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然的景致,以山川河岳,风霜雨雪见长,与之相反的是,也有很多人工建筑遗留物,赫然被“遗弃”在外,经风雨摧残,渐成岁月风华之佐证。旅游湖北武汉,在城区四下穿梭,也在街头巷陌寻觅古今,于主城区汉阳龟山北路上就发现过一块巨型石头。石头名为凝铁,非天然成型,而是百年前的汉阳铁厂残余的铸造物凝结而成,历经岁月洗礼,它仍然“沉睡”在当年的铁厂毗邻区,成为一段文化历史的缩影。
得见凝铁石块,完全是个意外之旅。那时候小编由外地到武汉,去位于龟山北路的汉阳造拜访客户,因为导航失误,行走的路线走错,跑到了龟山北路的东侧近晴川大道的入口处,于是只好将错就错,顺着马路向西走。不得不说,这一段龟山北路的景致非常幽深,一边是巍巍的龟山阻隔,另一边又隔着不远的汉江,中间路况和景致,一点也不像处于城市内环地带。沿途尽是香樟树,树林密密麻麻,有断续的房屋建筑,也有自然的山坡,凝铁就建在其中某一段山坡树林下,非常容易被忽略。
在自然丛生的树林里蓦然看到一座深色且斑驳的巨大石块,这样的突兀感任谁见了都会驻足欣赏。从水泥路面到路一侧的人行过道,再到毗邻山麓的缓坡,凝铁所在的区域似乎被有意开凿拓宽了不少。树木在此盘根错节,中间预留了稍微开阔的地方,铁块“铸”在一角,两边地势起伏,还有一些灌木丛。有文保单位的碑刻,还有保护古物的责任牌,背后为了防止山体沉降,还建了一堵防护的水泥雕塑墙,这是凝铁给人的第一观感,由人工建筑保护着的真正古迹。
走近观看凝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旁的碑刻,它的表面“凝铁”二字,涂抹了红漆,映衬在斑驳的石块表面,显得极为显眼,石块底座修筑有衬托,兼顾有固定作用。可能初看会被这座碑刻吸引,但实际上“主角”是里面更大的一块石头,那才是凝铁本体。目测来看,凝铁石块至少有2米高,直径超过3米,体积不会小于常见的酿酒用的水缸。粗略来看,凝铁是不规则的形状,略微有些矩形的轮廓,但细看之下,棱角之处有弧度,比例不协调,像是人工锻造,又像是锻造不完全的半成品。
根据一旁的碑刻记载,凝铁还的确是一座半成品。它来源于汉阳铁厂,发生在近100年前的1923年,那时候铁厂濒临经营绝路,又遇其中某一号锅炉坍塌,铁水凝结成为铁块,就是凝铁的原型。也就是说,这一座巨大的石头,其实并非完全的石头材质,而是铁水凝固物,带有半金属的材质在里面,因而历经百年时间仍然“硬生生”的一块整体,丝毫没有风化的痕迹。凝铁不仅仅是一块铁水凝结物,其实也是旧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的一个缩影。
从凝铁前走一圈,绕行到铁块背后,看到的材质和外表仍然不变。它的外面带些斑驳的成色,但没有一点脱落的痕迹,虽然沟壑起伏,可触之仍然坚固如初。从碑刻上的文字里了解到,凝铁的重量达到了200吨,这样一块巨物,份量十足,即便置放于光天化日之下,也没有多少种可能被搬移,那么,百年光景里,它就一直“躺平”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又是当年的汉阳铁厂旧址?非也,凝铁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当时的建设者搬到这里的,它原来的位置现在已经成为另一块“拆迁废墟”,那里可能印刻有汉阳铁厂的印记。
现在这一块凝铁,周边没有任何高大的人工建筑,也没有繁华的城市光影,有的只是幽深的树林和山体阻挡。如果不是自驾经过,可能也很少有人会刻意来此,见到这一块铁一样的石头。不过,有意思的是,与这座凝铁遥相呼应的是马路另一侧的汉阳造创意园,它当年也是汉阳铁厂的一部分,遗留有非常多的配套旧仓库,经过系统改造,面貌焕然一新。这些与铁厂有关的遗留,围绕龟山而来,哪怕经过百年光影仍然存在,不得不感叹当年张公的先知举措,极有远见。
一座超级巨型凝铁,看着斑驳又厚重,似乎经历风吹雨打,但本质仍然坚固如初。与自然界中瑰丽的巨型物体比较,人工建造的这座类似石块一样的东西,它没有淹没在历史长河里,来源于人不朽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它穿越古今,在汉江之畔龟山脚下,映衬出的也是这座城市的创造精神,让人震撼且感动。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