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士兵毛泽东是什么样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3-10 05:21:01
标题:
士兵毛泽东是什么样子?
士兵毛泽东是什么样子?
2022-02-25 14:21
毛主席是当过兵的——那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世人眼里,毛主席似乎天生就会打仗,俨然就是诸葛亮出茅庐一朝天下闻,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运筹帷幄指挥倜傥自有金手指,是文曲星武曲星再现而已,至于去当士兵——有些难以置信……
其实,毛主席早就解释过这个问题,他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老人家出神入化的本领,贯通今古的大学问,神鬼莫测的无穷智慧,百战百胜的战略战术……都是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之后“笃行之”,深入实践,深切思考而来,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融会贯通并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思想,及时总结先行者们的经验教训,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康庄大道……以至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目标……
他的无数科学论断——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精髓——那无数令世界目瞪口呆的辉煌战绩……都已化作沉甸甸的知识宝藏,供后人学习发掘……
追寻老人家青少年时期学习成长的步履,我们惊喜地发现,他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榜样,是每个青年成长的榜样,是每个有志者实现理想的榜样——他并非虚无缥缈的神话,而是血肉丰满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满腔爱国热忱,一身家国情怀,虽是一介匹夫,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那时的他,就已经让我明白了“少年壮志当凌云”和“少年强则国强”的真正含义。
人非生而知之,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从1911年9月到1913年春,这两年半的时间是毛主席早年成长中的迷惘期,他参过军,考过警察学校和肥皂学校,还考过政法学堂和商业中学……他在寻觅,他在探索,他在思考:人生之路究竟在何处?做什么才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生的呢?
1910年秋,17岁的毛主席在韶山冲发出宏愿:“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今后的路究竟该如何走,他自然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走出韶山冲,考学。
1911年9月,他来到湘潭后就申请进入一所高小读书,但因为年龄太大个子太高被拒。于是他又到了长沙,想考进中学,但因对学校不满意,作罢。
其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此后不久,他竟然走进军营,当了一个新军中的新兵。
究其原因,还是基于他强烈的报国心和因此而生发的对时事政治的热情——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和单纯学究,他浑身洋溢着对政治变革的热望,对投身社会活动的激情——他想为某种还有些朦胧的理想做点什么,他想为社会为革命出一份力。
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武汉城里的新军起来革命了,大清像一栋巨大的危房,终于在一群人的摇撼中坍塌了。
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和无数爱国者们一样,此时的毛主席也兴奋地四处奔走,高兴地欢呼,买报纸研究时事,还用了五天时间做了一份生涯规划,他决定去参加革命——当然,那时候人们眼里的新军才是革命的大本营,所以参军就是革命行动。
于是他走进了军营——湖南革命军(即新军)。
他是个好兵,准确地说:一个秀才兵,一个助人为乐守军纪的正直无私的好军人形象。
他喜欢学习,爱读书看报,这个毕生保持的习惯,进了军营自然也带了来,所以,在众位“战友”眼里,在那些下级军官眼里,他不是个简单的兵,懂得道理多,眼界宽泛,既正直又讲原则,身体强壮却又知书达理斯文儒雅……这是他们没见过的兵。
他不是为钱来的,每月的军饷是七块大洋,他只拿出两块用于伙食,和那些热衷于吃吃喝喝猜拳赌博追女人的常规大头兵不同,他军饷的主要用处竟然是买报纸——所以,没多久,他就成了班里的连里的报纸通,大家争论起什么时事趣闻来悬而未决的时候,就会说:让润之评评理……
毛主席把报纸的作用用到了极致。我们知道,在后来戎马倥偬的岁月里,毛主席都会想方设法地搜集报纸,作为了解世界的窗口。哪怕是敌人的过时小报,他也会如获至宝,因为他有一套“破译”新闻事件真伪的秘法,总会从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来。
有一次贺子珍带领一群姐妹化妆进白区搜集食盐,就想方设法搞了一摞子报纸来,让主席大喜过望。长征后期,侦察科长梁兴初也曾闯进城搜罗了一堆报纸,这是个很著名的事件,因为主席从中知道了陕北有块红色根据地,领导人叫刘志丹。
士兵毛泽东虽然年轻,但已经显示出了影响力:他的知识、品格、做人的原则、生活有序而正派的作态,都使他赢得了尊重,其实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半知识分子,但在士兵们眼里,哪怕是在连长眼里,这就不得了了,就可以当教员了——所以,军营里的毛主席是要经常给士兵们排疑解惑的,算不算小教员?
他为士兵们写家信,给他们读报纸,他发现给士兵提供这些帮助,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就能赢得士兵们的信任,他们会和你交朋友,会把满腹心事都倒给你——正因如此,毛主席洞悉了军队里的许多弊端,这为他以后成立真正的”新军“提供了借鉴。他倡导”官兵一致“,坚决杜绝“老兵欺负新兵”“当官的体罚士兵”的做法,他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初就是从“不偷拿老乡红薯”“不偷看女人洗澡”开始的,这些如此具体如此有实操性的做法,与毛主席当过士兵应该有一定关系吧?
至少,在当士兵时,他深切地体会到写文章的妙用,从帮士兵们写的每一封信到给连队起草的每一项通知……他发现士兵们对写在纸上的东西是虔诚的。
在《湘汉新闻》上,毛主席第一次接触到“社会主义”这个词——当然,当时马列主义尚未登陆中国,那时所谓的社会主义是指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但士兵毛泽东却深为所动。他试着解释给士兵们听,他们似懂非懂,但他却很兴奋——他发现了在士兵中开展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的巨大作用……
士兵毛泽东,和统帅毛泽东,自然相距万里,但我想,这种经历和有效的尝试对主席今后叱咤风云的革命实践还是有所启迪的,至少,是一次有意义的先期实践。至少,从此以后,实实在在的军队和士兵,在主席眼里不再陌生。
毛主席创立“红四军”,打出第一面军旗。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到了井冈山,科班出身且已成为高级军官的余洒度的见识竟然远远不如他眼里的“土包子”——毛委员。
余洒度
1912年春,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妥协,民国时代开启了。毛主席以为革命已经过去,他看不出今后路在哪里,所以他决定还是去读书。
新军中的下级军官和老兵们很欣赏和依赖士兵毛泽东,都纷纷劝说着希望他留下来,但他还是决定离开了,因为他之所以当兵,是为了报国——他认为军队在即将到来的新中国中会起重要作用,他并不留恋军队生活,他只是在做奉献——当时他还想不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样的理论。
今后怎么办?他决定选择一份职业,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报纸上的启事栏上,有很多选择:他准备去考警察学校……
当时他18岁。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