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赵孟頫将《兰亭序》临成小楷,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创新”!
[打印本页]
作者:
凌云
时间:
2022-3-16 10:35:45
标题:
赵孟頫将《兰亭序》临成小楷,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创新”!
赵孟頫将《兰亭序》临成小楷,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创新”!
书画之声
2022年03月14日 20:41:39
学习书法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摹写、临写、集字创作等等。其中临写字帖除了读帖还需要落实在笔下进行实践,有很多种临习的方式,一种是写实临摹,另一种是按照自己的感兴趣的点进行临摹。两种方式都有很重要的学习意义,如何临摹古人,可以通过研究古人如何临摹古人来进行借鉴。《兰亭序》自从“面世”之后就不断被后人临摹,下面小编给读者找了赵孟頫临摹《兰亭序》的几个版本,一些是按照《兰亭序》原帖大小进行临摹的,更重要的是赵孟頫将《兰亭序》以小行楷的方式进行临摹的,如果深入研究,那么就会给自己临摹古人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思路,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小楷版为高清图片可收藏)......
兰亭序原帖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赵孟頫临摹
版本一 :绢本行书 27.4×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书原在赵孟頫十六跋定武兰亭王晓本卷中,后被人拆配于南宋翻刻《兰亭》别本之后。赵孟頫临兰亭序不只一本,此卷为其得意之笔。
版本二 :纸本行书 26.1×66.7cm 无锡博物馆藏
版本三 :26.5×81cm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秋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
版本四:《兰亭序十三跋》残本(选页)纸本册页 33.2X24.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赵孟頫小楷版
赵孟頫 《缩临兰亭》 13×32cm
见于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赵氏子昂(朱文)
鉴藏印:旧田(白文)、伯畊(朱文)、西方之人(朱文)、严泽之印(白文)、严澂(白文)、道澈(朱文)、玄玄斋(朱文)、天池(朱文)、撄宁生(白文)、寓笔馆(朱文)、菰庐中人(白文)、严澂私印(白文)
徐邦达题跋:松雪翁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此缩临本尤美妙无匹。己卯春日得之京华客舍,輙题数语以志庆幸。徐邦达。
赵孟頫 《缩临兰亭》 局部放大
附录:
兰亭风采 再现豪端
——赵孟頫缩临兰亭赏析
作者:张铁英
元代书法一改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潮流,转而取法书圣二王,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位置。领导书坛这场“革命性”运动的领军人物是一代宗师赵孟頫。赵孟頫学博才高,精力过人,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经史文学方面,他都有令人称道的业绩。尤为突出的,是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其书六体皆能,抗衡唐宋,正好元史本传中所说:“孟俯家稻兮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赵孟頫在继承二王笔法的基础上,创建出儒雅遒劲、妍丽精绝、清和洒落的书法境界;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卓立於当时的书坛。卢熊说,“本朝赵魏公识趣高远,跨越古人,根柢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海内书法为之一变。后进咸宗师之”。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审美爱好,他的书法不仅笼罩元代、影响明清,而且至今为人所重。前辈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潘伯鹰先生这样写道:“自从赵孟頫之死,到今日已经六百多年,还不曾再生出一个象他那样伟大的书家来”。这样评价赵孟頫是并不为过的。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四世祖赵伯圭是宋孝宗赵□的兄长。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因四世祖受赐居湖州,这一支便称湖州人。生於宋理宗宝祐二年(公元一二五四)。赵孟頫十二岁丧父,母丘夫人嘱其发愤苦读。孟俯勤学不倦“昼夜不休。性通敏,书一目辄成诵”。曾作过宋朝小官,“真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岁时,宋亡,居家潜心治学。三十三岁时被程钜荐存於元世祖。元世祖见到相貌英迈焕发的赵孟頫,十分高兴,称他是“神仙中人”颇得元世祖好感的赵孟頫,仕途顺利。累官至“翰林学士承合、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用一品倒,推恩三代”。延祐六年(公元一三一九)告归还乡,至治二年(公元一三二二)卒於吴兴。
赵孟頫天资高迈,功力过人,故能成其书法大业。宋濂云:“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光塞四海……”他不仅力追二王,而且力追元古,他对於古篆及隶书、章草无不苦心学习。尤其章草,因为有他提倡,方由中绝而复兴起来。
至大三年(公元一三一○),五十七岁的赵孟頫终於得到了僧独孤所赠的定武兰亭帖拓本,赵大喜过望,曾先后为之题跋十三次。
当年王羲之等人在会稽山阴兰亭水边修赋诗,王写了一篇序言——《兰亭序》。这是一篇流芳千古写作俱佳的经典之作,其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一,其文章被选家叹为观止。《兰亭序》流传到唐太宗手中时,他为使《兰亭序》真迹永远伴随左右,乃命拓书人分别钩摹,作成副本流传世间。钩摹响拓,精细费时,在唐代已数难得之珍品,至宋代更不易得。於是,有人摹以刻石,其石在定武军州,遂称定武兰亭。此本时代及既早,摹刻亦值佳,遂成名帖。到元代,好的定武本兰亭,已不是能轻易见到的。贵为一代宗师的书法家赵孟頫也是挨到五十七岁才得到一本。他自称“一旦得此,喜不自胜”。喜不自胜的赵孟頫在兰亭跃语中,把对书法的心得、体会、经验毫无保留地写了出来,为研习书法者广开方便法门。
他在跋语中说:“《兰亭》诚不可忽”,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取法二五,对於王右军的得意之作——《兰亭序》,自然格外倾心。他一生的所临《兰亭序》当不下数十万本,可惜今日已难觅踪影,幸好这件缩临兰亭的墨迹可以让我们大饱眼福,穿过六七百年的历史遂道,一睹一代宗师的翰墨风采。
缩临兰亭高十三厘米,长三十二厘米,纸本。全帖字小如豆,应属小行楷范围。小字是赵孟頫诸体书法中最为精能的领域。
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学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袁桷说,“公作小楷,著纸如飞,每谓欧褚而下不足论”。倪云林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文徵明云,“文敏小楷精绝,殆无遗恨”。祝允明说,“子昂小字,精微妙丽”。从这些大宗师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赵孟頫的小字是推崇备至的。
《兰亭序》共三百二十七字,中间有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其他如“感”、“怀”、“畅”、“会”等,都有重出重现,但是他的写法却个个不同。笔画多的字,变化尚容易些。而“之”、“不”二字,每字不过三四笔,细加分析,或从结构上变化,或从笔法上转换,总让人感到不同之处。既出奇制胜,又不离奇古怪。
赵孟頫的临本,可谓遥接书圣传脉,全贴一笔不苟,颇有天然之趣,虽从规矩中来,却无一毫窘束之意,使人想见神仙蜕骨的风度。米芾有诗咏兰亭曰:“之字最高无一似”,试看赵氏临本中的“之”字,或舒展、或紧密、或出峰、或藏锋、或秀朗、或古拙,变化多而又浑然一体。《兰亭帖》中的一些细节,再赵的笔下屡有令人击节的再现,如“左”字,上面一横接着向左一挑,接处提笔向上连笔翻转,在定武兰亭中不甚显豁,赵孟頫特意强调写出,留给后人无穷方便。兰亭贴中一些不常见的点划,如反捺等,赵都写得十分精密,十分到位。
变化与统一是一对矛盾,一味强调变化,则风格不易统一,甚或野乱狂怪,流於低俗。一味强调统一,则千字一同,了无生趣,甚或一味滥熟,令人生厌。在笔力劲健,结字俊朗的基础上,寓变化於统一之内,出新意於法度之中,非大手笔难臻其境。赵临兰亭,生秀之韵,跃然纸上;兰亭风采,再现毫端。诚如当代书画鉴定巨擎徐邦达先生所言:“松雪翁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比缩临本尤美妙无匹”。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