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盛世以民为本,衰世残害其民
《群书治要·魏志下》中讲:“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也;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莫救也。”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能够和天下的人民同甘共苦。而秦朝自始皇始,独裁专制,压迫百姓,所以一旦倾覆、遇到危难,也没有人去拯救他。02
盛世考察历史,衰世自骄自智
《孔子家语》中讲,“夫明镜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于其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也,岂非惑哉?”历史长河中,凡是有成就的领导者,都能够以古鉴今、古为今用。03
盛世任用忠贤,衰世听信奸佞
《群书治要·中论》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凡亡国之君,其朝未尝无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尝无先王之书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也?其贤不用,其法不行也。”就是说,亡国君主的朝中并不是没有可以使国家得到治理的贤臣,府中也并不是没有圣贤经典,但还是不免于灭亡,原因就在于虽有贤才,却不能被任用;虽有圣贤的礼法,却不被推行。04
盛世反求诸己,衰世怪罪别人
《春秋左氏传·庄公十一年》上讲:“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尧舜禹汤在位时,国家之所以兴盛,是因为他们遇事能反省自己而不是责怪别人。相反,桀纣亡国,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知自省而只会怪罪别人。这就告诉我们,盛世与衰世的区别,关键在于执政者能否做到反躬自省。05
盛世天下为公,衰世天下为私
《淮南子》记载:“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焉。由此观之,则圣人之行方矣。”意思是说,周成王和周康王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基业,遵守着明堂的政教制度,能够明察前代兴亡的轨迹、看清成败的变化,不符合道的话不说,不符合义的事不行,从来不随便说话、不随意作为,能够择善而从。从这里可以看到,圣人的行为是方正的、可以作为后世的师表。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