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起来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何能够富起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03:5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起来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何能够富起来?                                                           2024-05-14 10:20                                        

发布于:天津市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完成了从追赶到反超的转变。依托国家发展的大势,中国涌现了一大批的富人。他们很多当年就是摆地摊卖光碟的小贩,可是短短几年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万元户,以小轿车代步。

与之相应的是另一批没有富起来的人,看到当年还瞧不起自己的身边人,如今已经腰缠万贯,自己心里痒痒得很。到底哪一批人抓住时代发展的红利,成为时代的弄潮人?他们为什么能够富起来,其他人和他们又差在哪里?改革势在必行,注入新鲜血液。
新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很多大震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中美关系缓解,中国与日本、欧洲等多国,建立了正常稳定的外交关系。中国一直以来最为担心的安全问题,那时候已经基本解决,安全形势的稳定让中国开始思考下一步将往哪里走。

粮油店 老照片以邓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中国的过去,之前为了安全,中国拼尽力量,甚至出台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牺牲了多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机会。在国际上,中国依旧以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貌示人。在国内,集体经济深入中国经济的每一个细胞,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小到街边的粮油店,全部都是属于国家或者集体。国家的一切生产生活都在严格的计划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明确的指标中运行。
计划经济好处在于社会上所有人基本生活都差不多,都是拿着粮票到粮站去购买粮食,拿着布票去买布。粮站里面的粮食质量都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好坏。人们餐桌上的菜也基本上都是固定几样,大家都是等到过年的时候,拿着一年积攒的肉票,去买一点肉,回家包上一顿饺子。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小孩,人们都对过年充满憧憬,可平时生活上都是能省则省。

昆明街头 老照片那时候贫富差距很小,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家里买一块布料,自己回家做,商场里面的衣服种类也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最常见几种,大街上都是黑白灰色的海洋,也没有人会去追求所谓的时尚。大家之前的生活都很简单,住在平房里面,左邻右舍都很熟悉,傍晚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家就围在一起唠嗑,看着孩子们在街头玩耍。
孩子的快乐也十分简单,那时候的玩具绝大多数是自己家长手工制作的,孩子们都是跑到街头玩耍。平时的时候,能吃上一根街头老婆婆卖的冰棍就是最大的幸福,那时候一根冰棍才几分钱,对于孩子而言,快乐真的很简单。

大锅饭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生活差距很小,在农村,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每天根据劳动量来赚工分,干得多的人和干得少的人差别并不是很大。城市中,在工厂里面,除了少数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存在收入差距,大家收入也差不多,工人的工资甚至比公务员的工资还高。
人们上下班基本靠着自行车,因为公共交通很薄弱。能够代表公司到其他城市出一趟差,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意外惊喜,因为从其他城市买一点当地的特色,带回家分给家人,这件事的高兴程度和过年可以相比。

商店 老照片国家经济并没有看上去这样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缓慢恢复,摸索着前行的方向,但这种微弱的改变很难影响到普通老百姓。人们能够购买的生活资料很有限,因为生产力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国内很多产品生产不了,加上国家的外汇储备也不足,外国的产品在国内也很难找到。
关乎国计民生的物资又都在国家计划之中,国内生产按照计划严格生产,每个人都够享受的产品也都是有数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人们的生活一直保持原样,只有一点点的改变。另外这种发展模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锅饭消磨了很多人的劳动积极性,主动寻求改变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就想在体制内或工厂内上班。

工人 老照片对于那些想要改变人生的人,那个时代也没有给他们太多机会,市场行为一度是非法的,个人不得经商,未经允许经商的一旦被抓到,直接会被送进监狱。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中国生产力的爆发。
国家一声令下,冲破命运牢笼。
邓公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了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他们并不否认计划经济为中国带来好处。而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都在变化,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也要发生一些改变,不能墨守成规。目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基本明朗,很多国家都迫切想与这个东方大国开展合作,在中国寻求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要想富起来,还像过去那种方式是行不通的,中国必须打开国门。

工厂工人在上班为什么说那一代共产党人是勇敢的,那是因为在过去从来没有人敢于去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更没有人敢于去挑战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的中国依旧牢牢占据着首要地位,想要撼动它,绝非易事。
当时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维持现状,不做任何改变,这样自己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自己的任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问题,但短时间内不会爆发,计划经济的红利也依稀尚存。第二,下定决心去改变,突破过去那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明天,所有人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成功的话,大家皆大欢喜,失败了,就有可能成为中国人民的罪人。

邓公没有一丝犹豫,坚定选择后者,他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自己关于中国未来的畅想。他认为:“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这就是著名的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公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能够贯彻实施,他走访了中国北方,利用“北方谈话”的机会让北方的大工业实现转型。接着1992年他又到南方,在中国南方画了一个圈,激发南方人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邓公为了破除人们的心结,他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绝对不是共同贫困,不是大家都穷就叫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共同富裕。邓公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定下一个良好的基调,就是全力以赴搞发展,打开国门迎外资,让中国再现一个经济奇迹。在邓公的号召下,过去那些有才华却被制度限制的人,开始登上时代舞台,展露自己的头角。以互联网行业为例,那时中国电脑需要汉卡才能运转,中国的好汉卡更是一片难求。倒卖汉卡拥有丰厚的利润,柳传志和雷军等现在的互联网大佬都曾经倒卖过汉卡。像那些互联网大佬致富的故事其实很常见,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商业领头人,他们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那时所有富起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观点,就是勇气和头脑并存,他们敢于辞去之前稳定的工作,走街串巷开始摆摊经营。他们很多人都是有家有业的,却选择了一条最为不确定的路,这种勇气是值得人们敬佩的。能成功的人都是不是盲目的,他们的头脑也都十分灵活,认准一个行业,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依靠过去的经验和自己的人脉,让自己迅速积累大量财富。他们成为第一批家里有小轿车的人,引得无数人羡慕。不可否认,由于在那个时代,法律规定和制度漏洞都很多,市场经济不完善,很多人动了歪心思,开始寻求偏门左道,也的确发了小财。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正反两面。面对先富带后富,我们还是要看到积极方面。

集市那些依旧停留在过去,不愿意改变的人,只能看着身边的人发家致富。很多人是因为没有勇气放弃自己安逸的生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贪图享受的心理让他们选择了最简单的路。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人生就该不断挑战自己。
回头去看改革开放,中国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超越美国也是指日可待。党和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先富没有真正带动后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所以党和国家目前也在利用政策有意引导那些先富的企业和个人,去帮助那些身处贫困之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一次共同富裕是每个人的机会,抓住时代的机遇,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率先富裕起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5:53 , Processed in 0.0077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