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7日 13:21:20
来源:风物菌
淮安古城,一城半水,难舍难分。
摄影 / 杨默
淮安,位于江苏省北部,古称“山阳”或“淮阴”,地处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自古以来便是水运枢纽、南北要冲,素有“运河之都、九省通衢”之称。淮安与运河,以及她复杂的水系。
制图 / 孙璐
这里,也正好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从古至今,这里车水马龙,天南地北的人与食材,在此交流碰撞,最终孕育出了这座美食之城,以及声名远扬的八大菜系之一——淮扬菜。淮扬佳肴,举世闻名。
图 / 视觉中国
这座“不南不北”的城市,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西汉大将韩信,在此受漂母舍饭,终成汉初三杰;晚明奇才吴承恩,在此闭关求索,终成旷世奇书《西游记》;开国总理周恩来,以此为生命起点,终成新中国奠基人之一,更秉持着对家乡滋味的念怀,促成“开国第一宴”。最家常的红烧肉,也是淮扬美味之一。
图 / 视觉中国
在中国八大菜系之中,淮扬菜非常特别:不以所在省份命名。这让不少人以为,淮扬菜就是淮安、扬州一带的风味菜——如此认知,是时候刷新一下了。淮安风味,是淮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图 / 孙璐
淮扬菜的“淮”字,指的是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中下游流域;“扬”字,则指代以扬州为代表的扬子江(长江)流域。广义的淮扬菜系,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淮河及连接两者的京杭大运河流域,是一片很广阔的地域。淮河,在淮安穿城而过。
摄影 / 李琼
这块土地,除了物产丰隆、人文繁盛,更拥有水网密布、四通八达的地理优势。淮河东西奔流,大运河沟通南北,恰好在此相会;它们邂逅之处,便是今天的淮安。南来北往的食客与食材在此碰撞,撞出了中国最会吃的一群人,以及考究的淮扬美味。中国南北分界线地理标志。
摄影 / 贺敬华
若论淮扬菜的江湖地位,开国第一宴由它唱主角,这名号够不够响?国宴作为饭局的最高境界,置办好了可不简单:国家请客吃饭,势必要庄重大方;开国首宴,更要摒弃铺张浪费;宾客天南海北,菜品需赏心悦目,更需调和众口,才能宾主甚欢。淮扬菜以精致著称,图为国宴菜品:菊花豆腐
图 / 视觉中国
不得不说,周总理颇有先见之明。关于南北饮食差异的争论,自古以来便不曾停歇;他为国宴推荐淮扬菜,不仅把握了恰到好处的平衡,还为后世做出典范:存异求同,融合为美,南北差异固然大,交汇贯通才是实在。软兜长鱼 vs 白炮虾仁
扛起开国首宴大梁的淮扬菜,以清爽新鲜、刀工精妙为名,不仅滋味淡雅平衡,更讲究“不令不食”,正所谓“醉蟹不看灯(元宵节),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软兜长鱼,不可错过的淮安美味。
图 / 视觉中国
比如这一道软兜长鱼。这长鱼,别处统称为鳝鱼,偏偏在湖泽遍地的淮安生得又长又肥,是绝对的地道美味。不亲口细细品尝,你绝对无法想象:
淮安人,能把鳝鱼做得这么好吃。
摄影 / 马多;图 / 图虫·创意
这道菜有多撩人呢?一条长鱼,只取最鲜嫩的脊肉,香香滑滑一入口,就算牙齿偷懒,也能在嘴里逐渐化开,与香浓的芡汁一起,酥软你的舌头;再细细品,鱼肉带着水乡的灵动气息,鲜味氤氲在嘴里,葱香蒜香接踵而来,就两个字:过瘾。最优秀的食材,只需要最克制的烹饪。
图 / 视觉中国
白炮虾仁,应该是河虾烹饪的极致。它口感爽嫩、滋味甘甜,几乎不调味,只取河虾稍纵即逝之鲜,以极快手法催化美味,除了食材要求甚高,更考验厨师功底。大面积的水域,是河鲜理想的生长条件。
摄影 / 冰歌
淮安的面食,北方人也服
淮安人,天生便具备着“吃透南北”的属性。别忘了尝尝文楼汤包,周总理的最爱。
图 / 视觉中国
你看这碗淮安杠子面(是不是听着就很北方?),它以大骨熬汤、碱面下锅快煮(是不是听着就很南方?),在碗里汤是汤、面是面(又很北方了),看似互不干扰,实则味道早就化在了一起。这还没完,它的精髓是浇头(瞬间又南方味了),水里游的长鱼、虾仁,地上跑的大排、肚丝,全都能给你加进去,这就是淮安式的豪爽。一碗淮安面,调和南与北。
图 / 视觉中国
面条,在淮安可以豪气十足,更可以小家隽秀。你吃完大鱼大肉(很北方吧),下一站就是上茶楼清清口(很南方吧)。在当地,喝茶少不了一种茶点——茶馓。在淮安,面条可粗可细;可当主食,更能做点心。
摄影 / 平河南京;图 / 图虫·创意
南北风味,在这水声漫漫的淮安,达成了一种恬静的平衡。什么南北风味大战,在淮安人眼里,都是笑谈。淮安盱眙,天泉湖。
摄影 / 杨默
春秋时代,吴王夫差伐齐,为了解决运输问题,从邗城(今扬州近郊)引长江水,出射阳湖连接淮河,便是大运河最早的雏形——邗沟。邗沟与淮河的交汇处,便是淮安的起点,她与水的渊源也就此种下。淮河东西奔流,大运河南北通达,
以及环抱左右的洪泽湖、高邮湖,
发达的水系,共同孕育了这座“水上之城”。
图 / 视觉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漕运是古代王朝的命脉所在。隋朝,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并设立漕运官署;唐代,两淮盐场开滩,淮安正式迎来黄金时代,“南船北马,商贾云集”,被诗人白居易赞为“淮水东南第一州”。淮安河下古镇里的生活。
摄影 / 冰歌
同样是运河沿线,扬州负责繁华,淮安负责繁忙。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而至山阳......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阳实属咽喉要地也。”淮安,虽然不是淮河的终点,
却是淮河最重要的支点。
制图 / 孙璐
无数匆匆过客与南北货运,乘着悠悠河水,为淮安留下了丰厚的历史积淀。在淮安古城,“镇淮楼”矗立在古城中心,与相邻的漕运总督部院、淮安府署等古迹,一同构成了淮安中轴线。整座古城,就是那段旧日辉煌的遗存。镇淮楼,始建于南北朝时期,
至今已矗立了近十个世纪。
摄影 / 葛华
这一切,都与水的流动息息相关。淮河与大运河,一条横亘东西、分界南北,一条绵延千年、沟通远近,犹如母亲的臂弯,深深地拥抱着这座古老的淮安城,“一城古迹半城湖”,一抱就是两千年。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动,
这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
摄影 / 杨默
明初迁都北京后,在淮安设立漕运总兵、漕运都御使,使淮安的漕运功能达到鼎盛。明宣德年间,在全国设置七大税关,淮安税关(又名榷关)为其一;直到清朝中叶,淮安税额一直是各大税关之首,“天下盐利淮为大”。盐商园林,清宴园。
摄影 / 杨默
富起来的大盐商,特别讲究饮食之美,除了搜罗奇珍异味,更要千方百计培养名厨。于是,在繁忙的大运河畔,一种新的特产诞生了:淮安厨子。淮安俗语:做秀才易,当厨子难。
摄影 / 王昊
你可以理解为,淮安就是厨艺界的人才宝库。《清稗类钞》记录了天下五大名筵,淮安独占其二:全鳝席,以鳝鱼为主,共108道菜;全羊席,以羊肉为主,共80道菜。如此规模宏大且精湛的宴席,厨师若没两把刷子,自然是无能为力。如今,淮味与扬味已相互融合,
共同构建了独特的美食格调。
摄影 / 贺敬华
淮安,因运河而兴,也因运河而衰。晚清,大运河因黄、淮泛滥而淤塞不断,漕运积弊甚多,日渐废弛;清咸丰年间,江浙食粮改为海运,至光绪年间,清廷正式废除漕运制度,自隋唐以来的漕运体系最终解体,令淮安这座运河之都,风光不再。运河,作为流淌千年的文明遗产,
如今已退居二线,缓缓诉说历史。
图 / 视觉中国
1912年11月,贯通天津、南京的津浦铁路全线通车,给了淮安致命一击。漕运废弛,铁路绕行,“九省通衢”不再,唯有淮扬菜的香气并未风吹云散,反而从江淮大地一路北上,飘向国宴,飘向寻常百姓,更飘向世界。淮安国师塔,纪念清代名僧玉琳禅师。
图 / 视觉中国
她正在等待下一场机会,“世界美食之都”只是开端,当务之急是让多年前“慢下来”的交通,再次“快起来”。淮金大桥,连接淮安与南京。
摄影 / 冰歌
根据公开信息,“十四五”时期,淮安将大力推进高铁建设,其中连接南京、淮安的宁淮城际铁路,预计在2023年全面通车;在现有基础上,淮安将打造“六线进出、八向辐射”的高铁网络,不仅沟通南北,更要成为国家级的高铁枢纽。漕运太慢,现代交通需要快。
图 / 视觉中国
曾经坐拥淮水漕运、四通八达的淮安,因时局变迁而“暂停”,如今也要在新的时代潮流下,重新回到快车道上来。这座生长在水上的城市,或将冲破古旧水网的限制,在高科技的加持下,“飞起来”。大运河的时代,悄然而过;
未来,淮安终究会“快起来”。
制图 / 孙璐
至少,物流快起来了,肉鲜膏美的洪泽湖大闸蟹,也就会更快地占领吃货的餐桌;每年盛夏,让食客们趋之若鹜的盱眙小龙虾,也将以更加鲜美的面貌,统治着每个饥肠辘辘的灵魂。淮安,蓄势待发。
图 / 视觉中国
悠悠回荡的淮水,静静流淌的运河,炊烟袅袅的伙房,以及闪亮亮的“世界美食之都”,都在轻声向世界诉说:唯有不懈努力,方能再现荣光。文 | 水水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吴玖洋
封图摄影 | 视觉中国
文章首图 | 图虫·创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