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1973年,毛主席为何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主席真厉害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1-12-30 18:25:45     标题: 1973年,毛主席为何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主席真厉害

1973年,毛主席为何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主席真厉害                                                         2021-12-30 11:12                    
                   1973年12月,毛主席宣布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命令:互相对调北京与沈阳、武汉与济南、广州与南京、兰州与福州这八大军区的司令员。
此令一出,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发了一系列猜测。
为了这项决定,毛主席还曾想让刚复出的邓小平做“参谋长”,并询问他的意见。
人们纷纷疑问:毛主席为什么要对调八个军区的司令员?事前,主席因何而询问邓小平的意见?这一命令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一、毛主席紧抓军队,与邓小平不谋而合
毛主席为什么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呢?其实,这与毛主席一贯主张的治军理念有关,邓小平对此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自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思想,并真正掌握“枪杆子”后,毛主席又进一步提出了伟大而著名的治军理念---“党指挥枪”原则。

无论是1927年9月展开的“三湾改编”,还是1929年12月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毛主席无不在其中实施和坚持这一原则。
到1938年11月总结张的历史教训时,毛主席更是直白地指出:“不要学张……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战时如此,建国后亦是这样,毛主席“党指挥枪”原则一直没有变过。虽然新中国已没有了国内战争,但毛主席还是抓得很紧,特别是关注直接领导者的动向,比如各大军区司令员等。
早在中共十大会议(1973年8月24日至28)召开的前几年,毛主席就曾意味深长地与汪东兴谈过一次话,认为“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并提示“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
足以见得,尽管军队建设在建国之后就逐渐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但毛主席始终认为这些都“不够完整”,还需要改进,否则会出现“有人闹乱子”的现象。
比如,1971年8月到华中、华南地区视察部队时,毛主席就公开谈论了相关的治军思想,并撤换了一些领导人;坠机事件发生后,主席果断地采取措施,稳住了局势。
一些学者认为,毛主席与汪东兴的谈话以及在1971年前后采取的系列措施,是1973年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历史和心理因素。

毛主席还曾让叶帅和邓小平来处理军务,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
在毛主席的授意和支持下,邓小平在1973年3月10日恢复了工作,并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一职。
同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正式参与中央的决策工作。
据说,中共“十大”刚结束不久,毛主席就曾询问王洪文与邓小平,想让他们谈谈自己死后会发生的事情。
王洪文毕恭毕敬地说,将会把主席的革命路线贯彻到底。邓小平没有抢着回答,与主席对视一番后,说出了让人听不懂的话,认为会“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主席眼前一亮,认为邓小平说得很有道理。
虽然邓小平没有点破,但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唯有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才能防止“天下大乱”,这与毛主席不谋而合。
至此,毛主席整顿部队的决心更强了。

二、毛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邓小平被请当“参谋长”
一次会议中,毛主席就各大军区司令员调动问题而询问了邓小平,想要听他的看法。
邓小平沉思许久,没有表达意见,只是把桌前的茶杯对换了一下。毛主席一眼望穿,明白了他的意思,会心一笑地说:“英雄所见略同。”
1973年12月,政治局会议在京召开。毛主席一开会就批评了军委和政治局,使会场鸦雀无声,气氛异常紧张。
稍微缓和了之后,主席突然提出了一项建议,认为“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强调这是“想了很久”才产生的想法。
此话一出,与会者无不面面相觑。
毛主席没有给他们缓冲的机会,先让全体政治局委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进一步解释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
为什么就“不行”呢?毛主席直接点破了,认为“搞久了油了呢”,并指出这里说的就是各大军区司令员。
当然,毛主席还是非常重视内部团结的,没有继续说下去,将“会油”解释为出现的消极因素,表示它们会影响到部队,需要防范和去除掉。

随后,毛主席指了指刚复出的邓小平,说他是“请来”的“参谋长”,“有些人怕”,不过办事可靠,只要“慢慢改一改”脾气,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为什么要让邓小平来做“参谋长”?毛主席的用意已明显,他曾做过二野领导人,资历深,有声望,能管住部队,可以说服各大军区司令员。
政治局会议结束不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在12月20日召开。
21日下午,毛主席接见了参会人员。李德生回忆说,毛主席让叶帅把各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都聚集到一起,共46位人均见到了主席,8位需对调的司令员并排坐在主席的对面。
毛主席先简单说几句,然后逐一与萧劲光、田维、陈士榘新和马宁4人握手谈话,最后再与众人讲话。
说到一半时,毛主席注意到了许世友,于是岔开话题地询问:“我要你读《红楼梦》,你读了没有?”
得到了许世友肯定的回答,主席这才继续说下去。
22日,毛主席正式下达命令,对调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让他们限期到任。
8位司令员分别是:沈阳陈锡联与北京李德生、武汉曾思玉与济南杨得志、广州丁盛与南京许世友、兰州皮定均与福州韩先楚。

毛主席强调,限制在10天以内携带10人以内工作人员到岗,不得拖延和抗令。
当时全国有十一大军区,经过对调8个以后,仅有新疆军区、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的三大司令员原地不动。
接到命令不久,8位军区司令员就提前完成了任务,都到了相应的岗位。
毛主席发起的这次重大的军事人事调动活动,很快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邓小平在事后评价,认为这是毛主席的“领导军队的艺术,主席真厉害”。
毛主席调动八大军区司令员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天下大乱”。
那么,毛主席发布命令后,八大军区司令员都是怎么做的呢?这一调整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三、听毛主席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走马上任
就在毛主席下令的12月22日当天,李德生便向总政治部移交了相关的工作,与刚到任的陈锡联一起参加了北京军区干部大会。
4天后的26日,李德生带上一名秘书和一名警卫参谋,在北京军区政委登奎的陪伴下飞到沈阳报到,正式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在沈阳,李德生恪尽职守,冒着风雪走遍了东北的山水和军营哨所,一面视察部队情况,另一面勘察地形。
在李德生的领导之下,沈阳军区很快就在原有的基础上,构筑出了适应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战与防御体系,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不久,陈锡联也考察了华北的地形和军营哨所,一边加固防御,另一边又调整部队部署,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因地区地位特殊,所以陈锡联一直遵循中央军委提出的相关要求,将训练“放在战略问题”上,狠抓部队的训练,以求提高军区军人素质。

许世友一贯有雷厉风行的特性,也是在毛主席颁布命令当天,他就来到了广州任职。
期间,许世友一边“整风”和建设部队,另一边不断提高自己,遵照毛主席要求,仔细地拜读了《红楼梦》、《汉书·周勃传》、《天体运行论》等经典书籍。
除了提升自己,许世友还不忘给其他人做介绍。每当推荐别人读书时,他都说“这些书是毛主席交给我的任务”。
与许世友对调,丁盛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不久就推出了一系列的值班制度,如首长值班、作战值班、部队值班等,对我军的建设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12月23日,杨得志先回济南传达毛主席和中央的命令,安排相应的交接工作,此后在26日赶往武汉就职,成为武汉军区的司令员。
31日,杨得志还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了一封信,表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决策,并决心把工作做好。
武汉地处华中地区,地理和战略意义重大。所以,刚到任不久,杨得志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加紧军队部署和战备训练,并逐步整顿军队。
与杨德志对调,曾思玉在12月31日之前到岗履职。他非常重视部队的训练、整顿和建设,对沿海的防御战事研究得很透彻,得出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防御方案,得到了军委的肯定。
10年后,响应中央号召,曾思玉从岗位上裸退下来,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

韩先楚曾跟随东野南征北战,从福州调到兰州,他所处的环境变化最大,一边是青山绿水和繁荣的市井,另一边是茫茫的沙漠戈壁。
不过,韩先楚没有抱怨命令和环境的变化,接到命令不久,就带着全家人到了兰州任职。
1974年的春节刚结束,韩先楚便冒着严寒和沙暴,一阵一哨地考察前沿阵地,研究适合西北地区的防御工事与体系。
从兰州来到福州,皮定均适应很快。因为,1953年从朝鲜战场回归的时候,他就曾担任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所以此次对调属于回到“老地方”。
在原有防御的基础上,皮定均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严抓治军工作,把军区治理得很好。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仅出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三年之后,皮定均就因指挥军事演习遭遇事故而牺牲,年仅62岁。

毛主席对军区的对调,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领导、指挥艺术,也突出了他非同凡人的领导魄力。
作为从战争中走出来的军事统帅,毛主席很清楚部队情况,因此才防微杜渐,雷厉风行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完善解放军的建设,加强领导权。
要说这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的影响和意义,那包含的东西就非常多了。
首先,它体现了毛主席超凡的智慧;其次,是毛主席留给后人的一个宝贵财富,打破了相应的“固定圈子”,从而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伟大的军内人事调动活动。
结语
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到“党指挥枪”原则,虽然没有上过军校,但毛主席的治军思想卓绝超凡,抓住了主要点,把军队牢牢地抓在手中,并因此而给国家带来了稳定。正如毛主席与邓小平的谈话一样,如果实现不了“党指挥枪”,在主席离开以后,发生的事就不得知了。所以,透过这些现象,不难发现从建国开始,毛主席就在摸索着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治军之策,以求一劳永逸。1973年,他决定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算是这种摸索的一个大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一决策非常英明。


作者: 文华    时间: 2022-1-3 05:06:28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