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家明
本文首发于《南方日报》2021年10月31日读书版我第一次到故宫,是1966年11月,时年13岁,从家乡青岛来北京。除了大,对故宫没留下多少印象。1972年后,我在部队做美术工作,到北京参观全国、全军美展,顺便来过几次,也是走马观花。真正开始了解故宫,还是读了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故宫三书”以后。
最先读到的是《故宫国宝100件》。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画报社工作,天天与图片打交道,也编辑过画册,如《锦绣山东》《大哉孔子》。初见《故宫国宝100件》,既为它的精美、格调所震撼,更为它的通俗、好看而喜欢。
《故宫国宝100件》内文
名为画册,文字并不少。100件国宝,每件、每图都有详尽的说明和故事,足有10多万字,但丝毫不掩盖图片的斑斓和辉煌,尤其抠图和局部放大的技巧,让我叹为观止。
吴之璠黄杨木雕 东山报捷图笔筒 清 (1616 — 1911) 吴之璠《故宫国宝100件》内文
一件“黄杨木雕对弈图笔筒”,通高不过17厘米,其中局部一组两位骑马前行老者的高浮雕,方寸而已,放大铺满八开大画册两个页码,毫发毕现,栩栩如生,让人一目了然欣赏到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非如此编排设计而不能,观看原件反而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这就是影像出版的特殊魅力。这个画面让人过目不忘。
在故宫工作期间,朱家溍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故宫国宝100件》的主编朱家溍是大才子。其父朱文钧是金石学家,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负责鉴定院藏古代书画碑帖等文物。朱家溍受家学影响颇深,青年时代已能鉴定书画碑帖,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此后一生都在故宫。故宫及国家购买的许多珍贵文物字画,他都参与了鉴定。他对古代美术史、明清历史、戏曲表演艺术造诣很深,直到年逾八旬还能登台演出。这样的人做主编,已是顶尖儿了。朱家溍后来回忆说:
1983年初,(故宫)研究室给我一项任务,命我主编一册名为《故宫国宝100件》的大型图书,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2月在广州签了合同,回来开始工作,到6月已经完成。与香港印书馆陈万雄先生又共同工作半个月,当面逐篇定稿。10月出版问世。这是我第一次在自己编的书上署名。上世纪90年代初,我为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齐鲁文化》画册,一次因公去港,见到陈万雄先生。从他那里得知,他还出版了《紫禁城宫殿》和《清代宫廷生活》,与《故宫国宝100件》同一体例,同样受到读者热捧。这消息让我惊喜。
《故宫与皇家生活》内文
先拿到的是《清代宫廷生活》。三位主编,万依是明清宫廷史学者,有多部著作问世;王树卿是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陆燕贞是故宫陈列专家。这是我读到的最好的关于中国宫廷生活的著作。我曾戏想:有此一编在手,可以对付所有宫廷影戏。抠图的手法在这本书中运用最多,乐器啊,仪仗啊,服饰啊,抠图后才能看出精彩。这又是改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看的效果(我们日常看任何物件都是和背景连在一起的)。要知道那时没有先进的电脑,所有抠图都是用手剪裁拼贴的,然后在制版时反复修图,真的很难。
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还是《紫禁城宫殿》。看这本书时,如前所述,我已去过很多次故宫,每次都是和不同的战友、同事、朋友一起。建筑看上去都差不多,只是大小高矮不同、地位不同而已;珍宝馆等展览的文物也不知所以然。那时参观的人不很多,且凌乱无章(里面还有卖零食的)。是《紫禁城宫殿》让我第一次清楚了解了故宫的建筑过程、主要建筑、布局、建筑之间的关系,乃至那些梁架、斗拱、天花藻井、彩画的奥妙。不用说画册中收入的一些建筑尚未开放,常人看不到,即便是开放的建筑,稍高一点的地方(如檐角琉璃瓦上的祥兽)观众也是看不清的。另外,要了解这些建筑和装饰的意义,也很费劲——这些,一卷《紫禁城宫殿》在手,全可解决。
为了保护文物,故宫里如今到处是铁栅栏围挡,想拍一幅可心的风景照不容易。《紫禁城宫殿》成书于1982年,那时的故宫还很少有这种围栏。况且此书是与故宫合作的,其拍摄条件之方便是不言而喻的。
《紫禁城宫殿》的主编是古建专家、学者于倬云。他194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一辈子都在做古建筑保护工作,是故宫古建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教授)。前几年故宫还为他举办了百岁诞辰纪念展。他是2004年过世的。
通观“故宫三书”,其最大特点就是权威性、通俗性、欣赏性。
2002年我调三联书店工作,遂向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张倩仪提出购买“故宫三书”的版权,在大陆出版简体字本。但考虑大陆读者消费水平,我希望将大八开改为小十六开。可是若用原照重新编辑设计,那就工作量太大了。最后采取的是原版缩印的办法。也就是说,用原版菲林,扫描形成电子文件,然后缩小再出十六开的菲林。此时离三本书的首版已过去了二十年,用保存了二十年的旧菲林扫描,效果怎样,心里没底。香港中华商务印刷公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达到还原的水平。三联出版的三本书,责任编辑都是我,一字一字,一图一图过了两遍,可谓受益匪浅。香港商务印书馆也与我们一起合印了缩小的繁体字版。
三联版强调“书感”,而非“画册”,所以平装,正文用的是一款芬兰轻型纸,书很轻,纸基有点发灰,照片还原不是很好,差强人意。
几年后我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三联版权已经到期,我又拿来出了人美版。这次用的是铜版纸,精装。书很重,但图片印得好,文字也更干净了。
当当专享典藏函盒版,立即让这套书成为你书架上“传家之书”
如今已经是第三次出简体字版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距离港版首版已过去将近四十年,距三联简体字版也过了十五年。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的编排设计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了。此次新版最大的特点就是编排设计现代化,凸显原版书本身就有的雅俗共赏的追求——对文字重新进行梳理分层,更紧密地和图片咬合在一起;能抠图的图片尽量抠图,白背景,突出每一张图片的主旨;放大细节,放到超出实物尺寸的地步,给读者以冲击力;取消习惯的左页、右页分开竖向阅读的方式,把左右页合起来当做一个画面,横向排列内容,错落有致,不考虑中缝;为此,则需要裸脊装订,如此内页可以完全打开伸平;为读者方便,增加许多正文的背景资料,这部分是由编辑完成的……总之是下了功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还好,查豆瓣,以往三本书评分在8.9分到9.4分。网友留言也很提气:
非常经典,可以当专业书也可以当科普书。……
如此,可期:“故宫三书”新版本又可流传四十年!
(作者系著名出版人、人民画报出版社前社长)
相关推荐于倬云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一本从总体到局部、图文并茂全面图解讲述故宫内各宫殿——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建筑形式:宗教、坛庙、山水、住宅及其建筑外部和内部装饰,是欣赏和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典范。 |
朱家溍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本书由故宫专家编撰,所选文物是从故宫所藏百万件珍品中精选出来的,可以说是宝中之。主要含青铜器、书画、瓷器、工艺美术、织绣。除专家加以文字论述解说之外,书中精美图片突出了珍宝的细节和关键节点,晓畅明白。 |
万依 / 王树卿 / 陆燕贞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
这是市面上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全面介绍宫廷生活的图书,内中收录大量至今尚未发表过的宫廷文物。清宫用品奢极豪华、价值连城,其工艺也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本书也堪称宫廷宝物、工艺品鉴赏图鉴。 |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