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 苏轼词意图
题识:径蟠趋后崦,水会赴前溪
明清两朝,摹古之风日盛。明代文征明、沈周,清代“四王”等,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他们的画作成为人们摹仿的重要对象。但正如历史所呈现出的结果,在几代人几十年、百余年的学习、发展后,很多后人从文沈、“四王”中不仅没有返古开新,反而逐渐食古不化,成为文人画的积弊。黄宾虹 溪亭策杖
“文征明热”“沈周热”“王石谷热”等等的形成,包括近些年的“黄宾虹热”,各有其缘由。黄宾虹 青山出云 题识:
青山出气却成云,漠漠云山两不分,
试侍云开山出色,芙蓉洗眼照秋曛。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媒体在抓住巨额成交价的同时,刻意挖出1943年之前,即民国艺术市场尚未关注到黄宾虹时的往事,营造出一种黄宾虹一生不得志的凄惨景象。黄宾虹 小隐空山绝四邻 题识:
小隐空山绝四邻,野云孤鹤自相亲。
谁知一径深如许,犹有敲门看竹人。
媒体误导大众的另一个方面,是忽略了黄宾虹画作的质量问题。如上文引述,黄宾虹迫于生计,把诸如草稿、半成品等能卖的画都卖了,这足以说明流入市场的作品良莠不齐。再就作画方式而论,宾虹老人采用的是“一画数十遍,一遍又须隔数十天或数月,令其墨色沉入纸素后再加笔”的画法。黄宾虹 仙人村坞 题识:
仙人村坞锦为屏,鸡犬云中户自扃。
烟火红尘俱不着,长斋绣佛礼黄庭。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论调?因为相当一部分鉴赏者,很可能在不知具体缘由的前提下,依照骨法用笔、经营位置等,以几张、十余张习作、半成品为主要的认知对象,就事论事地得出相当负面的结论。虽然这种脱离历史情境的结论并不公允,但也是依据客观存在得出的结论,是值得肯定的。黄宾虹 富春秋色 题识:
怪底眼边云树合恰疑
身在富春江秋来常置
乌皮几应有岚烟扑酒缸
黄宾虹 开眼青山窄 题识:
开眼青山窄,周身翠壁寒。
仙人家咫尺,画卷借来看。
黄宾虹 山水 款识:
青林何蒙茸,长松出天表。
所以蒋生径,无竹亦自好。
黄宾虹 石峰
黄宾虹 山水
黄宾虹 乱叶翻飞
黄宾虹 紫薇
黄宾虹 菊花
黄宾虹 水仙与梅花
黄宾虹 花卉
黄宾虹 野花和白色喇叭花
黄宾虹 元人笔意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