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2年我党派去山东的神秘人物是谁,任务完成后他怎样返回延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6:1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42年我党派去山东的神秘人物是谁,任务完成后他怎样返回延安?                                                     2024-05-14 10:08                                        

发布于:天津市
   
     1942年是我党敌后抗战形势十分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在山东,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开展了疯狂的扫荡行动,面对艰难的局面,山东的党政军领导人在对斗争形势的看法上并不统一,山东的革命局面遭遇了困境。
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央派出了一个神秘人前往山东指导工作,成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中的一个转折点。

那么,这位神秘人是谁?陈毅元帅曾于1946年作《西江月?忆滨海》:“滨海岁月几度,罗陈朱萧谷符。抗日将士拼九死,英雄豪杰无数。更有少奇来鲁,指点胜利之路,转战千里沂蒙山,卧虎藏龙临沭。” 其中提到的“少奇来鲁”,就是指1942年刘少奇来山东“指点胜利之路”。
在山东完成工作任务后,刘少奇同志要赶往延安,从山东到延安,因为日军的“扫荡”与封锁,各个根据地之间原本存在的交通线变得十分危险,刘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在各个根据地同志们的护送下,克服了困难和危险,最终安全抵达延安。

来山东指点胜利之路1942年,在山东的抗日斗争和革命事业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在这个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寇的反扑异常疯狂,从1941年冬天开始,日寇组织了5万余人的日伪军队,对我们的鲁中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扫荡。
虽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英勇斗争,打破了敌人打算一举歼灭山东抗日根据地主力部队的妄想,但日伪军队在根据地实行的“三光”政策,还是给根据地带来沉重的损失。
在大扫荡中,日寇通过挖封锁沟、筑封锁墙的方式设立据点,用星罗棋布的碉堡将根据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又采用“铁壁合围”,纵横拉网“梳篦”式的推进,企图逐步蚕食山东抗日根据地,给山东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面对凶残的日本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政权,不但没有保家卫国的心思,还掀起了反共高潮,组织山东的反动军队在背后不断偷袭抗日根据地,捕杀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腹背受敌的艰难形势下,山东又在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土地因为干旱而大面积失收,部队长期缺粮,田地里的地瓜秧和花生皮都吃光了,有时候还只能拿树叶和野菜来勉强充饥。
在严酷的考验下,山东的革命工作遭遇了很大的苦难,消极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基层的干部战士中蔓延,更为严重是,当时山东党政军的高层领导人们,对斗争形势的认识并不统一,在对敌策略和群众工作的路线中存在着很多分歧,影响到了山东革命力量的战斗力。

当时在山东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的罗荣桓清醒得认识到了山东革命根据地面临的问题,他在1942年1月30日到2月2日,接连致电北方局和中共中央,希望中央派人来山东检查指导工作,统一干部们的思想认识。那么在当时的局势下,中央派谁去山东最合适呢?
在延安的领导们都想到了一个,那就是身在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就要返回延安的刘少奇。

刘少奇在1941年1月4月期间曾来过山东,领导过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斗争,对山东的形势十分熟悉,是去山东指导工作的最佳人选。刘少奇当时正在领导华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根据中央的要求,他在1942年春天正要从苏北前往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眼前山东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正好让刘少奇从苏北返回延安时,顺路去趟山东,解决那里的问题。
当时从苏北到山东,再去延安,一路上经过的大都是敌占区,日本人、国民党反对派、地方军阀的势力犬牙交错,形势十分复杂,刘少奇的行程极为危险。
远在延安的中央领导人们,对刘少奇同志的安危也十分惦念,毛主席曾专门致电给刘少奇和华中局,要求给刘少奇配备强有力的手枪班作为护卫,要有得力干部作为骨干沿途保护刘少奇的安全。

在1942年3月时,毛主席又专门发电报给刘少奇,告诉他中央正在调查沿路的封锁线情形,等调查好了,中央会发复电给他,主席希望刘少奇等收到复电后掌握了沿路形势再出发,这样更安全些。但刘少奇同志牵挂着山东的局面,他担心时间不等人,再耽搁下去山东的革命大局要遭受更严重的损失,因此他还没有等到复电,就在1942年3月19日启程,从苏北所工作的地方出发,来到了当时淮北区党委所在地周村。
在周村,同志们根据所掌握的路线情况,为刘少奇同志设计了过陇海铁路前往山东,进入鲁南地区到达八路军115师师部驻地的路线。

越过陇海铁路达到山东根据地,路途遥远,整条路线上有盐河和陇海铁路两道日军重点把守的封锁线,沿途有大量的日伪警备人员在互动,十分危险。熟悉当地情况的淮海区党委承担起护卫刘少奇同志去山东的重任,淮海区党委派出精干力量,提前调查了沿路情况,做了妥善的部署,他们挑选了可靠的交通员担任护送任务,在封锁线附近安排了可靠的武装力量为过路提供安全保障。
安排妥当之后,刘少奇在3月底出发奔赴陇海铁路线,他从苏北出发后,基本都是白天休息,夜晚赶路,有时骑马,有时步行,一路的行程十分紧凑。
赶路时,沿途都有可靠的交通员负责带路,各个干线交通站点的同志们也都动员起来,负责监控周边的敌人动向,一有异常情况就及时预警,武装交通队则负责监视沿路各个日伪据点的,控制敌人的警备力量。
在这样周全的安排下,刘少奇在出发的第三天就来到了陇海铁路,翻过铁路后又走了20多里,进入相对安全的鲁南革命根据地。

接着,刘少奇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山东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驻地山东临沭朱樊村,和山东党政军的各位领导汇合。此时的刘少奇顾不上休息,他时刻惦念着自己指导山东革命工作、团结山东革命力量的任务,马上开始着手系统地研究山东地区的整体情况。
工作作风扎实的刘少奇,和山东党政军领导同志、各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他通过在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调查访问、查阅研究山东党政军各方面资料报告等方式,很快就敏锐的发现了山东根据地的问题症结所在,开始布置针对性的措施。
刘少奇首先召集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建立了山东有力的政治军事统一领导中心,对山东分局、115师、山东纵队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在广泛的群众调查中,刘少奇发现山东当地的群众工作相对薄弱,不够重视群众的利益,针对这一缺陷,他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要求大家把群众工作摆在适当的位置。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山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人民从切身利益中感到共产党和革命斗争带给他们的利益,极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战热情,在群众的支持下,根据地的每座村庄都变成了坚强的堡垒。
从4月初到7月份,刘少奇在山东停留了4个月左右,经过他的检查指导,山东革命工作的面貌焕然一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迎来了关键性的转折。
关于刘少奇这段时间的工作,当时在山东担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的萧华同志,在《难忘的四个月》一文中回忆道:少奇同志以深刻的洞察力,高度的原则性果断地处理了山东问题,使得困难时期的山东形势迅速发生了转折。

从山东到延安的危险之路在安排好山东的各项工作以后,刘少奇就准备启程从山东前往延安。
山东革命根据地和延安远隔千里,中间要通过很多敌占区,比从苏北前往山东要更为凶险。
山东的同志们商议了很久,决定让刘少奇同志从山东滨海区出发前往鲁西,通过津浦铁路线和微山湖后,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再转道去延安。

从滨海去鲁西的路程几百里,要经过敌人层层封锁线,特别是津浦铁路线上有日军重兵把守,在这段路程上负责保卫刘少奇的就是日后鼎鼎有名的鲁南铁道游击队。山东分局的同志们很担心刘少奇路上的安危,决定加强他身边保卫的武装力量,当时研究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派主力部队一个营护送,另一个由鲁南铁道游击队小部队化装护送。
大部分同志都建议刘少奇选择第一个方案,这样安全更有保障一些,但刘少奇同志不愿意为他一个人影响到主力部队,坚决选择了第二个方案,他就像一个普通战士一样打扮,踏上了去往延安的危险路程。
接到护送命令后,铁道游击队制订了详细的过路计划,一路上,他们派出七八个游击队员打前站,游击队的政委杜季伟和大队长刘金山则带着几个中队长和指导员,还有十几个精干队员,保护刘少奇同志跟在后面,和打前站的队员们隔着几里路。
前面一旦有交火或者危险情况,他们可以保护刘少奇同志撤往安全的地区。
在晚上赶路,到达津浦铁路附近后,他们找到附近群众基础比较好的村庄,先隐蔽起来。

游击队员们在白天侦察了津浦铁路线两侧的日伪军活动情况,找寻合适过路的地点,通过分析侦察得到的情报,了解铁路情况的铁道游击队最终决定,把穿越铁路的地点选择在临城(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到沙沟(今薛城区沙沟镇)之间干沙河处的一处涵洞。涵洞是在铁路下方的,刘少奇同志等人从这里通过的话,暴露的可能性要比在路面上小很多。
鲁南铁道游击队一直在周边地区坚持抗日,当地的日伪军对他们是又恨又怕,有些伪军军官出于畏惧心理,甚至和铁道游击队私下有些联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鲁南铁道游击队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威慑力,在过路当天派出队员前往距离过路地点最近的日伪据点,给据点里的伪军队长送上一份礼物,告诉他们游击队今晚有几个朋友要过路,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游击队留下一位队员负责监视据点,天黑后,游击队的侦察排和长枪队率先启程,选择合适位置,对过路处附近的炮楼、据点方向和连接村镇的道路实施监视和警戒。一切就绪后,游击队带着刘少奇一行人迅速穿过涵洞成功通过津浦铁路,奔赴微山湖。
日军正在微山湖西进行扫荡,因此到了微山湖上,当地的革命力量微湖大队安排了船只,带着大家进入芦苇荡隐蔽,等扫荡过后再行动。
此时,湖西军分区也安排了7条船前来接应,他们帮助刘少奇一行安全通过微山湖,在微山湖与邵阳湖连接的浅水滩上岸,接下来刘少奇跨上战马,在湖西军分区骑兵连的护送下继续前进。

穿过湖西地区后,刘少奇一路经鲁西南,安全抵达了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内),准备通过平汉铁路线进入太行根据地。虽然从山东根据地安全抵达了冀鲁豫军区了,但接下来的路程依然危险重重。
首先要从冀鲁豫军区通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到太行根据地,再从太行根据地通过白晋铁路封锁线前往太岳根据地,然后再过同蒲铁路到晋西北,这才进入比较安全的地区,可以跨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
此时冀鲁豫与太行根据地之间没有绝对可靠的交通线,想要安全通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并不容易,沙区办事处的同志们对周边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后,准备带刘少奇走一条秘密交通线。

当时在平汉铁路上有一个协王村,由一名伪军王自全(又名王治全)负责此段的封锁任务。八路军争取到了王自全的帮助,在他所辖地区建立交通联络站,形成了一条秘密交通路线。
为了保护这条来之不易的交通线,只有师及以上干部才能使用此线通过平汉铁路,刘少奇同志在同志们的护送下,以山东大学教授的身份和赴太行山参观的名义,通过这条交通线安全通过了平汉铁路封锁线,接着抵达了太行根据地边界。
从太行根据地前往太岳根据地,同样有一条日军控制的封锁线,那就是山西襄垣境内的白晋铁路。

负责这段路程的保卫工作的是襄垣县委,他们安排了当地民兵和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路时间选择在1942年10月19日,因为事先得到消息,周边的日伪军队要在那天出动进行扫荡,白晋铁路线把守兵力空虚,是过路的最佳时机。当天,刘少奇一行抵达过路地点,但附近日伪军队并没有出动扫荡的迹象,带队的同志们当机立断,分派两支游击队和民兵组成的队伍,在日军据点不远处开枪,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枪响之后,果然引出了铁路周边的日军军队,他们就埋伏在距离过路点不远处的河滩上,原来日军本来计划今天扫荡,但发现民兵部队在向这边行动,日军担心民兵要偷袭据点或者破坏铁路,就安排一部分日军在据点死守,一部分埋伏在铁路附近,这部分埋伏的日军正好被我们的枪声引了出来。
眼看时机已到,刘少奇一行就赶紧通过了白晋铁路,抵达了太岳军区司令部驻地山西沁源阎寨村。
刘少奇一行在太岳根据地停留了一段时间,为通过同蒲铁路前往晋西北做好准备。
一路行来,已经多次通过了敌军的封锁线,但接下来最后这段行程依然并不轻松,因为过了同蒲铁路到晋西北,要横跨一百五十余里的晋中平原,那里密布着日军的据点和碉堡,可谓是危机四伏。
经过研究,护送队最终决定先武装护送刘少奇过同蒲铁路,后由晋西南工委依靠群众掩护通过晋中敌占区,在敌占区,刘少奇同志将化名许行仁,装扮成一名商人。

顺利通过同蒲铁路封锁线后,已经提前等候在那里的同志们,用自行车载着刘少奇一行前往汾河渡口,连夜渡过汾河后,刘少奇一行一路急行,安全抵达了平遥仁庄,在那里隐蔽起来。接着挡在刘少奇一行通往陕甘宁边去的,就是日军最后一道主要封锁线:太(原)汾(阳)公路。
在护送人员的安排下,刘少奇化装出行,不乘交通工具也不骑马,不走容易被伏击的大路,通过不好走的小路快速行军,迅速通过了太汾公路,终于在1942年12月上旬抵达了西北区党委所在地山西兴县。
接下来的行程就相对安全了,刘少奇一行跨过黄河进入陕甘宁边区,在1942年年底抵达了延安。
1943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新年晚会,一并欢迎刘少奇克服重重困难,安全抵达延安。

参考文献:《1942年刘少奇的山东之行》,《山东档案》,2019年12月
《1942年刘少奇返回延安之行》,《党的文献》,2020年第6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1:53 , Processed in 0.00860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