崇,有了单独成菜的地位,进而又衍生出了很多以蔬菜为主角的食物,甚至市面上还出现了专营素菜的餐厅,备受富贵阶层喜爱。林洪也是蔬食的拥护者,《山家清供》的书名的意思也正为“山野林间人家的清淡吃食”。02
一餐一饭,皆是生活美学所在
宋代饮食之所以清雅,还因为它给人了一种精致感,充满了诗歌般的美妙意境。就拿《山家清供》里记载的菜式来说,很多娇嫩食材本身便来之不易,漫长的前期处理过程和极致细腻的烹调手法更是考验耐心。©图虫:初邱
比如备受宋人喜爱的花馔。今天我们想到鲜花入菜,顶多是滇菜中的金雀花炒蛋或玫瑰花饼等寥寥几道。然而回到宋代,几乎所有常见种类的花朵都有相应的经典菜品,光是名字便已韵味十足:雪霞羹、汤绽梅、端木煎、梅花齑,仿佛就是从枝头直接落入盘中似的,不着一丝烟火之气。©图虫:PAOPAOANFANG
03
清雅之味,在舌尖儿更在心中
如今,一家走潮流路线的餐厅菜单上若是没有轻食专区就谈不上合格;重视食材本味的粤菜与淮扬菜也已成为高档的代名词。人们认为吃得清淡,不仅有助于保持身材,同时也是一种品味的象征。书中的“橙玉生”是道下酒菜,以雪梨与香橙为主料,加盐、醋、酱拌匀食用 ©图虫:五顿11
宋人钟爱“清供”的另一重原因,则是认为其拥有让人“淡泊世俗,心生欢喜”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对笋肉同炒不会有太大异议,但在宋代文人看来,寓意君子之风的竹笋中如果夹杂了肉片,可就成了最庸俗的一种吃法。清素的饮食,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当时,被认为是在喧嚣浮世中收获灵魂滋补、触达生活真意的一种途径。反过来,在吃食上的坚持,也体现着人们比起物质上的华丽,更看重审美与思想层面的高洁追求。©图虫:简罡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位出自功勋之家的张约斋,在家宴中命仆人上一道“银丝供”,并仔细嘱咐要用心调和,凸显其真味。客人们一听,食欲和好奇心都被勾起来了,心想需要如此特别花心思制作,必定是道硬菜。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张琴,和以其弹奏的《离骚》曲。大家这才明白原来银丝即琴弦。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