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楼主: 大道本无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言成功,只要满足——我的育儿经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461#
发表于 2014-7-11 05:55: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7-11 05:57 编辑

            一百零一、好好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世界基础教育排名中,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排在了最后,并因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青少年缺乏创造力。
      这则消息使我很难过。
      创造力来源于想象,而想象又是直觉思维的基础。中国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种直觉思维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祖先靠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最富于创造力的民族。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的中华民族,她的子孙却在世界创造力排名中败下阵来,这实在让祖先汗颜。
      过去,我们中华民族靠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灿烂文明。今后,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发展科技,同样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育方针决定着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能力。一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民族,就不可能成为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民族。这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大事,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
      那么,中国孩子为什么缺少创造力?是教育的哪个环节出了毛病呢?
      依我看,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来源于想象,想象让人好问善疑。中国孩子从小并不缺少创造力素质。孩子小的时候,面对未知的世界,个个都有好奇心,个个都喜欢刨根问底。
      还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一直是他的口头禅。他的问题总是没完没了,有的稀奇古怪,有的不着边际。一直追问得大人倾其所有,还是不甘罢休。有时,为了满足儿子强烈的好奇心,我们不得不搬来词典救助、解围,一直到儿子满意才住手。
      孩子善问,说明他的心灵正在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垠的思维空间自由自在的翱翔。他面对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解读这个神奇世界的过程中,他一次又一次丰满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加深,应试制度的教条却像一个框子,将孩子的思维紧紧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没完没了的知识灌输,已将孩子们的大脑填满,让孩子们无暇再去想象。
      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职业,孩子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被迫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拼命争夺分数上。分数就像精神鸦片,诱惑力太大,让所有的人为之着魔;分数又像上帝,让所有的人为之顶礼膜拜。在分数面前,人人都沦为奴隶。
      这篇报道鞭挞了我,唤醒了我。我一定要从改变自我做起。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球一样爱护孩子的创造力。
      我开始和儿子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提高创造力的问题。
      我认识到,要提高创造力,首先必须摆脱分数的框子,让思维不受任何约束。于是,我和儿子达成共识,考试制度我们虽然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不围着分数转,摆脱分数的束缚,不把分数当成衡量学习能力的唯一。当然,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客观环境下,我这样做,无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从此以后,对于儿子考试的分数,我不要求、不关注,只是把分数作为存在问题的参照,和儿子一起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一起讨论和分析解决方案。
      我还认识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孩子每天反复面对同一课程,要激发兴趣、唤起好奇心,何谈容易?
      我在大学任课多年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启示。我体会到,在课堂上,往往讲课的老师是主动的,听课的学生是被动的。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首先就应该想方设法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于是,我想到了这样一个主意:把自己和儿子的角色进行一下换位,让儿子给我当老师,我来听他讲他学习的课程。
      我做出对儿子所学课程兴致勃勃的样子。儿子一看妈妈对他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可来了精神。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的给我当老师。我也把自己真正放到小学生的位置上,认真听讲,不耻下问。儿子这个小老师并不好当,妈妈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刁钻。逼得他只有好好听课,好好思考,深层消化,才能应付得了妈妈这个调皮学生。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老师讲授的知识在他脑海里全都有机的贯穿起来,赋予它们以鲜活的生命。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对学习发生了兴趣。而且他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从观察中悟出道理,学以致用。
      更意外的收获是,从给妈妈当老师开始,儿子锻炼了表达能力,真的学会了当老师,学会了如何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别人的技巧。这在他后来人生的成长中,相当受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462#
发表于 2014-7-12 05:05:08 |只看该作者
赞:让孩子当老师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463#
发表于 2014-7-12 05:12:38 |只看该作者
好帖!应保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464#
发表于 2014-7-13 04:34:42 |只看该作者
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465#
发表于 2014-7-13 05:53:59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466#
发表于 2014-7-13 05:54:0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7-13 05:55 编辑

            一百零二、一手是知识,一手是能力
      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知识和能力分别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两者要保持平衡,才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反之,没有能力的增长又不能促进知识的有机吸收。无论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导致整体平衡的破坏,影响全面发展。
      因此,一个人的成长,即离不开知识,也离不开能力。
      知识是学来的,从外至内的。它是把外源性的信息接受到大脑中的过程。能力是表现出来的,从内达外的。是知识在大脑中产生化学反应之后,变化、再生的结果。能力一定要在实践中体现。
      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分强调了知识,忽视了能力,就会造成天平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
      过去我在大学教书时,就听说在我们的学生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分数也很高的同学,在进入医院临床实习时,竟发生了给病人测量血压时,不知道把听诊器的胸件放到肱动脉上这样的常识性笑话。这说明,这个学生连测血压的基本原理这个最简单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完、背会,考试之后,又原封不动还给老师了。
      知识不是拿来应付考试的,也不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的,更不能把它当成华丽的饰物,束之高阁。知识一定要与能力结合,这叫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知识和能力结合的过程,两者并驾齐驱,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在积累和储蓄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能够活用知识,这样才算走完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全部历程。完成了这个历程才能叫掌握。掌握、掌握,就是随心所欲的掌控和把握。将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有机的贯穿成一张有机的网,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触类旁通的整体,得心应手的自如掌控。最怕的是让它们各个孤立,像一盘串不起来的散沙。无法掌控和把握的知识,不是属于自己的,只不过是一时性在大脑中留下的符号记忆而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教育方针,如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有意识的注重培养能力、开发能力的话,我们的下一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程度,就会给我们带来超乎意外的惊喜。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467#
发表于 2014-7-13 08:04:26 |只看该作者
说的深刻,以学为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468#
发表于 2014-7-14 02:41:53 |只看该作者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很有道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469#
发表于 2014-7-15 05:27:04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470#
发表于 2014-7-15 05:27: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7-15 05:29 编辑

            一百零三、跟外教学英语:认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周末,儿子回家来,和我说了想利用周末去英语培训班学英语的事。我非常支持他,一口应承下来。第二天,就去了我们当地口碑很好的那个英语培训机构。
      我们是奔着英语外教去的。我们都学过日语,有这个体验,要想学好一门语言,一定要母语国的外教来教,才能学出地道的外语来。
      儿子学习日语,是在日本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学成的。所以,学得地道,学得彻底,一直学到了骨子里。不过,学习英语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每周一次的英语学习,对于掌握一门语言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尽管如此,我仍然鼓励儿子不要松懈。因为我知道,学一门外语,不仅仅是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同时也是在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认识另一个不同的现实世界。语言是以文化为背景的,了解文化,才会对语言有更深刻的感受。
      儿子很理解妈妈让他学英语的一片苦心。每次上课,他都非常认真,满载而归。然后兴奋得和我嘻嘻哈哈的聊上好一会儿,讲述着他对美国文化的直观感受,谈论着另一个世界各种各样的新奇事。
      与日本文化又是截然不同的美国文化,深深吸引了儿子,激起了他无限的好奇心。他越来越明白,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不仅语言不同,而且文化也迥然有异,价值观也各有不同。我也近水楼台,从儿子那里间接的汲取着精神养分。
      儿子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着异文化的熏陶,开拓了新视野,认识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而社会又是以种族分类而居,以国界画地为牢的。这就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具备了有归属性的母体文化。我们生活在母体文化中,同一类文化哺育了同一类人。这种母体文化,你如果不走出国门,去感受一下异国文化的话,往往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地球上,如果不跳出地球之外,就看不到圆圆的地球一样。
      人如果从小到大都不离开同一文化圈子的话,就容易形成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活在习惯里。因为我们每天几乎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而这种习惯性思维模式,又非常容易造成思维的定势。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思维定势会导致封闭性思维。一个人的思维应该是漫无边际的,全方位开放的。宇宙有多大,人的思维空间就应该有多大。可是,思维定势却让我们作茧自缚,把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如果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不重视开放性思维的话,我们的思维逐渐就会凝固,变为死水一潭。
      学一门外语,在学外语中感受这个国家的文化,认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绝好手段。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正因为我们有了在日本生活的这段人生经历,有了对不同文化的直观感受,认识了不同的世界,对儿子也好,对我们成年人也好,都扩大了视野,开放了思维,获得了可以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在这一点上,我十分感谢日本。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4:06 , Processed in 0.0135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