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自小严教出英才,五鼓即起苦读书:康熙的应试教育,胤禛脱颖而出 [打印本页]

作者: 远山    时间: 2022-5-31 02:59:58     标题: 自小严教出英才,五鼓即起苦读书:康熙的应试教育,胤禛脱颖而出

自小严教出英才,五鼓即起苦读书:康熙的应试教育,胤禛脱颖而出                                                         2022-05-28 08:32                                       
      公元1722年11月13日,统治清朝长达61年的康熙皇帝终于病逝了。清朝历史因此翻开了新一页。
按照康熙皇帝的遗诏,四皇子爱新觉罗·胤禛以“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录大统”而成为清朝的继承人,登基为帝。
这位新皇帝,就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

根据史料文献记载,康熙皇帝在位长达61年,拥有多达35个儿子。这其中英武勇决、才情超迈的皇子也不少。比如:大皇子允褆属于那种刚毅勇猛的性格;三皇子允祉为人大度谦和;八皇子允禩反应机敏,权谋高超;十四皇子允禵精通文武韬略……
这要先从四皇子胤禛的童年、青少年时代来说。
胤禛在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公元1678年12月13日)出生。他出生的时候,康熙皇帝已经有了多达十个儿子。但按照清朝皇室的规制,皇子早夭,就不算入排序。因此,胤禛虽然是第十一个出生的皇子,最后却成了四皇子,没有成年就早夭的皇子多达9个。
据说四皇子胤禛满月后,专管皇帝家务的宗人府挑了一些吉利字眼儿上呈给康熙皇帝挑选。康熙皇帝挑来选去,最后从中挑了一个“禛"字赐名给自己的这位儿子。
自此,雍正帝就有了爱新觉罗·胤禛这个名字。
在古代文言文中, “胤”有“后代”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继承和发展"(康熙皇帝的三十五个儿子中,有多达二十四个以“胤”字为起首,不是所有的儿子都有“胤”字)。“禛”字的原本意思是“吉祥”,有以真受福、“得天保护”的意思。
从胤禛这个很吉祥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康熙皇帝对自己这位儿子的确寄予了厚望。
胤禛的生母吴雅氏是满州黄旗人。吴雅氏生胤禛的时候,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宫人。此后,因为胤禛的降生,她才被康熙皇帝封为德嫔,在宫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胤禛的外公威武在清朝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护军参领,雍正皇帝继位后才追封自己的外公为一等公。
由此看来,四皇子胤禛的生母和外戚并不是很高贵的大族,他们不能为胤禛争夺皇位提供很有力的帮助。
但胤禛的童年,并不是由生母吴雅氏来进行抚养的。因为按照清朝皇室的风俗惯例,皇子一般由其他嫔妃或者皇室家奴也就是太监进行代养。
因此,胤禛在婴儿时代就由孝懿皇后代为抚养。

孝懿皇后
孝懿皇后是清朝位高权重的一等公佟国维的嫡女,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她因为没有生产过皇子,产下的女儿也早夭了,因此对胤禛这唯一的养子自然是宠爱有加,以致于使童年时候的胤禛有一些纨绔的习性,后来康熙皇帝称胤禛的性格为“性格乖张,喜怒无常。”
对这种喜怒无常的纨绔皇子,康熙皇帝为了扭转他的习性,自然约束极严。
因此,从童年开始,胤禛就一直跟在父亲康熙皇帝身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年仅6岁的胤禛开始到尚书房进行读书学习。他学习的课程包括满、汉、蒙古文和各种经史子集,此外还有骑射、游泳等运动项目。

康熙皇帝对自己的儿子们要求极其严格。除了为他们聘请了很多当世大儒之外,自己还不时亲自检查自己的儿子们的一切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审阅他们的文章,并要求他们解释功课。
当时,胤禛跟随大学士张英学习儒家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而跟他关系最密切的,则是他的恩师顾八代。

顾八代,满州镶黄旗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侍讲学士成为尚书房行走,后擢升为礼部尚书。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顾八代致仕(就是现在的退休),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病逝的时候家无余财,是胤禛出钱财安葬了他。
后来雍正帝称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
顾八代的廉洁奉公,无疑会给学生时代的胤禛很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在这样的好老师带动下,青少年时期的胤禛和老师们包括顾八代“与共朝夕,讲论忠孝大义,研究经书至理、肫诚周至,且获益良多”,所以胤禛进入尚书房读书学习后,学业精进神速。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禛跟随康熙皇帝北巡塞外,同去的还有允礽、允祉等皇子。
当时,康熙皇帝的御驾经由北古口到博洛和屯,然后向西南方向前行,过了张家口之后,与蒙古诸王公会面于塞外,康熙皇帝和蒙古诸王公们共同饮酒,共同行猎。

时年才9岁的胤禛在目睹了清朝这一盛况之后,心有所感,出口成章,吟出了“一人临塞北,万里熄边烽”的豪迈诗句。虽然这首诗是称颂父亲康熙皇帝的豪迈气魄的,但从这首诗里,我们也不难体味出四皇子胤禛从小就拥有的豪迈胸襟和高远志向。
康熙皇帝对儿子们的教育抓得很紧。这是因为他看到许许多多身份高贵的王公大臣对子孙过分娇生惯养,致使长大成人后,不是“痴顽无知”,便是“任性狂悖”。
有鉴于此,康熙皇帝认为过分的骄纵,过分的优待反而是害了自己的子孙,特别是做皇帝的,对子孙必须从幼年时期就要严格管教,因为王公大臣的子孙危害尚小,而皇帝的子孙会对整个国家都产生极大的危害,严重的甚至能导致国家崩溃。
基于这种认识,康熙皇帝为他的儿子们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关于学习、读书、运动、作息的制度。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雍正,就是在严父和良师的严格管束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根据曾目睹过康熙皇帝教子画面和关于皇子教育的制度的赵翼回顾道:“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府苏拉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赵翼这段话清楚地记述了清朝皇子们在康熙时代读书学习的事。
这说明康熙皇帝教育儿子极其严格,与其他朝代都迥异。那时候康熙皇帝就在尚书房内教皇子们读书学习,当时入朝的王公大臣们都是凌晨五鼓时分进入皇宫,但在王公大臣们入朝之前,皇宫内就早有人摸黑起床,天还未亮,大家还倚着柱子假寐一下,皇子们早已经在微弱的白纱灯光的引领下进入内书房进行读书学习了。像赵翼这样教皇子们读书学习的老师,都不需要起如此早,但皇子们却要天天这样早起,一天都不能耽误。皇子们进入了内书房,就开始了长达几个时辰的读书学习。
到了下午,皇子们终于学完了一天的经史子集的课程,又开始学习清朝特色课程——国书满语和骑马射箭等课程,一直持续到黄昏,皇子们才能放学休息,到了一天真正休息的时间。
皇子们每天的课程都是如此,而且日日不辍、年年如此,正因为有这样的潜心学习,皇子们的文事武功才会如此精深娴熟。

其中胤禛更是其中的翘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会不了解千古兴衰的道理呢?如此扎实的功底,将来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时候,什么大事能办不成呢?
赵翼身为清朝大学士,这段记叙虽有颂扬清朝的意思,但也比较属实。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胤禛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时的情形。也正因为这种严格的教育,才培养出来四王爷、八王爷、十三王爷、十四王爷这样的英才,也才会有后来雍正帝那种勤政务实的作风。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