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9日 19:03:28
来源:中国美术
大师从这里出发
鄣吴东溪边古树里的吴昌硕故居
吴昌硕作为中国海派艺术的开拓者,是近现代最为重要的书画家、篆刻家之一,在艺术上是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坐标式的代表人物,是承古开今的艺术大师。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吴昌硕出生在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卒于1927年,终年84岁。吴昌硕 临散氏盘
年轻时的吴昌硕对艺术创作自金石篆刻入手,整日与石为伴,早期广泛吸收借鉴战国古玺、汉印、封泥、陶文等古代文字,不蹈常规,后期多参石鼓文的结体和笔意,风格更为朴茂苍劲。他曾言:“余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在篆刻上,吴昌硕是公认的大师。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
1869年,26岁的吴昌硕首度赴杭州,求学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学习小学及辞章。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号曲园居士,德清人。吴昌硕 富贵吉祥
吴昌硕曾于1875年寄寓湖州收藏家陆心源潜园,协助其整理文物,及至中年留居苏州更借助印艺得以与一批江南学术、收藏圈中的显赫世家相交。吴昌硕 真龙
吴昌硕为吴云刻有“听枫山馆”等多方印,是时,吴云又请其为刻“师酉二敦之斋”两方及“平斋晚号退楼”、“第一江山作郡来”印。另多通信札,内容亦为嘱托刻印,吴云在印作完成前后提出了细致的意见与点评,有以自己辑录的《两壘轩彝器图释》相赠。信中种种,颇能体现吴云的古文字与印学思想,以及令吴昌硕一生铭感的知遇之恩。吴昌硕 竹
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藐翁、迟鸿轩主等,湖州人。1882年,吴昌硕以捐纳在苏州谋得一小吏之职,举家定居苏州,得与杨岘比邻,几次欲拜这位同乡前辈为师,杨岘回信以为师生之称未免落俗,提议不妨以兄弟相称,“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吴昌硕 依样
任伯年(1840-1895),名颐,号小楼,浙江萧山人。与任伯年相识于1883年,任伯年从吴昌硕尚显稚嫩的画作中看到长年书法、篆刻磨练的笔墨功力,对他青眼有加。二人虽未定下师生名分,却从此成为至交。任伯年为吴昌硕作蕉荫纳凉图轴,浙江省博物馆藏,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任伯年曾为吴昌硕作过多幅肖像,包括《芜青亭长像》(1883年),《饥看天图》(1886年)、《棕阴纳凉图》(1887年)、《酸寒尉图》(1888年)。《蕉荫纳凉图》画上未署纪年,吴昌硕之孙吴长邺在年谱中将其列为1888年绘,另有一说谓此作于1892年。吴昌硕对此画极珍爱,任伯年去世后,他常睹画思人。吴昌硕与王一亭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湖州人。1913年,在王震的盛邀下,吴昌硕搬入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在成就艺术巅峰的晚年岁月,吴昌硕与王震成为了情同父子的忘年至交。任伯年墨竹、王震补绘吴昌硕小像轴,私人藏,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1914年,任伯年之女任霞检父亲遗作墨竹,由王震于其上补绘吴昌硕小像。吴昌硕于画上题跋谓“画中之竹,廿年前伯年先生所作,一亭王君为余画像其中,呼之欲出。吴昌硕师友合影
结识虞山诗人沈石友,以及潘祖荫、杨岘、任伯年,等等,自1880年代开始,到1912年正式定居上海,在近30年的时间里,吴昌硕在往来苏、沪的双城生活中度过了他的壮年时代,1916年在当时苏州最大的书画店苏九华笺扇庄做了一次大展,一下名声显赫。1913年,在王震的盛邀下,吴昌硕搬入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吴昌硕 松梅图
40岁后才开始学画的吴昌硕,酷爱画花。他将梅花画得像酒盅那样大,引来了别人的嘲笑。但他不以为耻,反而将画笔伸得更广了。于是我们看到了《桃宴酒坛图轴》中饱满的寿桃、《花卉图轴》里清丽的水仙、《珍果图卷》上晶莹的荔枝和《花果图册》中火红的柿子。及至晚年,吴昌硕更以开放的心态活跃于各种诗会、印社、书画团体,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逐步拓展自己的艺术影响力,确立起艺苑领袖的地位。吴昌硕 菊花
吴昌硕的画着色极其讲究,打破古人窠臼,使用复色画法,大红大绿,重赭重青,喜欢在冲突中取得协调,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整幅画面既鲜艳厚重又得斑驳苍浑的古趣。吴昌硕作品欣赏
《画梅诗》
《行书题画轴》
《行书七言联》
《行书七言诗翰轴》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