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有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养育了儿女,但是不占为己有,不主宰他们,就是“德”。
古话说:“养儿防老,囤谷防饥。”在古代,家庭并没有现在那么富有,哪怕是财主家,也不如现在的普通家庭。
“苦到了极致了。因为孩子多加上收成不好,他们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这是鲁迅对他的描述。在穷苦的家庭里,儿女给父母养老,顶多是多陪伴了几天,谈不上养老的质量。如果儿女的家庭,也穷到了极致,那么他会为了生活而奔波,根本没有时间照顾父母。
看过这样一句话:“小时候,是父母把鱼肚子上的肉留给我们吃,恋爱后,是我们留给男朋友吃,结婚后,则是留给儿子吃,突然发现对待父母,我们着实的残忍。”结婚后的儿女,能够把小家庭管好,就已经很吃力了,如果还要管着父母,常常会感觉到“分身无术”。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中年人要关照四位老人,压力很大,也着实管不好。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人,因为坚持在打拼的路上,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等自己混出一点名堂之后,父母已经过世了。
人这一生,注定要亏待父母,无以为报。想一想,父母把儿女养大,不是几顿饭的问题,而是十几二十年的饭菜,加上一大笔学费、生活费。
《菜根谭》里有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作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此,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父母对儿女的爱,这是道德伦理;兄弟姐妹互相关爱,这是人之常情。骨肉至亲,应该竭尽所能去做点什么,但是不要有任何“感激之情”,别管是否对等、平衡。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过:“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做人要理性。当父母口口声声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就是道德绑架,横加干预;儿女对父母无以为报而萎靡不振,这是心灵的负担,并没有理解爱的本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