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从来没和我党打过仗的国军上将,建国后婉拒元帅授衔,官至副国级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梦    时间: 2021-12-31 06:24:01     标题: 从来没和我党打过仗的国军上将,建国后婉拒元帅授衔,官至副国级

从来没和我党打过仗的国军上将,建国后婉拒元帅授衔,官至副国级                                                         2021-12-30 14:32                    
               《血战钢锯岭》中有一句话,“他们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你的信仰,但他们都知道你的信仰有多坚定。”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正合适不过。他是蒋介石最痛恨的人,在战争年代,作为蒋介石最信任的部下之一,却从未与共产党有过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要授予他元帅的官衔,却被他拒绝了,真真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他就是张治中。
1890年张治中在安徽省出生,他父亲虽然是一家蔑匠店的老板,但每天仍然需要辛苦劳动才能勉强能够养家糊口,从小家境贫寒的张治中早早就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因此,小小年纪的他特别成熟懂事。
当时的人的认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张治中的父亲也不例外,他们一家省吃俭用,只为将张治中送去私塾读书,待他毕业后,又将他送去安庆考学。

1901年,张治中的母亲亲自送他去安庆考学,并叮嘱他要有“咬口生姜河口醋”的精神,即使尝尽人家的辛酸苦辣也不要忘本。母亲的话对张治中影响深远,使他终生难忘,也成了他终生的信仰。张治中甚至说过,自己的所有成就,都是因为母亲对自己的嘱咐。
到了安庆的张治中考进陆军小学,成为一名门房,此后一路缓慢升级,从门房到备补兵,被补警察,警察。1909年,在扬州的他受到老家寄来的信件,原来是他的父母在老家给他订了门亲事,要他回老家成亲。
张治中是个孝顺的人,尽管内心有所抗拒,但收到信后的他还是回到家,与洪希厚成亲。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受命到上海参军,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在学校期间,张治中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甚至连寒暑假都不回家。而这是这段时间的学习与积累,为他后来指挥打战奠定了基础。
1917年从保定学校毕业了的张治中被分配到安徽军阀任见习官。在任职期间,张治中看遍了安徽军阀的恶行腐败,使他无法再在继续留在这样的军队里,于是他毅然决然放弃美好光明的前途,前往广州投靠孙中山。

经过朋友的介绍,张治中见到了孙中山,并开始为孙中山效力。跟随孙中山参加入闽战争。打战中,张治中的才能渐渐爆发,他十分擅长带兵,并且异常亲兵,简直就是天生的将领。
生活上,他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眠,战场上,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锋陷阵,因此,他带的兵,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作为孙中山的忠实拥护者,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对孙中山提出的政策无条件支持,甚至放弃在桂军军校任职大队长的职位,跑到黄埔军校当入伍生队的队副。
也就是在黄埔军校生活期间,他认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员,后来与他与周恩来成为好友,成为了共产党最亲密的朋友。
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这一行为对张治中造成非常大的刺激,张治中是孙中山忠实的拥护者,而孙中山是坚决主张国共合作而反对两党分裂的,张治中对此自然也非常支持。
但蒋介石公然撕毁约定,违背孙中山的遗愿,使两党关系破裂,让中国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对张治中而已打击甚大,以至于张治中后来都不支持蒋介石。

为了避免参与蒋介石实施的反共计策,他甚至选择出国游历,回来后他依旧不愿意参战,于是就在国民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教育长。
  他任职教育长职位十年之久,除了反对蒋介石外,大部分原因在于张治中厌恶战争,喜好和平,从小就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下他深知和平有多么珍贵,他的主张就是“和”,甚至有人称呼他为“和平将军”。
但主张和平不代表懦弱,更不代表怯懦,当民族受到冲击时,他义不容辞站了出来。在日本全面入侵中华,到处烧杀抢掠,甚至犯下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行为。
国家兴亡,匹夫无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张治中满腔热血主动请缨出战。
但他想带兵打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蒋介石第一个不同意,张治中自然也知道蒋介石的意思,于是他拜托自己的好友何应钦向蒋介石游说。
在何应钦的游说下,蒋介石迫于无奈只能点头答应。就在奔赴战场的前一天晚上,张治中在家里,不仅安排好一切,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第二天,他便抵达南翔;第三天,他当任左翼军指挥官进驻闵行镇,从此,他与将士共患难,同生死,一同对外抗击日本。张治中曾说过:“假日日军有一兵一卒留在我国国内,我们的责任即未完成;反之,若我们仍有一兵一卒,必与敌人死拼到底。”
从此,他带领士兵血战沙场,然而,蒋介石的心却依旧没有放在对抗日本身上,他仍想着趁此机会收拾共产党。当张治中在上海奋力抗敌时,蒋介石统领的南京政府却不愿增援上海,以至于张治中不得不放弃上海,退守嘉定。
1937年淞沪抗战,当张治中正在积极备战时,他同时也发现,日本政府也在往上海增加兵力,于是他再一次向蒋介石请求支援,但蒋介石再一次拒绝了他。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停止内战,与共产党共同抗敌;1937年,日军进攻平津,张治中身先士卒,积极投入战争;他亲自率领87、88、36等七个师组成第九集军团前往上海对抗日军。
本来张治中已经布局好了,准备在8月13日袭击日军阵地,给他们来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蒋介石那边又出问题了。

  老蒋一直坚信国际能够调节纠纷,因此禁止张治中率兵出击,就因为他的一个命令,使得军队错失时机;此后,蒋介石又多次阻挠张治中进攻日军,使得我军丧失许多优势和机会,也使得军队军心涣散;而张治中疲于奔命,才好不容易稳定战局。
但蒋介石对他的付出和战绩视而不见,他趁机找茬,并将他的部下全部拨给别人,张治中心灰意冷,被迫辞职,离开上海。
离开上海的张治中到湖南当任第九战区副司令,在此期间,他励精求治,打击旧官僚主义,发展民生,一丝不苟,建立新湖南,在他的管理下,湖南焕然一新。
1938年11月13日,受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影响,长沙大火,数千人死于火中,一时间举国震惊,张治中也被革职留任,就在他被处分之间,长沙百姓纷纷为他请情,使当时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大受感动
抗日战争期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代表,多次与中国共产党谈判共同抗敌,抗日战争结束后,张治中又一次代表国民党前往重庆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在他心里,和平依旧是第一位,他依旧支持孙中山的想法。

后来他又多次前往延安、新疆等地区,为国共再次合作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当蒋介石再一次公然撕毁合作约定,张治中痛心疾首,甚至多次当面反对蒋介石。
见蒋介石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张治中选择离开南京前往新疆,离开前,他还特意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告诉他国民党的种种问题,并劝告他改进政党作风,在信的末端,他依旧不忘提起自己的初心,希望他能采纳联苏和共的道路,蒋介石看完信就把信扔了。
内战爆发后,张治中不愿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一次一次劝阻蒋介石求和,但蒋介石仍熟视无睹,最终,蒋介石败走台湾,张治中留居北平。
尽管张治中与共产党交情极深,然而国民党败走依旧是张治中不愿看到的,他从一开始就跟着孙中山,看着孙中山建立国民党,他内心渴望的是两党合作。
且张治中与蒋介石的渊源非常深,自他从黄埔军校入伍开始,蒋介石就对他十分信任,也正因为蒋介石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他才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张治中是一个感恩知遇的人,因此他一直对蒋介石抱有愧疚。蒋介石也说过,他这辈子最痛恨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张治中。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当任西北军政委会员副主席,后一路任职,直到民革中央副主席,不管官位做多高,他依旧保持他亲民的作风,一切为人民考虑,他不畏权贵,甚至敢在文革期间调侃毛泽东,他一切为国,只希望人民能过得更好。
张治中在晚年的时候撰写了一部回忆录,记载了自己忙忙碌碌的一生,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去看一下,邓颖超为这本书做了序,许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都非常高。他这一生,秉承母亲的教诲,只为追求自己的内心的信仰,追求祖国统一,直到临死前,他还不忘记劝阻台湾省回归祖国。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