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改写历史,证实满清篡改了明史 [打印本页]

作者: 123    时间: 2022-5-16 08:07:41     标题: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改写历史,证实满清篡改了明史

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改写历史,证实满清篡改了明史                                                         2022-05-14 14:45                                       
               《明史》载:“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清军入关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剃发易服”,二是设立明史馆,编纂《明史》,而《明史》又是我国史上官修史书中编纂时间最长的一部,从顺治二年开设明史馆算起,前后历时有94年,但后世研究明朝历史时,对清朝官修的《明史》产生了怀疑,认为满清篡改了明史。
而随着福建金门炸出明朝鲁王墓,出土碑文更是“无意”证实了后世的猜论。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被建立南明政权的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顺治三年(1646年),隆武帝离世,其子朱由榔即位,为永乐帝。
但在广东监国七天后,赣州失守,大学士苏观生以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便拥立了隆武帝之弟朱聿鐭为帝,史称“绍武帝”,从而出现了两帝并存的局面,不过清军攻入广东后,绍武帝、苏观生便自杀了。
另外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已经降清、做了清朝大学士洪承畴的利诱下,选择了北上投降,而不愿投降的郑成功则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但郑芝龙并没有得到三省王爵的承诺,反倒被挟持了,郑成功在南安定居的母亲则因为战乱而自缢身亡了。

朱以海是明朝第十一代鲁王,于1644年袭鲁王封爵,但在这年,崇祯帝煤山自缢,清军入关,朱以海因此南逃,暂住在浙江台州;当时福王在南京称帝,为弘光帝,建立南明,不过朱由崧在位八个月,沉湎酒色,最终兵败身亡。
浙江余姚人郑遵谦、熊汝霖则迎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但在这年,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了隆武帝朱聿键。可见清军入关后,虽然朱氏子孙建立起了南明,但内部并不和睦,朱以海在得知隆武帝称帝后也没有立即退位归藩。
虽然隆武帝有意笼络,但拥立朱以海的臣子可不同意,而内部不合,对南明的发展并无益处,顺治三年,清军进入了绍兴,大批明朝遗臣就降清了,朱以海不愿投降而选择了出逃。

而隆武帝这边,总领大军的郑芝龙并非效忠于南明,因此没有理隆武帝以卵击石的北伐,文臣黄道周则凭一腔忠义,自己出钱,加上朋友资助,组织了“扁担军”迎战清军,最终兵败被杀,隆武帝则在被俘后选择了绝食身亡。
这之后,朱以海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些不愿降清的文武百官就改奉朱以海为正统,也就是说,隆武帝死后,有三支势力对抗清朝,一是郑成功,1947年,郑成功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二是朱以海,他在长垣誓师,向各路大军表明了“王业不偏安”的决心;三是依仗大西军的朱由榔。

内讧是没有益处的,朱以海和郑成功都意识到了这点,可郑芝龙从子郑彩想架空朱以海,又与郑成功火并,郑彩被郑成功打败后,朱以海趁机收编了郑彩余部,但此时他们难以再抵抗清军,因此朱以海想过向日本寻求援助。
顺治八年(1651年),朱以海前往投靠郑成功,而郑成功忠于隆武帝,是不满朱以海在大敌当前曾与隆武帝自相残杀,但郑成功念及朱以海是明朝宗室,因此还是对朱以海以礼相待,安排他居住在金门。
第二年,朱以海也确实移居过南澳,但不久又返回了金门,然而《明史》却记载朱以海被郑成功沉海,但在1959年,真正的鲁王墓被发现,出土的碑文则表明朱以海是于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在金门病逝。

而郑成功却是在康熙元年五月病逝,临终前还大喊道:“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