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周邦彦思念故乡杭州,写下一首唯美的荷花词,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打印本页]

作者: 兰天    时间: 2022-3-9 18:54:32     标题: 周邦彦思念故乡杭州,写下一首唯美的荷花词,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周邦彦思念故乡杭州,写下一首唯美的荷花词,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2022-03-09 16:58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时写的诗句,同时也是诗人主张诗歌应该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的诗歌创作经验。
不光是诗歌,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那种宛如出水芙蓉、不加任何雕琢的纯美自然的风格也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体验。说到美的享受和体验,与诗歌双峰并峙的“一代文学”宋词中,纯美自然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这不,有一位叫周邦彦的北宋词人,他的词风虽然以精雕细琢著称,但是他也写过不少清新自然的词作。其中这首《苏幕遮》便是其中之一,原词如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出生在杭州一个书香门第,从小热爱音乐,妙解音律,词人从十六岁时便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荆州、汴梁等地游学,27岁的周邦彦献上《汴都赋》,受到宋神宗赏识,被任命为太学正,从此步入仕途。

但周邦彦并非由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所以他的仕途之旅也颇为曲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担任着微小的官职。献赋十年后,才得以到溧水担任县令,而他的词作中也多有离别伤怀、倦客思归、仕途羁旅这样的题材,光是“倦客”一词就曾不止一次地出现。
他在溧水无想山写的词作《满庭芳》中就有“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的情感流露。词人天涯沦落,黯然神伤,只能借酒浇愁,甚至无心歌曲,只想静静安眠,其人生苦闷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离乡在外,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焦灼感也就格外强烈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就格外浓烈了。

这首《苏幕遮》,是词人客居汴梁时,于夏日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填写的,在鸟雀欢快的啼鸣声中,词人看到阳光照耀下的雨后风荷,不由得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多么像江南家乡的景色啊。
然而,“故乡遥,何日去”,一种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思绪萦绕心头,词人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巧妙别致,反复吟咏后,才发现词人对时间的安排和结构的布局是如此的精巧绝伦:结尾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其实才是词作真正的时间起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周邦彦在作此词时,正客居汴梁,他已经多年没有回到家乡了,内心十分想念家乡。所以结尾所说的“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其实是词人对梦境的描写,他并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在梦中回到了家乡,划着轻快的小船,穿行于荷花深处的愉悦情景。

而当梦醒后,诗人依旧身在异乡,家乡离他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怅惘失落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这不仅是词人艺术手法的再现,也是词人思乡心切的深情体现。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才有了开篇句“燎沉香,消溽暑”的情景氛围,“溽暑”二字,不仅状写了夏天的湿热,而且也透出了因思乡而烦闷的心情。词人百无聊赖之下,点起一炉沉香,这不仅是为了消除潮湿溽热之气,更是为了缓解那烦闷的思乡之情。
于是,一个看似很平淡的开篇,实则是蕴含了浓重的乡愁,那夏季的湿热气息与袅袅上升的氤氲沉香,正是词人剪不断的乡情的形象化表现。

“鸟雀呼晴,清晓窥檐语”,此刻屋外的鸟儿雨后的叫声,引出了词人更浓郁的思乡之情。在鸟雀的声声催唤下,词人走出了屋门。首先映入其眼帘的,是荷花雨后初晴、在风中摇曳的一池荷花,在词人的笔下那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夜雨初霁,天空澄净,空气清新甜润,一池的荷叶挨挨挤挤:浮在水面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滋润,更加绿意盎然,更加生机勃勃;刚刚探出水面的荷叶,似乎铆足了在水下积蓄的力量,它们努力地将自己的叶片绽开,将生命无限放大,呈现在这个美好夏日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阳光映照在荷叶上,晓风吹过水面,荷叶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着动人的身姿,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如晶莹的珍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
荷叶上的水珠吸收了光和热,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少了。微波粼粼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得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江南水乡。

尤其是句中的“举”字,十分传神,读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似乎使人们看到了风中的荷叶亭亭出水的袅娜姿态与韵致。这个“举”字也让词人回忆起了曾经熟悉的场景,或者说是进入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氛围中。
周邦彦描写清晨的荷花,寥寥数语,字句圆润,清新自然,不加任何雕琢,就将荷花的神韵意义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这种神韵用绘画是很难表现出来的,恐怕只有运用现代电影中的特效手段,才能表现出这唯美动人、灵动清远的意境。
周邦彦的这几句荷花词历来好评如潮,清末词学评论家王国维在读到这几句时,也情不自禁地说道:“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这是中肯而贴切的评价

生活中,从来不缺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诗词中,也从来不缺咏荷的名句,从“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从“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
我们不能说这些咏荷的句子不具美感,然而这些诗词中的荷花,要么是秾丽的辞藻雕饰,要么是空泛的意识感触,荷花本身的自然美感反而模糊了。
周邦彦笔下的荷花,确有其过人之处,正是因为词人“清水出芙蓉”笔法与“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完美结合,既写出了荷花的形态,又传达出了荷花的神采,可谓形神兼备。

周邦彦咏物词出现之前,大多数的咏物词在选择咏物表现手法时,都会选择静态观照,即使咏物主体是活动的,词作者在咏物词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截取具体的静态片段进行整合组接,通过画面的变换去表现所咏之物的动态。
而周邦彦的咏物词既有表现对象自身的动态呈现,也有主体和对象之间交流关系的动态呈现。周邦彦擅长于观察和捕捉表现对象的瞬间动态,并通过文字进行生动地表达,从而赋予咏物词对象和主体动态美,这点也是周邦彦咏物词的独特之处。

此时的词人,虽然身处汴梁,他目之所及的是京城的荷花,他的视觉体验是摇曳的荷叶所产生的柔情,但这样的体验是他在故乡时不止一次地体验过的。对于家在江南的词人周邦彦来说,荷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江南水乡的标签,见到荷花,似乎更能激发起词人对自己出生在江南的身份认同感。
下片开头两句“故乡遥,何日去”,词人以反问的方式起调,把内心的思乡情结与有家难归的纠结心情抒写得十分真切,其中既有对何时能离开汴梁回到家乡的期盼,也有对往昔时光中的记忆碎片的重新组合。这种发自内心的低吟浅唱,恰恰是词人备受仕途牵绊、进退维谷的心理写照。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是杭州人,久客汴梁的羁旅之思,伴着浓浓的乡愁溢于言表,故乡与已经追求到的生活或者词人目前的生活状态,都让他难以舍弃,也难以抉择,这种两难的情绪,曾是多少游子挥之不去的情结。行文至此,我们才发现,其实上片首句“燎沉香”句就暗含着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了。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五月渔郎”四字,勾出故乡杭州荷花盛开的时节与童年的时光,深情无限。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自从词人走上了仕宦之途后,就永远地终结了。

此时,词人不禁又回忆起了家乡旧时钓友,但他没有直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这一句,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
故乡,是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有他儿时美好的记忆,只不过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那自由自在的流金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他只能在梦幻中,进入这种只可回忆而不可复制的梦境中,所以词人接下来写道“: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意也由眼前的荷花实景转入虚构的梦境描写。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词人思乡情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到故乡,回到词人熟悉的青春时光里,那时的他青春年少,每当课余,他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荡舟于荷叶摇曳、荷花绽放的芙蓉浦中……
细品词句,从词人不加任何雕琢的纯美自然的风格中,从词人寄寓在荷花的情感中以及他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从词人对小揖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充满深情的向往中,我们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仕宦生涯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种人生况味,被周邦彦用如诗如画的笔墨和清新自然的文字描绘出来,词意蕴含的深邃、动人的象征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真实、坦诚与亲切,读来让人心旷神怡。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词人用梦境收束全词,给人留下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读者留下了需要用情思去填充的想象空间。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