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2007年湖南卫视特邀李敏之子孔继宁,接受专访谈外公
[打印本页]
作者:
华忠
时间:
2022-4-29 15:15:02
标题:
2007年湖南卫视特邀李敏之子孔继宁,接受专访谈外公
2007年湖南卫视特邀李敏之子孔继宁,接受专访谈外公
2022-04-18 23:19
“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主席。”一首充溢着饱满感情的《东方红》,可以说是道出了中华子女对于毛主席的爱戴之情。
追忆新中国成立的峥嵘岁月,从党的诞生到党的发展壮大再到新中国的建立,毛主席作为领袖指引了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依旧有那么多人崇拜着这位东方领袖。而和其相关的事物,也自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2007年8月1日建军节,在这个新中国建军8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中央电视台联合湖南卫视打造了一款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
这部纪录片聚焦于那一段特殊岁月里,那一代有知识有信仰有勇气的中华好儿女,也就是14年一代年轻人口中的父辈。
先辈的鲜血铸就了今日的繁华,而这部纪录片的特邀主持,更是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他就是毛泽东之女李敏之子孔继宁。
作为毛主席之孙,并且是毛主席外孙辈中唯一与毛主席有过接触的外孙,孔继宁加盟湖南卫视担任主持,无疑吸引了更多聚光灯的关注。
对于自己因为外公成为公众人物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孔继宁面对专访时却显得倍感压力。
孔继宁曾感慨地表示,这一身份对自己来说,有时候是一种负担,可同时也给他多了一份动力,一份“不能给家庭抹黑”的责任感。
那么,湖南卫视是如何邀请到这位“重量级嘉宾”,而孔继宁在面对专访时,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外公,人民眼中的伟大主席呢?
“红色平民”
1962年的10月份,中南海传来了一声声孩子响亮的啼哭声,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出生了。
这一年的毛主席年已69岁,但依旧奋斗在前线,为了人民和国家的事业而呕心沥血。
对于这个小外孙的降临,毛主席表现得尤为开心,他和自己的亲家公孔从州将军共同为孩子取名为孔继宁。
出生于红色家庭的孩子,从名字起就天然沾上了红色血脉,孔继宁出生时,刚好是“十月革命”纪念日后的两天。
对于这一巧合,两位爷爷辈的老革命家显然很是开心,他们给这个孩子取了继宁之名,即为继承列宁事业之意。
毛主席还开心地说,这个娃娃的降临,让自己官升外公级。这份特殊的喜悦,显然让毛主席对这个孩子多了几分喜爱。
作为唯一一位与毛主席接触过的孙辈,孔继宁从小就受到外公的偏爱。
孔继宁还在母亲怀抱时,毛主席一日的工作累了,就会去看看自己的小外孙,看看他今天有没有哭了,或者是亲自上手抱抱亲亲外孙。
在外孙的面前,身为一国主席的毛泽东也变得如同寻常外公一般,对孙儿关心不已。
可惜,毛主席的特殊身份注定了这位伟人无法像寻常人一样享受天伦之乐,而孔继宁从记事起和外公毛主席的接触其实并不算多。
在孔继宁不满一岁时,他便和父母搬出了中南海,虽然不能经常见到外公,但是孔继宁却也十分想念毛主席。
他时常会问父母,什么时候有空能去见一见外公,而父母给出的答复却往往是下次,或者是有空。
为了宽慰孩子的心,母亲告诉孔继宁,等到他戴上了红领巾,就带他去见外公。
可等到孔继宁戴上了红领巾,终于如愿去见一次外公,这位特殊身份的外公却又忙于国家大事抽不出空来,还是由周总理请孔继宁一家吃了饭。
尽管外公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并不深刻,可是来自于外公的教诲却时时刻刻警醒着他。毛主席教导孔继宁,不要靠着家庭背景过日子。
尽管母亲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但是她从没有靠过自己的父亲毛泽东,甚至她直到十几岁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是那位伟大领袖毛泽东。
而孔继宁和妹妹也一直保持着这个秘密,从小两个孩子就早早懂事,从不以此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告诉旁人。
这份淡然的性子源自于毛主席对于后代子孙的教导,而这也让孔继宁认为自己是一个红色平民。
外公毛泽东的身份让他天然带了红色血统,而家风则让他选择融入广大人民群众,而不以毛主席外孙身份招摇过市。
孔继宁说,自己和妹妹因此都过得很轻松,过着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并且自食其力,靠着自己的本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份红色精神,才是毛主席留给后代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从军人梦到电视圈
尽管毛主席并没有给孔继宁的未来有过多指点,但出生军人世家的他还是偏爱于军人的英姿飒爽,对于小孔继宁来说,他长大后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
初中毕业时,一心想要追随父亲脚步的孔继宁想要到父亲所在的38军服役,正好这一年赶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憋了许久的中国军队终于对狼子野心的反动势力发起进攻号角,而这一大事件自然更鼓舞孔继宁的从军之心。
可随着国家恢复高考,人们对于学习的重视提升,孔继宁到了高三开始渐渐淡去对于军人梦想的执念,转而希望可以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在和平时代用另一种方式展现生命的价值,他的目标是北京外贸学院。
尽管对儿子放弃从军梦想有点惋惜,但父亲依旧全力支持儿子,可是他认为就算孔继宁不从军,出生军人家庭的他也不能太过散漫,没有纪律。
本着军队是最锻炼人的磨刀石的心态,父亲劝孔继宁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这所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学校以正统的军队教育和高标准的教学质量闻名,而孔继宁报考的是这所学院的英语系专业。
在校期间,孔继宁和小时候一样,守住自己是毛主席外孙的秘密,以一名军人,一个学生的身份要求自己,屡屡斩获奖项和荣耀。
孔继宁所在的学校既是一所高等院校,同时也是军人的摇篮。早上六点出操,军事化的管理,这些在没接触过的人眼中极其束缚的规定,却也加速了孔继宁思想的打磨。
在不知道孔继宁和毛主席之间关系前,孔继宁在校交了很多知心朋友,可是在一年后学校查出了孔继宁和毛主席的关系后。
孔继宁却也表示,自己明显感觉到了朋友的疏远,他们认为自己和他们不是一条道路的人。
甚至在校期间谈的女朋友相处一年期间,从未知晓孔继宁的特殊家庭背景,他的身份公开后,女友家中也因此有过情绪,还是在女友劝解下得到化解。
其实,孔继宁早早就体会过这种感觉,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旦被公开,那必然又会出现各种矛盾,而自己也无法再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时候的孔继宁谨记低调做事的原则,他将自己的秘密一直保护到初二。
可是一直到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而孔继宁为了参加外公葬礼,缺席了校园足足半个月,这次之后,他的秘密才终于被同学知晓。
有很多人认为,他表现得丝毫没有毛主席孙子该有的架子,可他却很不以为然,孔继宁曾说:“我本来就是从老百姓中长大的”。
从学校毕业后,孔继宁也小小圆了过去从军的梦,他毕业后在解放军总参谋处任职,之后更是因为表现优异被派往巴基斯坦使馆和英国使馆担任武官助理。
一直到母亲年纪大了,缺人照顾,孔继宁这才脱下军装退伍从业。
这时他的人生目标成了投身电视圈,用经济活动实现对外公毛主席的精神进行宣扬和传播。
2001年,孔继宁和母亲一起创办了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以此为基成体系的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精神。
并且,孔继宁还成立了文化传播公司,涉足电影行业,用新媒体支持毛泽东思想的传播。
这件事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而孔继宁对于毛主席思想的传播被人认为是一条苦路,可他却偏要将这条苦路坚持下去,一直走到最后。
接受专访谈及外公
2007年的8月1日,一档红色纪录片《父辈的战争岁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热潮,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的特邀主持竟然是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
这一层特殊的身份,让这部红色纪录片显得更有说服力,而孔继宁这位特殊主持人的身份,也打爆了这部纪录片。
这部名为《父辈的战争岁月》的纪录片真实地还原了六位开国大将的戎马生涯,再现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这六位大将是如何在枪炮落后,形势窘迫的特殊背景下为中国革命杀出一条生路的。
而作为主持人,孔继宁要做的就是以一位后辈的身份去回望历史,回望那一段开国大将为国奋斗的血泪史,讲述他们灿烂的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的辉煌人生。
这部纪录片因为孔继宁的加盟而显得强强联手,这位与毛主席最亲近的孙辈后代也引来了更多的聚光灯聚焦。
对于突然爆火的人气,孔继宁却显得有些风平浪静,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及了自己的外公毛主席。
其实,对于孔继宁来说,这样的事情并不陌生,尽管孔继宁一直遵守着父辈关于低调做事的人生价值观,但是因为毛主席的特殊身份而受到更多关注,这显然不是第一次。
对于记者的一些问题,孔继宁都是有条有理地作出回答,他讲述了自己对于毛主席这位长辈的特殊感情。
孔继宁说,自己的身份有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负担,但也是一种动力,激励着他更深入去了解自己的这位外公,投身于毛主席思想的透彻研究。
从部队退回社会后,孔继宁做的一直是深入研究毛主席思想,用专业去解读,用时间去打磨。
而比较于寻常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孔继宁多的一层毛主席外孙身份,也让他对毛主席思想多了一份认知。
孔继宁说,自己尤为感慨毛主席的晚年生活,他认为主席最悲哀的一点在于,毛主席戎马一生,为了党和国家付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可他自己却很少能够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
或许对于孔继宁说,谈及这一份对毛主席的认知,他想到的是自己年幼时想见一眼外公却要打重重申请,甚至用尽心思,却难见外公一面。
这份特殊的身份和经历,让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除了敬仰和爱戴外,却也有一份对外公浓厚的爱。
他说毛主席自己也不注意合理休息,他的休息就是读书,而如果他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一点,或许他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充分享受生活。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现在社会上对于毛主席的各种评价时,他给大家的建议则是不要浮躁,不要人云亦云。
孔继宁觉得,要读懂毛主席,就要先读懂历史,要多读多想,只有基于历史去看待,才能真正看懂,真正看透彻。
正是因为对于毛主席领袖和外公双重身份的认知,孔继宁才会致力于投身毛主席研究的大事业。
而加盟湖南卫视,被一些人认为是掉价的行为,在孔继宁心中,这确实是对外公思想传播的新方式,也是贴合时代的新方式。
一直到今天,孔继宁依旧致力于对毛主席宝贵财富的挖掘,他策划出版了母亲的自述《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真实的毛泽东》等多部作品,这些作品直观展现了毛主席的风貌,也为学者对毛主席思想的透彻研究提供宝贵材料。
伟大出自平凡,而平凡则是造就伟大,身世“不凡”的孔继宁却能甘于平凡,勤勤恳恳地致力于对毛主席思想的研究,这或许便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反馈。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