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解放战争时,四次决定重用徐向前,为何都没落实?疑用还是重用?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3-1 18:40:55
标题:
解放战争时,四次决定重用徐向前,为何都没落实?疑用还是重用?
解放战争时,四次决定重用徐向前,为何都没落实?疑用还是重用?
2022-02-25 14:32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军事主官不同,徐向前元帅的军事成就似乎并不是那么耀眼夺目,他不像彭(彭德怀)、刘(刘伯承)、林(林彪)、粟(粟裕)、陈(陈赓)这几位将帅在战争年代那么出彩,时常会被人们拿来津津乐道。
有人推测是因为徐向前在红军西征时没有展现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导致西路军重大军事失败;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徐向前来自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才没有受到中央重用。其实这些猜测都没站不住脚,相反,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四次欲任用徐向前担负要职的动议来看,毛泽东对徐向前的信任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红军会师 有两件事徐向前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与徐向前真正发生交集的时间是在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那时候的徐向前虽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但军事大权在张国焘的手里,他这个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军事将领,在实际军事指挥上并不具有决定权。
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徐向前曾多次表示过想离开红四方面军到中央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考虑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的实际情况,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中央同意。
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的真实实力与自己的红四方面军存在较大差距,就萌生了想取代中央的念头,于是开始向中央争夺军权,从大局出发中央决定让张国焘出任红军总政委,以争取他对红军北上的支持。
然而,张国焘却一再坚持南进的错误路线,最终,中央不得不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指挥;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指挥,毛泽东与周恩来作为中央领导随右路军北上,而左路军则执行张国焘的南进计划。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徐向前坚决站在中央一边,支持毛泽东的北上意见,这让毛泽东对徐向前有了“识大体、讲原则”的颇佳印象。
然而张国焘却在南进中依仗自己兵多将广,打算另立中央,与中央红军分庭抗礼,遭到朱德和刘伯承的坚决反对。于是,张国焘密电徐向前和陈昌浩支持自己成立第二中央的想法,并暗示电文不必呈送毛泽东和周恩来知道,徐向前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果断向毛泽东做了汇报。
鉴于当时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依然决定继续北上,并提议红四方面军一同执行,陈昌浩对此犹豫不决。毛泽东与周恩来果断带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得知消息的陈昌浩欲动用武力阻止中央红军北上,在征求徐向前意见时,徐向前愤怒的说:“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事后,毛泽东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赞许徐向前是一个有坚定信念讲党性原则的好同志,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北上的路上,当时的中央红军是右路军的先头部队,在长时间作战和行军中,部队损耗极大,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的情况非常严重。8月红军在通往班佑的必经之路上的包座遇有国民党胡宗南一个师的部队堵截,徐向前向毛泽东主动提出,由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和第三十军负责攻取包座,毛泽东闻听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中央红军时下已经非常疲惫,能不能打好这一仗,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8月29日,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部队对上、下包座发起攻击,一举将胡宗南的部队歼灭,俘敌800余人,毙伤敌师长以下4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轻机枪50余挺,缴获粮食、牦牛、马匹甚多。这是两军会合后的第一个漂亮仗,毛泽东十分高兴,称赞徐向前是一位出奇制胜的战将。
抗战时期,指挥响堂铺战役、开辟冀鲁根据地、担任抗大校长。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双方在统一战线纲领下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中共武装力量改编为新四军。在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的编制中,徐向前被任命为第129师副师长,师长是著名的刘伯承。
1937年8月,改编后的129师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属于第二战区,最高长官就是与徐向前同乡的山西王阎锡山。对八路军的到来,阎锡山内心并不欢迎,但又需要借助八路军的武装力量来抵御日军进攻自己的老巢山西,不得不让八路军进入山西,所以那时候的阎锡山极度矛盾。
他采取防共限共利用中共的策略,给我八路军制造了很多麻烦。徐向前就以老乡身份多次向阎锡山深明国家民族大义的重要性,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和捍卫中华民族的责任,最终让阎锡山在共同抗击日本的行动中秉持了合作态度。
我们都知道,八路军在山西抗战时打了很多漂亮的伏击战,像平型关大捷、夜袭明阳堡、七亘村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等,这都是八路军在抗日一线创造的战绩。陈赓指挥的129师386旅是一支在山西最活跃的武装力量,七亘村、神头岭、香城固和响堂铺都是386旅的杰作,但是著名的响堂铺战役就是徐向前亲自指挥的。
1938年3月,徐向前指挥386旅在邯郸至长治的涉县响堂铺设伏,以伤亡317人的代价,取得了击毁日军运输军需的180辆卡车、歼灭400多日军的决定性胜利,有力的支持了第二战区抗击日军的战局。
1938年4月,徐向前带领的部队进入河北,根据河北地理形势和战场实际情况,写出《论河北的平原游击战》这一指导冀中平原作战,且非常有价值的战争军事理论专业著作。当年年底,中央决定成立北方局山东分局,徐向前任第一纵队司令员又率部奔赴山东,团结地方各个阶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运动,开辟出多个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徐向前指挥部队在孙祖设伏,又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日军对徐向前指挥的八路军恨之入骨,组织发动过多次扫荡都被徐向前彻底粉碎。
1941年下半年,徐向前由于常年作战,特别是在西征时期,艰苦的作战环境和危险的战时状态,让他的身体损伤严重,体内开始出现了严重内膜出水。在一次骑马行进中,又被受惊的坐骑踢断胫骨。毛泽东将其召回延安疗伤养病,但是他却不愿意这样躺在病床上,期间又担任了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协助贺老总拱卫延安安全。1943年出任抗大校长,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再也没有离开过延安。
解放战争,毛泽东四次动议重用徐向前都未落实,疑用?重用?一看便知。
在抗战结束之前,正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向毛泽东当面请求继续上前线统兵杀敌,毛泽东笑着对他说,好好养病,就是抗战结束了,蒋介石也不会让你休息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果不其然,蒋介石开始疯狂掠夺得之不易的抗日成果,并频频向八路军根据地发出武力威胁。9月,中央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导方针,开始向东北派出大批军事骨干的武装力量,此时的毛泽东正在为内心选定的三位出任东北最高军事主官踌躇不决,这三人就是陈毅、林、徐向前。
而此时的徐向前虽然身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然显得很弱。关外东北苦寒之地,冬季常年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这样的艰苦环境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根本无法担此重任。再说,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蒋介石一定会动用最精锐的国民党部队在东北与中共决战,这就必然会形成长期处于穿梭奔袭的紧张状态,徐向前的实际身体状态能否承受得住,的确令人担心。正是基于关爱角度的考虑,毛泽东最终选择了林。
如何充分发挥徐向前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毛泽东的心里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思考。1946年,为了加强中原局军事指挥核心的力量,毛泽东又有了让徐向前前往中原的想法。
那时候郑位三、李先念的中原部队正面临着刘峙30万大军包围的紧急关头,蒋介石扬言要在四十八小时之内,解决掉我中原部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打算将徐向前派往中原主持大局,但经过了解后,发现徐向前的身体状况还是无法胜任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最后再次搁浅。
1946年8月,华东野战军在泗水进攻抗战中有“钢七军”之称的国民党桂系部队172师时受创,这次失利致使部队士气受到影响。9月,为了重鼓士气,毛泽东再次想到让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的徐向前赶赴山东指挥作战。
这段史实在《陈毅传》中有所记载:
“9月初,中央考虑到敌人在控制陇海线之后,山东与华中的联系将被切断,拟派徐向前来山东负责鲁南前线指挥之责,而陈毅负责淮海前线并统筹鲁南、苏中、胶济各前线”。
但最后毛泽东还是放弃了这个初步设想,至于什么原因让毛泽东放弃了这个想法不得而知,推测:1、从当时华北晋察冀紧张的军事形势来看,或许徐向前更适合前往晋绥地区完成未来的军事部署,这种考量在后来徐向前率兵解放山西时的一系列胜利得到验证;2、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依然是不适合前往山东指挥作战。
1948年3月到1949年4月,是徐向前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年,他以弱于阎锡山数倍的军事实力,先后指挥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且取得三场奠定解放山西全境的重大胜利,也是在这一年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太原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电令他休息,让周士第暂时代理第十八兵团的主官工作,并征求了让他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辅佐彭德怀的意见。经过慎重考虑,徐向前向毛泽东如实汇报了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坦承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担任这么重要的工作岗位,请求卸去现职,毛泽东同意了他的请求。
但在1949年10月建国以后,毛泽东提名徐向前担任新中国的首任参谋总长,这项任命下达时,徐向前并不知道。
从毛泽东四次任命徐向前的动议中,不难发现每一次提名任用的时间点,都在遇到重要节点之时:
在东北将与国民党精锐主力的决战之前;中原部队遭到国民党军包围之时;山东战场作战失利的档口;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的重大时刻,
由此很清晰地看到毛泽东对徐向前的任用是“疑用”还是“重用”。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