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毛主席路过天安门城楼,看着那张画像说:我太可怜了,这是为何?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3-6 18:06:11
标题:
毛主席路过天安门城楼,看着那张画像说:我太可怜了,这是为何?
毛主席路过天安门城楼,看着那张画像说:我太可怜了,这是为何?
2022-02-25 14:27
1974年的某天,毛主席、张玉凤等人乘坐汽车准备回中南海,当他们路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毛主席看着城楼上悬挂着的画像,一时间有些愣神。
没过多久,毛主席对一旁的张玉凤说:
“我真是太可怜了,你们也不说可怜可怜我,整天让我在那里风吹雨打的,有家难回啊!”
毛主席
张玉凤等人听闻哈哈大笑,大家都被毛主席幽默的言论给逗笑了。大家别看毛主席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的,但其中可是暗藏着深意的。
那么毛主席为何在看到自己的画像后,会说出这句话呢?这句话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天安门城楼上的首张毛主席画像
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夕,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那么究竟该挂哪一幅画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摆在周恩来的面前。
当时在天安门前悬挂毛主席的画像被中央一致同意后,作为开国大典的总筹划者,周恩来为了在国庆节当天,能够在天安门城楼前悬挂一幅毛主席的巨幅照片,他已经多次派摄影记者来到丰泽园,为毛主席拍几张正面照。
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刚从香山的双清别墅搬进中南海不久,秘书将这些照片放在毛主席的书桌前,让毛主席挑选究竟应该用哪一张。
毛主席对秘书说:
“这些照片我都不喜欢,我不喜欢一本正经的标准像,如果天安门上一定要悬挂我的画像,最好从那些随随便便拍下的照片中选一张,因为这样更加自然。”
周恩来得知毛主席的意见后,又派工作人员送来几张战争年代毛主席在延安的生活照,其中有一张是毛主席和朱瑞的合照。这是一张被摄影师无意间拍摄到的照片,毛主席看着这张照片,也回忆起那是一个初秋的清晨,他和正在延安组建炮兵学校的朱瑞散步……
毛主席之所以钟情和朱瑞合拍的这张照片,是因为其中有一段故事令他终生难忘。
朱瑞
朱瑞
,1905年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县,21岁的时候和一大批进步学生前往苏联,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朱瑞在苏联期间加入了共产党,随后又进入红军炮兵学校学习。
1929年朱瑞回国后担任中央军委作战秘书等职务,没过多久又跟随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朱瑞在长征中英勇作战,也获得了毛主席的关注和赞赏。
抗日战争期间,朱瑞已经成为八路军中一位骁勇善战的战将,并担任山东八路军一纵队的政治委员。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毛主席对朱瑞的好感也越来越多,他曾多次在中央的会议上提起朱瑞,并说:
“朱瑞英勇善战的作风可以激励全军的战士们,他也是能文能武的布尔什维克!”
毛主席尤其对朱瑞在山东指挥的几次反日大“扫荡”的战绩铭记在心,除此之外最令毛主席印象深刻的就是,朱瑞的妻儿在这一残酷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朱瑞
而在抗日战争最为辛苦的岁月里,朱瑞和林彪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八路军两员大将。民间也在流传
“西有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东有朱瑞领导的反铁壁合围大战”
,从中足以看出朱瑞有多么能干了。
1943年3月下旬,朱瑞被调往延安,在这里他再次见到毛主席。朱瑞在窑洞里和毛主席聊了整整一天一夜,尽管朱瑞认为自己之前确实有错,但两人的意见还是有些不同,因此还会发生一点小争执。
朱瑞和毛主席谈话后,就来到中央党校参加整风学习,在这里他发现还有不少党内军内的主要干部也和自己一样在学习,因此他失落的心情也得到了安慰。
然而令朱瑞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延安的学习竟然会无限延长下去,他知道此时是抗日战争的关键,他想起丧命在日军刀下的爱妻和孩子,他就恨不得马上带兵上前线杀敌。
1944年秋天,朱瑞在延安已经学习长达一年的时间,他为了能够早日上前线杀敌,于是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能够批准自己上阵,并在信中表示
“我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在大敌当前之际留在后方!”
朱瑞一家
毛主席收到朱瑞的信后并没有立刻批准,因为中央决定让朱瑞留在延安,出席即将举行的中共七大。在这次会议上,朱瑞对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他诚恳的认错也获得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解放战争在东北拉开序幕后,毛主席找到朱瑞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
“朱瑞同志啊,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啊!”
此时中央正准备任命朱瑞为军委的副总参谋长,可是当他听说中央准备筹建一个培养炮兵指挥员学校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找到毛主席,希望能够组建学校,而不希望留在军委工作。
毛主席思索了片刻,最终同意朱瑞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
6年来,朱瑞虽然对自己没有参加抗战而感到痛苦,但他为解放战争即将开始、为自己能够身负筹建炮兵部队的重任而感到高兴。此时朱瑞发现大批干部纷纷前往东北,于是他再次来到毛主席的窑洞请战,要求带领刚刚组建的炮兵前往东北。
朱瑞说:
“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我都在后方,如今再次有战役,我应该在前线杀敌!”
毛主席
毛主席十分理解一位战将想要重返前线的心情,他也希望我军的炮兵能在彻底歼灭国民党的战役中获得成长。按理说毛主席应该会同意朱瑞的请求才对,但此时的他却有些犹豫。
毛主席认为,
如果同意朱瑞带着炮兵前往东北的话,那么他的炮兵部队必定要在当年和他平起平坐的林彪的领导下工作,这不就属于降级了吗?
当朱瑞得知毛主席的疑虑后,便说:
“只要我还能上战场,管他升职还是降级,我都是不在意的!”
就在朱瑞奉命前往东北的前几天,他和毛主席在延河边又相遇了,这也是朱瑞和毛主席的最后一次见面。朱瑞对毛主席说:“主席,我们很快就会再见面的,只要东北回到我们的手里,我马上就回延安来向您汇报!”
毛主席笑着说:“我们下次见面的地点可能就不是延安了,也许在石家庄,又或者在北平!”
朱瑞到东北后,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组建了一支由山炮、榴弹炮等组成的第四野战军炮兵纵队,这也是我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不久后由朱瑞指挥的炮兵部队很快就成为围困长春、四战四平等重大战役的主力部队,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炮兵部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毛主席和朱瑞合照
然而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当新中国快要成立前,朱瑞却再也回不到自己身边了。
朱瑞在1948年10月1日解放辽宁义县的战斗中,不幸踩到地雷而牺牲,年仅43岁。
毛主席从朱瑞的遗物中,意外发现了自己和朱瑞在延河边的合照。朱瑞看着这张略微泛黄的照片,又想起朱瑞在延安多次给自己写信希望上前线的往事,忍不住流下伤心的眼泪。
因此当周恩来将这几张照片放在毛主席案前的时候,毛主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和朱瑞的合照。
毛主席画像的作者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此前天安门城楼上曾挂有蒋介石的画像,解放军进入北平后,这一画像自然被取下。
1949年4月国共谈判期间,北平国立艺专教师周令钊带领学生布置会场,他画了一幅毛主席戴八角帽的油画像悬挂在会议室,这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好评。
周令钊
开国大典前,有关工作人员找到周令钊,请他为天安门城楼画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以备开国大典用。
大家看到这里一定非常疑惑,毛主席不是已经选择用和朱瑞合照的那张照片吗?现在为何还要画画像呢?
众所周知当时我国的技术并不发达,也不能像现在这张打印出巨大的照片,因此需要找画师将其画出来,于是中央找到了周令钊。
那么周令钊是谁呢?中央为何会选择让他担此重任呢?
周令钊
,1919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他从小受到当图画教员母亲的影响,因此十分热爱美术。大革命期间,学校门口挂了许多画像,比如说马克西、恩格斯等人,这也令周令钊很受启发。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到20岁的周令钊参加了湖南省抗敌画会,后来又参加新中国剧社等等,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画抗日宣传画,在广西、云南等地宣传抗日战争。
周令钊
1948年春天,周令钊在演剧四队的冯法祀的推荐下,应徐悲鸿先生聘用,前往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没熟人才。
在迎接北平解放的时候,周令钊以十分饱满的革命热情,带领学生们画宣传画、写标语等等。由于周令钊才思敏捷,也成为学校有名的“快手”——
构思快、动手快、画得好且快!
1949年4月初,国共两党的和谈在北平的六国饭店举行,和谈开始前,周令钊接受了上级指派给他的任务,也就是布置会场。
经过现场考察,周令钊利用会场里的八根柱子,分别在上面写上和谈的八项条件,并在柱子上挂了一个用木板制作而成的象征和平的鸽子。
除此之外周令钊还特别选择了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所拍摄的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照片作为蓝本,画了第一张毛主席像,悬挂在主席台的正上方。
这张画像大约有一个门面那么大,背景是红色,华中毛主席戴着八角帽,领子略微敞开,面带微笑。这独具匠心的布置将会场的气氛瞬间营造的和平且热烈,也受到了领导们的称赞:
“会场布置得好啊,尤其是毛主席的画像,画得非常好!”
毛主席
有了这次出色的表现,接下来开国大典画毛主席画像的光荣任务也落在了周令钊的身上。
周令钊接到任务后,当即带着妻子陈若菊来到天安门,在城楼的大殿外搭起了脚手架,开始进行工作。
周令钊考虑到毛主席的性格、风度和诗人的气质,再加上是刚刚解放,因此他认为毛主席的脸上应该充满胜利者的微笑才对。
于是周令钊决定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完成这件非同一般的作用,想要将小照片画成巨幅画像,那么必须要一次次放格,一次次打素描。如果遇到尺寸不够的时候,周令钊和妻子就拿着粉线袋,就像是木匠那样弹格子。
在周令钊工作期间,他和妻子天没亮就起床收拾东西,收拾完东西抵达天安门的时候,天刚好放亮。就这样周令钊和妻子一直工作,直到天黑看不见才放下手中的笔。尽管如此周令钊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打腹稿”。
周令钊主要是画眼睛、鼻子等关键部位,而陈若菊则是提着小油桶,在灰色军大衣上大块大块地涂抹油彩。
就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他们每天一次次爬上趴下,仔仔细细和照片对照进行检查,争取做到一模一样。
聂荣臻
9月30日,一幅栩栩如生的毛主席画像终于诞生了。当时担任北平市长的聂荣臻特意赶来查看,他对画像上毛主席的神态和表情都是十分满意的,只有一点有些不满。
聂荣臻对周令钊说:
“开国大典是一个十分庄重的时刻,毛主席的领子还是扣起来比较好!”
周令钊立即动手进行修改,改好后已经是深夜了。
当周令钊改好后回家准备睡觉,没想到刚躺下又被叫起,说:
“上级领导经过研究后,决定将毛主席画像下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小字去掉!”
周令钊听后连忙穿上衣服赶到天安门,此时画像已经被挂上城楼了,聚光灯也打开了,下面还留着架子等着周令钊前来修改。
周令钊赶紧一手拎着颜料桶,一手拿着画笔爬上去,将“为人民服务”这5个小字给抹去,然后又补上和衣服同色的颜料。
由于画太大,而梯子太小,因此周令钊只能一点点地抹上去,上上下下重复许多次,直到看不出“破绽”为止。
毛主席
10月1日,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登上了天安门,主席就站在画像的正上方。此时的周令钊和妻子陈若菊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他们亲眼看见毛主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当周令钊看到出自自己之手的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城墙上的时候,他内心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看到城楼上的画像,毛主席:我太可怜了
此后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又经历了数次更迭,其中第四次是在1950年,为了建国一周年庆典需要,中央决定重新创作一幅毛主席的画像。
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应邀来到中南海,接受了这一伟大且艰巨的任务。辛莽曾经是延安鲁艺美术的教员,他接受任务后当即选了一张毛主席免冠、眼睛略微向上看的半侧画像。
然而画像挂出来后,许多群众提出了一件:
“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画像,只突出了一个左耳朵,而且左眼珠偏上,有些不是太好……”
第五版画像
因此这幅画像被提出许多意见,因此几位画家开始了第五版毛主席画像(1950年10月1日—1952年10月1日)的绘制工作。紧接着就是第六次(1952年到1963年)、第七次(1963年到1967年)、第八次(1967年至今)。
第五版毛主席的画像摹本是以新华社向全国正式公布的第一幅毛主席标准像为样本;而第六次到第八次毛主席的画像基本都是以新华社发布的毛主席正脸标准箱为摹本绘制而成。
1956年以后,除了在天安门城楼悬挂毛主席的画像外,只要到重大节日或者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天安门广场的北端树立革命导师的画像。
“五一”国际劳动节,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是毛主席的画像,东侧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西侧则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
“十一”国庆节,
除了保持“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模式外,还会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的正中间位置,增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而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刚好和毛主席的画像相对。
毛主席和张玉凤
1974年,毛主席和张玉凤等人乘坐汽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他看着城楼上挂着的画像,一时间若有所思。没过多久,毛主席对一旁的张玉凤等人说:
“我也太可怜了,你们也不说可怜可怜我,让我整天在那里风吹雨打的,有家也不能回。”
起初张玉凤等人还是非常疑惑的,随后便被毛主席幽默的话语给逗笑了。
毛主席表面是通过玩笑将这句话说出来,实则是想要告诉大家,自己想要跟老百姓在一起,不要搞特殊,也不能将自己搞的高高在上的。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某次毛主席去卫士们居住的地方查看,本来还十分高兴的毛主席突然看到客厅正中间挂着一幅自己的画像,当即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是谁让你们挂我的画像的?”
贲兰武说:“主席,这是我们自己要挂的,我们看很多百姓的家中多挂有您的画像,我们便想着也挂一张!”
毛主席、周恩来
毛主席脸色有些不好看,说:“赶紧拿下来吧,以后都不要挂了!”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
“让他们将人民大会堂那副画像也给我拿下来吧,不要让大家都在家里睡觉,只有我在那里挨冻!”
毛主席这话一出,在场的人差点笑出声,没想到毛主席还是一如既往地幽默。
某次毛主席来到警卫队队长陈长江的宿舍,他看到陈长江的宿舍也挂了一幅画像,便说:
“现在哪里都是我的画像,你们在门口站岗的时候,我也在一旁陪着你们,可是当你们换班走了,我还在那里,反而成了我给你们站岗!”
毛主席顿了顿继续说:“现在很多地方都给我塑像,风吹日晒的,其实这样做也没什么用,只是浪费钱财罢了。”
有了毛主席这句话,中央也下令,禁止各地给毛主席塑像。
毛主席这样做就是为了和群众在一起,不想和群众分离。毛主席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处处念及百姓,时刻关心百姓的疾苦。
毛主席和群众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毛主席经常拿自己的生活条件和老百姓相比,只要是老百姓吃不上穿不上用不上的,他自己也不独自享用。
毛主席的穿着十分普通,他和老百姓一样,常常是缝缝补补,不舍得穿新衣服。
来到西柏坡后,毛主席冬天穿的仍是在延安时期的旧棉衣。当工作人员提出让他换一身新衣服的时候,毛主席却说:
“我们解放区的人民经受了长期的灾难,老百姓一方面过着艰苦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支援我们战斗,有的老百姓今天冬天甚至没有棉衣穿,我们就应该时常想念他们。”
毛主席和百姓
1949年11月,工作人员提议给毛主席买一条新毛裤,毛主席却说:
“不用,毛裤是穿在里面的,外边还要套裤子,旧不旧没关系。现在我们国家都很困难,很多群众还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服,他们连我这样的旧毛裤都没有,还是请你们给我修补修补。”
20世纪60年代初,工作人员问毛主席为什么不同意买一副新的袜带,毛主席说:“现在还是有不少农民连鞋都买不起,袜子更是买不起,一年四季都赤着脚下田、进城,我有这么好的袜子穿,就已经满足了。”
毛主席始终关心百姓,不想让百姓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