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风卷红旗过大关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11-22 04:00:56     标题: 风卷红旗过大关

                    风卷红旗过大关                                                         2021-11-21 08:57                    

                                       

山再高,没有红军的理想高;关再大,没有红军的抱负大。

这山,是自然的山,也是社会的山;这关,是自然的关,也是社会的关。

自然的障碍和社会的敌人,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风卷红旗过大关

文 | 奚仁德

01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一九三〇年二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四十四字,双调。两句换韵,且平仄交替,句句用韵。

毛泽东“赣江风雪迷漫处”用拗句。若合律,应该是“风雪赣江迷漫处”。因“赣江”要直接回答“此行何去”,故要拗。

唐教坊有“木兰花”,五代有“木兰花令”,宋人定”木兰花”调为七言八句,双调仄韵。“减字”是减少字数。“减字木兰花”,就是原词的一、三、五、七句,减末尾三字,并将仄韵改为平仄换韵,于是自成一体。

02

姊妹篇比较。

这首词是《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是红四军扩大江西苏区的光辉史诗。它真实地描绘了红四军冒着风雪向江西腹地挺进,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雄伟图景,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元旦》写战略转移,这首词写战略进攻。
《元旦》是清新明丽的水彩画,这首词是气势磅礴的油画。
《元旦》的意境由幽深而明丽,这首词的景象由雄奇而壮丽。
《元旦》节奏轻快跳跃,这首词笔调豪迈奔放。
《元旦》白描浑成,这首词设色渲染。

这两首词,异曲而同工,同调而异趣。

03

三个问题。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标明是“1930年2月”。《毛泽东年谱》:“二月,行军途中,在“马背上哼成”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一首。”

有几个问题要先探讨一下。

1、写作时间标明是2月,词中所写的行军,是否也在2月?

2、这首词的题目是《广昌路上》,究竟是从哪里途径广昌?

3、“十万工农下吉安”是攻打吉安,还是向吉安地区挺进?

第一个问题。

这首词是2月写的,并不能肯定地说,词中所描述的行军就一定发生在2月。因为,事后追记,在文学创作中是常有的事。毛泽东诗词中也不乏其例。而且,红四军大队和2纵在广昌境内冒雪行军的时间,几乎所有史料都证明是在一月间。

1930年1月,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有的正在进行,如唐生智联合冯玉祥等,共同对蒋系作战。有的正在酝酿,如冯、阎、桂联合对蒋系的大战。于是,以江西为中心的各革命根据地乘机扩大。白区的革命力量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此间,毛泽东和朱德,分别率领红四军和1、3、4纵队,在一月上旬离开古田。中旬,离开闽西,会师赣南。既巩固了闽西苏区,巧妙地粉碎了敌人对闽西的“三省会剿”,又扩大了赣南苏区。

具体时间表:

1月16日占领广昌,活捉了广昌的伪县长。
1月18日,毛泽东来到广昌。
1月22日,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宁都进军。
1月24日,抵达宁都东韶。
1月26日,抵达乐安。
1月29日,攻克永丰。

可以说是一路过关斩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所以说,广昌路上之事,发生1月中、下旬之交。

第二个问题。

这首词标明“广昌路上”。已将词中所写的行军路线限定在广昌境内。那么,是从哪里到广昌路上的呢?

我们看一下地图就知道了。

广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边境,东接武夷山,与福建建宁、宁化相邻。是连接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称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联系姊妹篇《元旦》“直指武夷山下”与本篇“十万工农下吉安”,武夷山,是广昌路上的起点,吉安,是广昌路上的终点。

答案是,从武夷山下到广昌路上。

毛泽东走在广昌路上,这一走,了不得的。这一走,就从武夷山走到了吉安,走到了汀州,走到了长沙……

这一走,就走出了九十年后的广昌路上的红色群雕。现在的广昌路上,已经不是十万工农下吉安了,而是十万游人上广昌了。

第三个问题。

这首词虽然写的是1月间在广昌路上的行军。但是,与2月间的继续行军和作战,同样有密切联系。写作时间又在2月。因此,可以认为,这首词用典型形象概括的历史内容不限于1月。

2月3日,毛泽东从永丰的藤田到达吉安的富田。

2月7日,毛泽东率红四军前委代表团,到达吉安陂头参加了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五、六军两军委的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

会议规定了扩大苏区,深入土地革命,扩大工农武装三大主要任务,提出了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的口号,并决定召开江西全省工农代表大会。

2月16日,发出了——宣布联席会议决议,并宣告前委成立的第一号《前委通告》。

这是大喜。

大喜或大悲,正是产生大词之时。

此词,大概就写于此时。

04

题目,广昌路上,名词性方位词组。它明确告诉我们,这首词是以空间为顺序的叙事诗。这个题目还可以这样扩展:广昌路上——广昌的路上——在广昌的路上——走在广昌的路上——我们走在广昌的路上——我们红四军走在广昌的路上——我们红四军在风雪中走在广昌的路上——我们红四军从武夷山下来,在风雪中,走在广昌的路上——我们红四军从武夷山下来,在风雪中,走在广昌的路上,向吉安挺进……

只要把这个题目继续扩展下去,就可以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广昌路上,是这首词的词源,这首词的诗源。

这种以地名为题目的诗,毛泽东还有:《长沙》《黄鹤楼》《井冈山》《从汀州向长沙》《大柏地》《会昌》《娄山关》《昆仑》《六盘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北戴河》《到韶山》《登庐山》《重上井冈山》。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开篇两句,不仅交代了行军的时令,而且画出了满天风雪和红军将士们那千万颗火热的红心!

漫天皆白,极写雪势之大。

雪里行军,不是雪后行军。纷纷扬扬的大雪下得正紧,天寒地冻,风饕雪虐,行军的艰苦不言而喻。

但是,胸怀革命大志的红军将士们却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斗志更加旺盛,杀敌求战的心情更加急切。情更迫,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高度的阶级觉悟和人民子弟兵高尚的革命热情。同时,也展示了古田会议决议所产生的伟大的精神力量。

情更迫的情,既是心情,更是军情。

军情不迫切,何须雪里行?雪里行军是果,情更迫是因。兵贵神速,雪天奇袭。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

漫天皆白,写外界。情更迫,写内心。一表一里,一冷一热。白雪映红心,壮美又感人。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这两句,气势磅礴,声容并茂。

山再高,没有红军的理想高;关再大,没有红军的抱负大。

这山,是自然的山,也是社会的山;这关,是自然的关,也是社会的关。

自然的障碍和社会的敌人,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

姊妹篇《元旦》,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是从山上往下看,是俯视;此篇,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是从山下往上看,是仰视。

红旗,是这两首词的亮点。而这首词的红旗,则更是闪光点。

它在白雪的映照下,更加红光耀眼,使这山,使这关,更加增添了色彩。

卷的力度,要远远大于展的力度。

它,挟着风,裹着雪,威力无比。红旗指处乌云散,红旗指处风雪停。毛泽东是这红旗的旗手!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下片用问答换头。问得明确而急促,答得含蓄而从容。自问自答,点而不破,留有余地,为下两句蓄势。

此行,上承“行军”,“过大关”,“风雪迷漫 ”,与“漫天皆白”呼应,结构严密而意境又拓展。从眼前的“广昌路上”向遥远而辽阔的赣江之滨眺望,那里也是被风雪交加弄得昏暗迷茫的地方,那里也正是要去点燃燎原之火的战场。

“此行何去?”问的不仅是行军目的地,问的也是政治方向和路线问题。

“此行何去?”之问,跟“谁主沉浮?”之问不同。此行何去,是小问,目标明确——吉安,很好回答。谁主沉浮,是大问,答案虽也明确,但很大——苍茫大地,很难直接,明确地回答,所以,就问而不答。

问答句式,是诗歌常用的句式。问,都问。但有的是有问有答,有的是问而不答。答与不答,要根据问的内容,好答则回答,不好答,不能答,则不答,或不明答。

毛泽东诗词中,问答的句式用得很频繁。三十九首本中,前七首,就有四首用了这种句式。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和“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姊妹篇,姊妹俩,完全一致。

“黄鹤知何去?”问题不大,但是目标不明确,也就不好回答,也就没有回答。

四个问答句式,两个有问有答,两个问而不答。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结韵两句直朴简洁,以千钧重笔画龙点睛,如一声巨响,点破了行军的动力与目标。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红军战士,听到了毛泽东下达的命令,其欢呼雀跃的心情可想而知。

“命令昨颁”写军情急迫;“十万工农”状声威赫赫。

“命令昨颁”。什么命令?昨是何日?多数人认为,这个命令就是2月16日的第一号前委通告。那么,这个“昨”就是2月16日。

我认为,不必如此达诂。以词解词。十万工农下吉安,就是昨天颁布的命令。昨天颁布的命令,就是——十万工农下吉安。

自圆其说,何乐不为?

当时全国正式红军还没有十万人,毛泽东的部队就更没有十万人。这个十万是虚数,是虚写。自古以来,诗中的数字,绝大多数都是虚的。

但是,它又不虚。在毛泽东革命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赣西等有组织的工农群众已达150万,红军主力与地方武装,正规部队与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相结合,沿途广大工农踊跃参军参战,汇成了一股锐不可挡的铁流。

动词如此多娇。

一个“下”字,用得极其精当,比“去”“往”有力得多,含义也更加丰富。既反映了居高临下的地理形势,也写出了我军如泰山压顶,使得敌人无力抗拒又无处躲藏的革命气势,更表达了我军所向披靡,坚城指日可下的信念。

好一个“下”字了得。

这个“下”字,让我想起了: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这个“下”字,让我想起了: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便下襄阳向洛阳。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个“下”字,让我想起了:郑和下西洋。乾隆皇帝下江南。

这个“下”字,让我想起了:追江赶海下南通。

这个下字前面还有两个动词,一个是行军的行,一个是过大关的过。

这样,行,过,下,三个动词,就把广昌路上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记叙要素全部写出来了。

然而,这个“下”字,又不是直下的意思。

吉安,西距井冈山的茨坪约90公里,东距广昌约130公里,在江西省中部的赣江之滨,坐落在山丘环抱的盆地中,是赣中重镇和全省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是敌人用以威胁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顽固据点。

蒋介石知道毛泽东要拿下吉安的战略意图后,立即给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发了电报:“吉安为赣中重镇,望严督固守,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对固守吉安的邓英也下达了“褒奖令”。

“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个“下”字,不是一次具体的攻城方案,而是在分兵发动群众的基础上,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战略部署,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部署

毛泽东一向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词中写十万工农下吉安,但是,当他知道蒋介石已经做好了固守吉安的一切准备后,就没有一下子下到吉安,而是采取四面包围的战略部署。

红四军先后攻占广昌、宁都、乐安、永丰等县城。红六军分兵活动于吉安县的富田和东固,以及泰和、兴国、永新、安福等县境。红五军则游击于遂川、永新、宁冈、莲花等地。三支主力分别从四面完成了对吉安城的包围态势。

这一切包围态势完成后,毛泽东才发起了对吉安的总攻,于10月4日,拿下吉安,并于10月7日,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这个“下”字,从2月,一直“下”到10月,一共“下”了8个月呀。

风卷红旗过大关。

毛泽东终于“下”了吉安,终于过了吉安这一“大关”。

毛泽东将继续高举这红旗,闯过一道道大关。

作者简介

奚仁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海安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海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