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地
东北地区有自己特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也就使得这些少数民族的建筑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自己的特色,以适应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和特殊的环境。满族土坯房
在封建社会,当一夫多妻制还合法的时候,妻子们住的房间体现出了她们的地位。第一个娶来的是原配,住的地方自然就是正房了,所以原配又被为正房;以后再娶的就住厢房,厢房又叫偏房,所以后娶的妻子们也被称为偏房。大多数人家是不可能盖很多走向的房子的,只能盖一个走向的房子,那就是正房。只有有钱人家才有能力和需要盖其他走向的房子,通常是在正房的两端再盖出东西厢房来,如果在正房前面再盖一趟坐南面北的房子的话,就围了个方形的院子,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合院。有些还要在院中建院,院外建院,可谓三进三出。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典故也是源于东北民居的。蒙古包
由于蒙古还包属于活动性的建筑,不需要砖瓦等材料,也不需要挖土打地基,仅仅用牛羊的毛皮和少量木材就可以了,对于保护草原的生态植被具有积极的意义。蒙古是包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分体现了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的统一。东北大炕
住在深山里的鄂伦春族的传统住宅叫“斜仁柱”,又叫“斜柱”,意为“木杆屋子”。它是一种用二三十根五六米长的木杆和兽皮或桃树皮搭盖而成的简陋的圆锥形房屋。“斜仁柱”的搭建是先用几根顶端带枝杈、能相互咬合的木杆成一个斜度为60度的圆锥形架子,然后将其他木杆均匀地搭在这几根主架之间形成一个伞状的骨架。上面再覆盖上狍皮或桦树皮,这样,夏天可防雨、冬天能御寒的“斜仁柱”就建成了。鄂伦春族的“斜仁柱”
“斜仁柱”的结简单,拆盖很容易,它是鄂伦春族游猎生活的产物。现在的鄂伦春族已从深山里搬了出来,许多房舍都改建为外表美观的砖瓦土木结构房屋,院落布局和室内陈设和一般村镇差异已经不大。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