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新婚燕尔入洞房,写下一首云雨词,不动声色将妻子赞美一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7 05:55: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新婚燕尔入洞房,写下一首云雨词,不动声色将妻子赞美一番                                                             2024-05-15 15:00                                        

发布于:广东省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生活并不能总是一帆风顺,艰难与坎坷亦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是有些人在困境之中选择了沉沦,也有些人在不顺中选择了乐观,苏轼无疑是后者。

对于苏轼来说,他人生的分水岭则是乌台诗案,在这场著名的冤案中,一门心思要在仕途上走向巅峰的苏轼死了,被贬谪到黄州开始游戏人间的苏东坡活了。

而苏东坡带给我们的快乐,至今回味悠长。

在历史上苏轼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如果深入了解他的人生轨迹和诗词大作,我们便能从中找寻到快乐的源泉。

自苏轼25岁离开故乡眉州之后,他的人生便开始身不由己,总结起来,似乎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赴任、守孝、被贬。

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母亲去世,他只得回乡守孝三年,守孝返京之后,仕途刚有些起色时,父亲又去世了,他只得回乡再守孝三年。

三年,又一个三年,人生都能多少三年?

儒家的这套“礼”将苏轼害惨了,两次守孝,朝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党争让苏轼成了两边都不讨好的“局外人”。

无数次贬谪与调任,让苏轼走遍了大江南北,而他也得以尝尽人间美食。

只是无论走到哪里,苏轼都不曾忘却,曾经有一个叫王弗的女人陪伴他走过了最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

王弗是苏轼的发妻,更是他一生的挚爱,在苏轼18岁那年,遇到了年仅15岁的王弗,次年,便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撮合下完婚。

新婚燕尔入洞房后,苏轼提笔写下一首云雨词,不动声色将妻子赞美一番,让人肉麻不已。

相遇

王弗,四川眉州人,乡贡进士王方的爱女,自幼聪慧谦谨,知书达理,是典型的小家碧玉、大家闺秀。

王方对女儿的教育非常开明,从来不制止她读书写字,只是她从不对外宣扬才华,以至于嫁给苏轼后很久,苏轼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个才女,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方志在育人,中了乡贡进士后,他便带着女儿去了中岩书院执教,而王方又与苏洵交好,苏洵听说后,便将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

苏轼聪明好学,王方对其十分喜爱,有一次苏轼在书院附近跟随老师游学时见到一处绿水美景,便对老师说,应该为此地取个美丽的名字。

王方便让学生在绿潭面前投笔竞赛,只是这些学生都未能想出合适的名字,在王方殷切的目光中,苏轼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唤鱼池。

众人听到后纷纷拍案叫绝,就在苏轼享受被称赞的美妙时,王方家的仆人赶来,将一张纸条递给了王方,王方打开一看,上面是女儿用隽秀的笔记写着自己想到的题名:

唤鱼池。

原来,王弗早就知道这处地方,听闻父亲出题后,便命人将自己的答案送来,殊不知,与苏轼的答案完全一样。

自此之后,苏轼便对小师妹无法忘怀,而两人之间也因这处美景有了交集。

王方看着苏轼才华出众,便有意撮合王弗,他的想法与苏洵又不谋而合,于是便委托媒人,将两人的婚事定下。

那年,苏轼十八岁,王弗十五岁。

相知

在北宋时期,女子年满十六岁,便到了法定的婚配年龄,在长辈的操持下,两人定下婚约的第二年,苏轼便迎娶了王弗。

在人生中最美好的豆蔻年华,苏轼成了家,新婚燕尔,苏轼内心异常亢奋,而在洞房花烛夜之后,苏轼毫不犹豫写下了新婚时的纪念之作,这首词就是被认为是苏轼填词最早试笔的《南乡子·寒玉细凝肤》,词曰: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这首词的上阕重点写的是王弗的外在美貌,下阙则写的是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就其内容而言,则是一首典型的委婉云雨词。

我们用白话翻译一下,苏轼说的是这个意思:

(王弗)有着清俊的容貌洁白润泽的皮肤如同寒玉一般,高唱着清亮的歌声,熟悉的杨柳枝,彷佛久别重逢,你美得纯净,就像那二月梢头得豆蔻花一样,不染纤尘。

年少的时光稍纵即逝,我们要珍惜良宵,多亲热,醉酒,及时行乐,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色蜡烛的背后,那等快乐,让人舍弃平生的英俊气概也不会犹豫。

新婚之夜的欢娱,在苏轼看来是一种无法被超越的感觉,两人的云雨之欢,则成为了苏轼内心里永远不会淡忘的美。

相离

王弗嫁给苏轼时,从来不曾对苏轼透露过她本身的文学水平,而苏轼也想当然地认为,唤鱼池已是妻子的极限。

在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王弗总是陪伴在他的左右,久久不肯离去,如果苏轼遇到想不起来的地方,王弗则会不失时机在旁边提醒。

苏轼觉得很惊诧,便询问妻子是否知道其它书里的知识,王弗则谦虚地说只知道一点。

可是后来苏轼问了她很多诗书里的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这则让苏轼欣喜万分。

在苏轼与朋友交往时,他总让妻子立于屏风之后倾听,等到友人走后询问友人的性情,王弗的总结无一不中,这彻底征服了苏轼,而王弗也成为了年少苏轼的贤内助。

苏轼爱王弗,他多次幻想能与妻子白头偕老,可天有不测风雨,上天只让他们做了十年的夫妻。

公元1065年,王弗在京师开封病逝,时年二十七岁,苏轼将妻子运回家乡眉州安葬。

王弗的去世,让苏轼悲痛万分,他从来没想过,妻子会那么轻易便撒手而去,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愁思。

无论后来苏轼经历过什么样的坎坷,他都从未忘记妻子,那个曾经最美丽的人。

王弗去世十年之后,苏轼被贬密州,美艳的妻子再次走进他的梦里,苏轼醒来泪流不止,他提笔写了下那首传颂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参考文献:《宋史》、《苏轼全传》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14:24 , Processed in 0.00808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