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健先生
贺天健(1891~1977),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家、书法家。江苏无锡人。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其书法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曾获世界美术博览会一等奖。出版有《贺天健画集》、《贺天健山水册》等,著《学山水画过程自述》。画语别解两则
文/贺天健
画语是什么?就是绘画理论通过语言形式的表现。这种所谓“画语”,在我国画人的笔下口头是很多的。有的含义较单纯,只有妥当不妥当和正确不正确;有的则较复杂 , 其中既有妥当的部分 , 也有不妥当的部分 , 既有正确的、又有不正确的,或者还有其它各种涵义。因此除了画语已有的正解外,还须要来几个别解。本文就是对于很多人知道的画语,用得着作别种解说的而给以解说。下边两则不是近代画人的口语 , 是二三百年传下来的画语了 。贺天健 淠河秋色图
这句见于石涛所著《 苦瓜和尚画语录 》第八章 《山川》一门,现在颇为人所乐道。对这句中“奇”字,我觉得是一个中心的问题,因为奇字的标准很难定。一种是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形象独特的东西,或有别种感觉特征的东西,称之为奇。但是在这里就有一个比较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于人的见识。贺天健 山水
然则石涛眼里的“奇”究竟怎样决定的?当然石涛不会把奇字来做广告以炫耀自己,也不会举一个“奇”字号召人家一定要在画上画奇的峰奇的景。那末是不是由他主观上来决定奇不奇?或是他在自然界里通过大量观察而后把不相同的峰峦形象加以一个“奇”字?“ 奇”字在训诂上也是“不偶”的意思,指不相同的(具有鲜明的特殊性的)东西就是“奇”也是可以说的。现在根据个人的理解来把石涛这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画语整个来作一些探讨:贺天健 山水两帧
在艺术创作上有若干种现象是不大好的,这里说两种 :贺天健 攀树谈玄
今日常说:客观决定主观。这并不是抹煞主观能动性。当然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客观的物象,是要有条件的;它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审美辨奇的能力,否则一味乱搞是不可以的。假使哪个画人有了这样的修养,对于石涛这个打稿方法,在“搜”的过程中,还应有分析整体与个别的必要。从对实境真象认识上来分析,应该把整体放在前,把个别放在后。整体为什么要在先?因为整体尚未有弄明白就要去搞个别,如搜尽一个一个峰,不理解每个峰的整体的状况就去刻划,画出了整座峰也只能是属于直观的反映,是一个表象而已。因此观察物象,非要得到完整的 、具体而正确的理解不可。然则理解整体可以从怎样几个部分或几则条理着手呢?简略地说来 , 以山来说,在外则有来龙去脉,在内则有体系拮构、层次间架,贯通其间的有脉络,表面现象有皴斮。这是从客观对象的“山”的具体引出的“假设”规律,和地质学者指定山石给以什么岩什么岩的名称一样的,实则是便利研究和反映对象的。贺天健 携琴访友
先决条件的整体分析搞清楚了,而后再审别一个一个的山峰美不美——这美包括姿势 (即形态)和位置的环境等等,加以体察。而后要根据这个或那个对象,创作出一张可以引人欣赏、反复玩味的作品 , 那就非再加上“艺能”的条件不可。然而也有以个别的认识放在前面 , 而后再去从每个峰峦的整体上加以纵的横的各部分分析 , 再综合着各个个别的状况去认识整体。总之 , 前前后后做去 , 从这边到那边做去 , 都是可以的 , 起决定作用的 , 还在观察得是否正确是否精深。贺天健 一鞭斜日看秋山
其次“奇”是不是美 ? 有人对我没说“奇”也是美的一 种。奇而美的概念,决不会没有的。不过奇的东西其表象未必一定属于美的;也有丑而可憎、凶而可怕的 , 或者甚至不堪逼视的。然则怎样来鉴别它?同样的东西,也有人认为不丑不凶。或认为所谓凶也可以是一种美;所渭丑,在它看来也可以是美。以人为例,像传说中诸葛亮的丑妻,很有智慧,帮助诸葛亮创造了木牛流马,她在诸葛亮和许多人心目中就并不丑。这种情况在我们历史上和生活里是很多的。要知道这个不是外表美不美的问题,而是内在美不美的问题 , 我们中国人把诸葛夫人这种内在美称为“贤”,一个贤慧的人,的确影响到人们的观感,而使面对其丑的姿色而不觉其丑,这是一种内在美的力量所致。这就牵涉到“美”与“真”“善”的相互联系等问题 ,限于篇幅,这里不淡下去了。贺天健 雨山图
至于自然界的山水美,我总觉得和上述的人的美是有区别的。例如浙江的雁宕山 , 它那峰、峦、峤、岭 , 的确是奇的,而且很怪;再有江西龙虎山的峰石也很奇怪。这样的奇峰怪石,在我国是不胜枚举的。然则这种奇的峰怪的石,在不同的人看来并不一定都美。以我的看法,觉得雁宕的峰多有怪而丑的感觉,并不觉得有怎样逗人爱怜的美感。龙虎山的怪石奇峰也是如此。而黄山就不同了,一入其间,简直是峰峰皆真而不恶,山山皆怪而不怕,只觉得奇之不尽美而有余,入眼俱是美景,如打画稿则到处皆是画稿。雁宕山和龙虎山当然也不是一律可怕可憎,黄山也并不是没有可怕可憎的峰石,这里不过是比较地说罢了。——由此观之,仅仅举个“奇”字而不连带到 “美”的问题上去 , 就这句话的指导性来说,是不够的。所以除前述外再补充这一个奇与美的关系的粗浅见解。贺天健 农忙图
“不似之似”贺天健 梦笔生花
从“不似之似”的正解来说:在反对自然主义的一点上 , 这种不似之似的艺术上的要求 , 是有它的作用价值的。因为从“艺能”的效用说,艺术要具有蕴藏力 , 把“似”藏在“不似”里头。使那“似”的力量在发射出来的时候更加有劲 , 所谓艺术含蓄力就是这个条件。也有把“不似之似”作为艺术上生和拙的解说的。还有一种人把幼稚的画艺作为玩世的勾当 , 也说成是“不似之似”,这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了。贺天健 家乡小景
从不似之似别解来说:如果一张绘画作品如山水画,以不似为其基础的话,请问在不似真的基础上面要似真起来,例如画一个人像要在不像某人的形像里,而后使人看起来像某人,在绘画艺术上,这样的实证我还没有见过。以猫与虎来说,形状是相近的,不过身躯大小不同,毛色斑纹也有异。尽管有些像,也万不可能把五六尺长的老虎身体缩到像猫的尺余身躯那样小,尽管从猫的形状里看看有些像是老虎了,但是仅它的体形,就要喝我一 声:“我不是老虎 , 也不是小老虎 , 我是猫!”( 当然这是就生活中的现象来说的 ) 在近似的形态上尚有这样的距离。至于以老话“ 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例,虎与犬是不同型的,从形状近似来说,比较近情一些只有说画虎不成却类猫,画犬不成却类狼。如用这样的比拟,依我看来,画出来应该是:真似老虎的形神,虽形状相似,究竟绝不似猫;真似犬的形神 , 虽形状相似却绝不似狼:才算称得起“不似之似”。此其一。贺天健 瀛海劝归
再以画人像来说:男性和女性是大同而小异的 。你如果要画一个男子,为了要达到“不似之似”,能不能先画一个女性的形貌 , 使人在女性里看出男性来 , 或者从男性里看出女性来才算有艺术本领呢?当然不能。不过在历史上确有一些现象可以研究 , 如男的像汉代张良 , 司马迁说他貌如妇人。女的像五代时蜀国的黄 崇嘏 , 乔装男子考着了一 个状元 ; 还有花木兰乔装男子从军 , 所谓“扑朔迷离” ,伙伴都看不出她是女性 。然则这个“不似之似”在艺术上更作怎样看法 ? 此其二 。“似”和“不似”这两个相反的东西怎么统一起来 , 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内容。如简单地理解 , 那就会可能出现浮夸者可以护短、诡狡者得以因利、贪懒者遂以乘便等等可乘的“ 空子”。我们应注意防渐杜微 , 以免遣下一代以不良之影响 。贺天健 苍松万嶂
以上两则“画语”的别解 , 是以我个人意见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对它作这般分析讨论呢?因为过去关于画理的诠释,往往在过与不及的问题上搞不恰当,甚而至于愈搞愈不明白。对于我们老年人影响不大 , 对于后学的青年一代 , 可就有问题了。理解纷陈 , 莫衷一是 , 玄关重重 , ` 辨识不清 ; 与其嚼不烂 , 不如囫囵吞 。试问要想在历来 的画论画语里找些营养怎么不令人有望文兴叹之感 , 因此我们在今天非踏踏实实不可 , 有怀疑的非把所疑的话说说不可。或许得到一个线头 , 由此抽出些好东西来。对与不对 , 希望贤者予以指教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