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9日 11:42:56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本 文 约 7500 字
阅 读 需 要 20 min
从东晋开始直到南朝宋时期的人口南迁,也影响了南朝村落的形成。从具体的地域来看,主要是山东、河北及河南东部的人口迁往长江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围墙
从地形上看,村落或者位于山区,或者位于平原。宜章的黄沙堡。来源 /好看视频@潇湘小灰侠
总之,战乱之后,大多数村落都没有围墙,即便有,也是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围墙主要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在和平时期并不能给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因此,战乱时期修建的围墙,在失去其防御功能之后,一般会被村民废弃。而且,对大多数村民而言,单独列出一笔修建围墙的费用也属于多余。住宅规模
村民的住宅规模,从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来看,政府的建宅政策相对宽松,给出的建宅地面也相对较大。北魏太和九年 (485年) 颁布的“均田令”载:“诸民有新居者,三口给地一亩,以为居室。”三口之家,居室面积可以达到一亩,约677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当然不可能全部用来建房子,应该是以篱笆为界的。西魏时,朝廷规定人均房屋面积所占土地更多。十口之家可占五亩,九口之家占四亩,三口之家占一亩。当然,朝廷颁发的这些条令,未必完全与当时的情况相符。例如,北魏的裴佗位至中军将军,回乡后“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敦煌出土的S613号文书记载,西魏大统十三年 (547年) ,敦煌一带无论每户多少人口,“园宅”均为一亩。园宅可能就是宅和园的总称,房屋建筑为宅,房屋周围土地以篱笆圈起的空地为园。安徽黄山呈坎村的初夏
房屋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村落的房屋样式,目前所见的材料有限。建筑史方面的著作多以皇家宫殿及宗教寺庙建筑为研究对象,几乎没有涉及村落民居建筑。至于营造的手法,也仅仅见于傅熹年先生的论述。他在研究龙门及云冈石窟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将魏晋南北朝的单层建筑分为五种类型:其一,房屋下部由夯土墙承重,上部为全木构梁架;其二,房屋由山墙及后墙承重,前部立柱承檐,上部为木架;其三,房屋前廊为木构架,屋身为夯土墙,上部有木架;其四,房屋为全木结构,柱间施阑额,阑额上施斗栱,斗栱与柱共同承檐;其五,房屋为全木结构,柱间有阑额,柱及阑额上施斗栱,斗栱承檐。斗拱多见于宫殿楼阁,村落中,除了少量的体量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共建筑 (如祠庙之类) 以外,普通民居应该使用不多。除此以外,其余的形制应该符合当时建筑的真实面貌。多层建筑,如塔、楼等,并非典型的普通民居所用,故而不做详述。湖南隆回县花瑶梯田
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中,有一些相关的图像材料,可以作为村落普通民居建筑的参考对象。例如,在辽宁的棒台子二号墓中,画于后室后壁的居室图 ,高1.4米,长5.12米。正中高楼三层,盖顶为庑殿式,墨瓦垄,脊上似有鸟首状物。朱栏红柱隐约可见,下有较高的石台基,中间有左向的阶石,楼内有红色楼梯。楼左前方水井一眼,朱线勾井栏。楼左和左后方有院墙一道,顶为流水式瓦脊。院门在左墙中部,朱门两扉里向分开,门楼也作流水式瓦脊。这应该是东北地区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人家的房屋建筑,包含有楼阁、水井、庭院等部分。不同区域的村落建筑会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巴蜀地区的房屋结构与形制就明显与东北的不同,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房屋底部有立柱和不立柱两种,前者有干栏式建筑特色;第二,开间以三间为主,进深为二间,故而被称为“明三暗五”;第三,梁架为三角式样,普遍使用斗拱结构;第四,院落平面上,前有门楼,房前有廊,廊外侧用栏板防护、装饰。在湖南地区,村落民居较为普遍的形制,大抵可以长沙月亮山出土的陶楼为例说明。该陶楼由两幢长方形的房子组合成一曲尺形的平面,其余相对的两角,用矮墙围起来,形成一个后院。整体又构成一方形,包括住房、厕所和家畜圈栏三部分。顶为悬山式,复瓦。屋的前半部高敞,为住人之处,前面设有门和菱形窗格。后半部右边为厕所,蹲坑设在后右侧楼上,与前面住房相通。后院为家畜圈栏。此墓虽为东汉墓,但由于当时湖南远离政治文化中心,发展较慢,魏晋时期的建筑留存有东汉时期的形制可能性较大,因此村落民居格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辽宁的棒台子二号墓
目前,已发掘出了2000多座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其中将近200座墓室都出土有建筑明器。这些建筑明器遍布江苏、河南、陕西、广西、湖北、河北等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民居建筑特色。从类型来看,有囷、厕、溷、碓屋、坞壁、井、禽舍、畜舍、楼阁等,对魏晋南北朝的村落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以此为依据,我们对魏晋南北朝的村落建筑稍做分析。村落建筑
前文已经对坞壁的由来进行了介绍,此处对其形制稍加概述。坞壁通常平面为长方形,四面围高墙,墙上施双坡屋顶。通常只在坞壁一面或两面的墙下部开设小门,门上立高大的门楼。坞壁高墙四角立角楼 (或称隅楼) ,一般为斜45度方向。坞壁内的房屋,除了供居住之用,还多建有粮囷,可囤粮据守。如湖北鄂州鄂钢饮料厂一号墓出土的明器坞壁。还有的坞壁中立高楼,作瞭望和远程射击之用,如甘肃武威南滩魏晋墓M1出土的明器坞壁。安徽黄山呈坎村居民的生活
厕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场所之一,既可作为独立房屋,又可作为房屋附属。前者往往以富豪家多见,讲究一点的厕所已经分男女,如安徽马鞍山朱然家族墓出土的明器,外部左右各设一门,内部则有男厕和女厕两间。后者见于普通人家,平面为长方形,以墙环绕,上面大多无顶,仅在墙内一角设一厕坑。有的厕所为两层,设楼梯连接上下,底层设厕坑。江西吉水富滩东吴墓出土的明器,厕底层墙壁上还开有一方形排污口。湖南花瑶挑花姑娘
南方少数民族的房屋,以干栏式建筑最具特色。干栏式建筑起源甚早,一方面可以躲避鸟兽虫蛇,另一方面可以防潮防水。建筑下层由竹子或者木头支撑,上层铺设竹木制的楼板及墙壁,屋顶编织草排覆盖。生活于巴蜀地区的獠人,据《魏书》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干兰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吴越地区也是如此,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载:“安家之民,悉依深山,架立屋舍于栈格上,似楼状。居处、饮食、衣服、被饰,与夷洲民相似。”两广地区,也有类似史料。徐衷的《南方草物状》记载了交州地区干栏式建筑,主要以由梧竹作为房屋柱子:“由梧竹,吏民家种之,长三四丈,围一尺八九寸,作屋柱,出交趾。”晋郭义恭《广志》载:“珠崖人皆巢居。”《宋书·良吏·徐豁传》载:中宿县 (今广东清远县) “俚民皆巢居鸟语”。《南齐书·州郡志上·晋安郡》载:“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俚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梁书·诸夷列传》所载南海的林邑也称:“其国俗,居处为阁,名曰干阑,门户皆北向。”干栏式建筑的名称,最早的出处也在这一时期。这种建筑样式,直到今天仍旧在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存在。而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干栏式房屋。来源/网络
整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村落建筑形制及样式,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它既满足了村落民众的基本生活之需,又带有自觉的审美精神。这一时期处于汉唐之间,基本完成了中国村落建筑形制与功能的转变。《中国村落史》
作 者:胡彬彬
中信出版社2021年8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