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各有体,有绝句,有排律,有乐府,有歌行。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篇幅比较长的诗,经常被后人评价不如只留下四句更好。
其中有不少唐朝的名人名作,例如李白、柳宗元、高适等。
一、苏轼裁剪柳宗元《渔翁》柳宗元有一首七古《渔翁》原诗为: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冷斋夜话》中说,苏轼认为把后两句裁掉以后,作为一首绝句更佳:
柳子厚诗曰:“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然楚竹……”。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有人提议,就有人反对,高棅编辑的《唐诗品汇》中提到:
或谓苏评为当,非知言者。此诗气浑,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非蛇安足者。
明朝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也支持反对东坡的评价:
柳子厚“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坡翁欲削此二句,论诗者类不免矮人看场之病。余谓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
苏轼认为,这首诗只留下前四句即可,删除后两句以后是一首七言古体绝句: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但是明朝人认为,这首绝句有晚唐诗人的特点。一般认为,晚唐诗不如中唐诗,中唐诗不如盛唐诗。为什么这样说呢?老街以为问题在结尾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如果加上后两句,其结尾则是: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两个结尾区别在哪里呢?在于一收一放,一远一近。一抑一扬。因此李东阳认为,符合苏轼的人是矮人看戏、人云亦云。
至于哪一种好,还是读者各有所好吧。
二、高适《哭单父梁少府》高适的《哭单父梁少府》也有这种现象,其全诗为: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云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清朝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
五古、五绝亦可相收放。高适《哭梁少府》诗,只取前四句即成一绝,下文皆铺叙也。
五言古诗和五言绝句可以收可以放,即可长可短。高适《哭梁少府》前四句就是一首不错的绝句,后面100个字都是展开的铺叙。
估计吴乔是受了贺黄公的影响,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到:
诗中佳句,有宜于作绝句者,有宜于作律诗者。如高适《哭单父梁少府》,本系古诗长篇,《集异记》载旗亭伶宫所讴,乃截首四句为短章: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犹寂寞,疑是子云居。”
以原诗并观,绝句果言短意长,凄凉万状。虽不载删者何人,必开元中钜匠也。
在唐朝薛用弱《集異記》中记载了著名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旗亭赌酒的故事,其中伶人演唱高适作品时,唱的就是《哭梁少府》的前四句: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可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集異記》
贺裳说,不知道那个人把这首长诗删改成了绝句,一定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
三、齐己《剑客》、赵徵明《思归》、李白《子夜歌》《载酒园诗话》中还提到了两首唐诗,其中一首是齐己的《剑客》: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另一首是赵徵明的《思归(一作古离别)》: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
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
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忧。
《载酒园诗话》中引用了黄白山的评价,认为这两首诗只前四句就可以了,后面四句有点多余:
余尝欲删齐己《剑客》诗、赵微明《古离别》二首後四语作绝句,乃佳。《剑客》云:‘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古离别》云:
‘为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前诗写剑客行径风生,後诗写思妇痴情可掬,赘後四语,其妙顿减。
另外,他又提到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和刘子厚的那首一样都是六句,《载酒园诗话》中写道也可以删除后面两句,作为一首绝句即可。
结束语这篇文章提到了五首诗,柳宗元《渔翁》、高适《哭梁少府》、李白《子夜歌》、齐己《剑客》与赵徵明《思归》。
您觉得这五首诗,适合改为绝句吗?哪一首改了以后最好呢?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