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楼主: 阿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年公寓里的故事》连载24——26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16:42:02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老人的庆生会

   

    在养老服务中心,每个月都要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开一次庆生会。

     对于居住在沈阳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过生日、过年过节……中心领导都非常重视,就像楼外的标语所写《为儿女尽孝,为国家分忧》那样,每次庆生会都开得热热闹闹,让老人们感到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自己,心里有多么的高兴。

    听人说,我没来公寓前,每个月的十九日定为给老年人开庆生会的日子,凡是在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中午集体到会馆食堂,中心领导参加并讲话、敬酒;服务员排成一列、念祝词、唱生日歌向老人祝贺;厨师班特意为老人做八个菜,还有水果,特制的大蛋糕、长寿面……

    现在的庆生会又先进了一步,不再是生日宴会,而是生日PARTV,老人们自娱自乐,中心艺术团也为老人们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有时还会有外面的文艺团体给老人们演节目。庆生的人更多、更热闹了。

    二0一二年九月是我第一次在养老服务中心过自己的生日,而且是六十六岁的生日,按老说法应该叫大寿。有句老话说:“六十六,不死也掉快肉。”所以,依儿子非要接我回家,给我大办生日酒宴,我说啥也没干。没想到我却在养老中心过了一个有生以来场面最大、人数最多、各色水果蛋糕应有尽有、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生日PARTV。

    头一天,院里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的经理就把九月份过生日的老人通知了,定于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十九日下午十四点正,在会馆二楼多功能厅开庆生会。睡过午觉,我来到会场时,里面已坐满了人。我见第一排摆满水果的桌子右边有个空位子,也不问有没有人,就一屁股坐下了。心想:“来人我再让呗,那怕啥!”坐了一会儿,我觉得坐在对面的一位男同志不是我们公寓的老年人,而且面熟得很。琢磨了半天,我大声喊了一嗓子:“关总编——您来了!”原来是省老年报的关总编。关总编一下认出了我,也很兴奋地说:“你也在这里!原来那个老年公寓咋啦?啥时来的?呆得好不好……”他一股脑问了一大堆。我笑着说:“原来那个老年公寓还可以,可儿子非要提高档次,就选择了这里;儿女拿钱让我享受住宾馆似的条件,姐姐们也支持。这里各方面条件真不错,老人们在这里安度晚年。咱们真有缘,今天我要不到这儿来,还遇不见你。”关总编也笑着说:“本来我是到这里采访,赶上你们开庆生会,正想找个老人唠唠,没想到遇见你了,那就采访采访你吧!”于是我们趁会前间隙时间抓紧谈了日常生活、伙食、居住条件、参加活动、心理动态、还需要些什么……没等唠完,庆生会开始了。

    中心领导致贺词,祝贺老人生日快乐,接着老人代表讲话、服务人员唱生日歌……主持人让我代表过生日的老人吹蜡烛、切蛋糕。我站在会场前面的蛋糕桌边,望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紧张的双手有些发抖。我似乎忘了许愿,就吹灭蜡烛,是主持人把着我的手切完了蛋糕;又把一块块的蛋糕放到纸盘里,然后服务员一一端给老人们。接着文艺节目开始。首先是从外面请来的老年艺术团演的精彩节目。虽然他们的年龄平均六十多岁,可看外表各个神采奕奕,精神焕发。随后公寓的合唱团也表演了小合唱、独唱、舞蹈……在大家的掌声中,我为老年朋友献上一曲《天路》。(击鼓传花)的游艺活动把大家带入高潮,花传到谁那儿,谁就随便表演个节目。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老摄影师,为大家跑前跑后照了很多相。会议结束时他对我说:“我给你照了好几张,选好的给你放一张。”我连说谢谢。

    热热闹闹开完了庆生会,走出来时,老年朋友议论着:“今天的庆生会让人太开心了。水果和蛋糕都吃了不少,晚上还有长寿面,恐怕吃不下去了!”另一个说:“长寿面先放放,晚点吃,我把里面的卧鸡蛋吃了,省着晚上扭秧歌没劲儿。”她们边说边走,很快走远了

    我望着西斜的太阳,心里感慨万千:我想起小的时候,每逢家里有人过生日的,母亲总是张罗着做点好的饭菜,大家一起改善一次生活,一起吃顿长寿面。唯独我是阴历八月十三的生日,却过不着,因为那时的生活条件不好,我的生日和中秋节只差两天。母亲说:“贤儿呀,妈先给你煮俩鸡蛋吃,等后天妈给你连过生日带过节,不然十五就没东西过了。”有时鸡蛋都没有,妈用白面烙三个小糖饼,还得给弟弟一个,给我两个,这也算过生日了。现在想想也难为妈妈了。应该淘汰,不该活到十八岁的我居然活到六十六岁了,而且过上如此奢华的晚年生活。想想这一切,我打心里感谢我的好儿女,我的姊妹们,感谢这美好的时代,感谢为老年人幸福晚年而努力奉献的人们。              

为自强不息而生                           

   

    人到老年特爱坦诚,有时闲暇下来,总爱讲讲自己的故事。有一次,我和一些老年朋友坐在老年会馆门前的椅子闲聊。老姐妹们问我:“你这么年轻怎么也上敬老院来了?”另一位插话说:“准是有毛病……你看她的嘴唇,还有手咋那么青?”“心脏不好吧。”我向她们笑笑,点点头,接着毫不保留的讲述了自己——

    若按现在优生优育来说,我本不该出生,因母亲怀我时正是我们家最困难时期。父亲那时给一家频临倒闭的私营企业做会计工作,薪水很低,维持正常的生活消费根本不够。母亲为了补贴家用,不得不到哈尔滨市郊农村的农田里去劳作,现在来讲叫打工。母亲顾不得自己刚怀孕的身子,每天都在弯着腰干活。用母亲的话讲,以为拼命干活就能把我累掉,因为我上面已经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孩子多生活太困难了。然而,我愣是经受住考验,陪着母亲从春走到秋,誓死与母亲共进退。那年农历八月十三,我带着一颗缺边少沿、千疮百孔的心脏(先天性法鲁氏四联症)来到人世间。可见我坐地儿就有一颗自强不息、永不屈服的心。

    我如今虽然已过花甲,临近古稀,已三世同堂。从出生到现在,虽然备受亲人和朋友的呵护,但一生也同样道路坎坷,岁月蹉跎。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即使在父母的怀抱里,我这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无幸免,惨遭上山下乡的厄运。原因是父母连他们自己都顾不上,如何保护我呢?因为父亲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作为子女我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最悲惨的时光。在广阔天地里,我这个不能担担的人,居然要扛着比胳膊还粗的绳子去拉车,抡着比我还高的锄头去刨地,真是生与死的较量,曾几次在死亡线上被人拽回来。这些情景在我的长篇纪实文学《我曾是个知青》里都有所记述。那时的我,想生存没有一间安静的房,想养病没有一张舒适的床。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投,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为了多活几天,被迫嫁给了贫困的农民。然而,从此又走向了另一种磨难。饥寒交迫,缺医少药,为了两个幼小的孩子,我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往事不堪回首,可又怎能抹去。于是不甘服输的我用几年的心血和泪水写成两本长篇自传体小说《我曾是个知青》和《如梦的人生》,真实的还原了我个人和家庭的那段历史。

    是叶剑英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一举粉碎四人帮,使全国人民拨开云雾见青天;感谢邓小平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我们一家人才回到城里复职工作。如今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和谐社会人人奔小康,我这个老知青也提前享受,走进养老服务中心,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结局。

    最后我对老姐妹们说:“老姐姐们,我们现在的时间就剩下乐了。过去的岁月让我们失去太多的欢笑,现在我们要把它找回来。想唱就唱,想跳就跳,不要顾及别人的看法,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行,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老姐妹们笑了,我也笑了。

总结我这六十六年的人生经历,维系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自强不息。有了自强不息,我才苦中有乐;有了自强不息,我才乐观面对人生;有了自强不息,我才坦诚豁达善待身边的一切;有了自强不息,我会一直笑着走到明天。

                服务中心趣事多

   

    我来到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快一年了,觉得各方面还很满意。别的不说,主要是每天看见的和接触的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员、护理员、保洁员、保安、司机、老年养员……都带给我清新舒畅的感觉,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微笑。

我来中心接触的第一个人就是负责老年人各种活动的张经理。张经理不但人长得漂亮,白白净净,一双凤眼又大又亮,中等个头,即苗条又不失丰满,对我们老年人总是报以灿烂的微笑,其情感特真挚。她见不得老人有难处,常说:“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有什么事告诉我,千万别外道,我会尽量帮忙。”

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有外来参观人员,有文艺团体来慰问演出。每次搞文艺活动、联欢、各项比赛、球艺、棋艺、书法、绘画、诗社、摄影、……她都不辞辛苦,虽然忙的满头大汗,可老人们个个尽兴了。她看着大家仰起的笑脸,觉得很欣慰。正因为有了张经理这样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老人们才觉得,在这里安度晚年是最佳的选择。

    我有时也庆幸自己遇上了两个好姐妹——曲姐和周姐。我们都住在一层楼,而且曲姐和我只一墙之隔,平时有事没少麻烦曲姐和姐夫,像亲姐姐一样;曲姐心地善良,宽厚豁达的性格感染着我,与她相处心情特别愉快。而且曲姐心灵手巧,会编制好多种工艺美术作品。她不惜花钱买料,为大家搞小制作,做出来的圣诞老人、各种小动物、大小白菜、葫芦、各色草莓、纸抽、肥皂盒……而且无偿送给大家。有想和她学习的,她还很耐心、很认真的尽量教会。曲姐的爱人,我们这位姐夫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又能写诗,又善歌善舞……两人的性格差不多,都很开朗大度,姐夫有时还很幽默。为了让身边的老人开心,姐夫花钱买了随身听,录上东北大秧歌;曲姐又特意到五爱市场买来彩色扇子。于是,在服务中心的院子里,每天晚饭后便响起了“咚咚锵锵”的秧歌乐曲,人们便扭起了红红火火的大秧歌。有人问:“一天忙忙呵呵图啥呀?”曲姐说:“图乐呵呗!你扭秧歌不乐呀!”那人哈哈笑着说:“咋不乐,美极了,心里光剩下浪了。”夫妻俩爱帮助人,常以助人为乐,深得大家喜欢。

    周姐是一个多种爱好的琴师,钢琴、电子琴、二胡、古筝、琴琴……对各种乐器的掌握精益求精。虽然老公是个半身不遂的脑血栓病人,可为了学好乐曲,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都安排好还能自理的老公,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按时到中心会馆练琴,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让人感动。

    在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的艺术团,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独唱、舞蹈等,她几乎都伴奏过。我到养老服务中心快一年了,合唱队每次学歌练歌,都少不了她的伴奏。我每次独唱也都是周姐给我伴奏,我们合作得很默契,很成功。周姐的性格特像我自己的大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挚热情的关心身边每一个人。我们姊妹在一起常说,我们的大姐就像老妈一样,爱护着弟弟、妹妹。周姐也像老大姐一样,把我们都当成亲妹妹,我们比较年轻的也爱亲近她。有一次打饭站排,我故意往周姐前面挤,别人打趣地说:“她这么闹,你还不打她?”周姐一下把我楼在怀里,嬉笑着说:“谁让她是小妹儿了,我不惯她谁惯她。”说得大家都笑起来。周姐其实歌唱的也好,舞跳得也好,就是因为气管不好,所以参加不了表演,只能为大家伴奏。

    孙姐年轻时是一名专业的评剧演员,虽说年龄七十有五,但嗓子还是很亮的。《走西口》《青藏高原》《谁不说俺家乡好》……还都是原唱,表情、动作还很专业。有一次,孙姐到我房间做客,笑谈中对我说:“什么时候我俩合作一把,跳个藏族舞。”我说:“行啊。”她让我先学会教她,我也同意了。我找来了舞蹈光盘,认真学了一段,可孙姐却因病住进了医院,是陪护小金子跟我把这个藏族舞搬上了舞台。

    说起小金子,她是刘姐的护理员。小金子有五十多岁,也是一个爱跳爱唱的人。刘姐虽说坐着轮椅,行动不便,但她非常支持小金子积极参加服务中心的各项文体活动。可见年轻时也是活跃人物,每次有活动,小金子给刘姐穿好,推着轮椅一起参加学新歌、学三句半……甚至也参加演出。小金子对刘姐,也是照顾得很周到,百倍呵护,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所以两个人相得益彰,在一起两三年的光景,不但没有矛盾,而且越处越近,谁也离不开谁了。

    沈老和刘老师是黄昏恋,他们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二次婚姻都已二十五年,养老服务中心支持他们庆银婚纪念日。他们自己也认真筹备了好几天,准备了书画展,都是他们自己多年的作品,里面有不少获奖作品;准备了茶话会,请老年朋友,凡是能写、能画、能唱、能跳的都来参加,把这场银婚纪念会搞得热热闹闹。

    茶话会那天,宽敞的书法教室四面摆满了桌椅,蒙着红台布的桌子上摆着用盘子装的洗好的水果、点心、格式糖果、饮料……养老中心的领导也来了,并讲话祝贺;新老朋友也有写诗的、绘画的、献歌的、献舞的、……他们夫妻俩也为大家朗诵了自己写的诗,刘姐还跳起了慢四部,两个人对唱一首《敖包相会》

    茶话会开得生动热烈,会后他们还给大家做了录像光碟。老话说:“半路夫妻有了吃,无了散。”意在不长远,可人家沈老夫妇却过了二十五年,而且十分默契。两家的孩子(沈老三个,刘老师两个)也很团结,不论爸爸妈妈谁有事都上前,看不出哪个不是亲生的。在这方面,夫妻俩做的非常好,孩子们一样对待,甚至对待对方的孩子比自己的还好,所以他们才和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大家都很羡慕他们,有的老朋友说,等他们金婚时还来。

    我的姓在哪儿都不是很多,可在养老服务中心却遇到了一位。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家是山东菏泽地区,离我的老家只三百里地,很有可能是本家,但不知论哪个辈分,所以老者说:“既然咱都在养老服务中心,吃着一锅饭,那就肩膀头齐为弟兄啦!我大为长兄。”说着又回头指着一个老妪说:“这是你嫂子。”让我叫嫂子的,是个很有气质的、很白净、很秀气的老人。该叫哥哥的话音还没落,嫂子就扑上和我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亲热地问声“嫂子好”,她也连声热情地说“妹妹好”。就这样,我们亲亲热热走动起来,互相照应,互相来往。

    哥哥经常给老人们讲课,讲历史,讲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形势,讲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嫂子是我们老年报道组的组长,为了我们在广播报道中有更多的素材,她连过年都不休息,为我们收集各类文件、资料、讲座……来充实我们的广播内容。哥哥是某医药公司的退休干部,嫂子是某部队的离休干部。在部队时当过文艺兵,后来又是宣传部的、编辑部的、图像制片……哥嫂也是后结合的,但两个人的爱好相同,可谓志同道合,生活得幸福美满。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4-6-14 17:19:4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123朋友的热情祝福!我也祝福您安康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4-6-18 21:23:54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的关注和祝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4-6-20 15:53:53 |显示全部楼层
浅草大哥过讲,我还需向你学习!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4-6-25 08:40:4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4-11-19 11:17:45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网友的鼓励!我将陆续发表小故事,请雅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4-11-28 16:37:42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16:08 , Processed in 0.0159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