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去世前10年,身体就已发出预警信号!4个指标和寿命息息相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4:13: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去世前10年,身体就已发出预警信号!4个指标和寿命息息相关                                                                                 2024-05-04 18:19                                                    发布于:广东省
   
                                最近,小九在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
我今年50岁,上一任丈夫在10年前离开了我。之后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比我大了18岁,开始时我也很介意年龄,但他的真心感动了我,在我45岁那年我们俩结婚了。本以为可以携手走到老,没想到上个月丈夫又突发心梗,永远的离开了我。
接连经历了2次另一半离世令我十分难受,这到底是为什么?难不成真的有克夫这一说吗?
一、为啥有些老年人过了70岁,没几年就去世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古时的人们一般会将70岁作为寿命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普遍较差,能活到70岁以上的人十分少见。
然而现阶段,虽然预期寿命得到了很大提升,活到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十分多见。但在这个阶段,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是会大打折扣,也有不少在过了70岁之后没几年就离世了,这是为什么呢?
人在过了70岁之后,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明显感觉衰老,其中心理衰老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很多老年人在这个阶段会感觉情绪不稳定、经常抑郁不安,心理上的问题会给身体状态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很多老人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变大,被时代所抛弃,产生自我厌弃感。
并且,人在上了年纪之后家里的主心骨会发生改变,一些老人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觉得自己不仅不被社会所需要,连家庭也不再需要。在强烈的落差感下,身体也可能会出问题。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罹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癌症等,这些疾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
二、寿命短的人,这4项指标通常不太好
《英国医学杂志(BMJ)》曾刊登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人在65岁左右身体的运动机能会明显下降,死亡率也会随之而增加。
而在衰老来临时,身体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研究总结了4个信号,发现身体有这几个症状,说明衰老来了。
1、坐站能力变差
坐站能力与下肢韧带的柔韧性以及膝关节健康程度息息相关,坐站能力好的人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的风险更低,寿命自然也更长。反之,坐站能力差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下肢功能障碍风险,可能让预期寿命也受到影响。
2、握力明显减退
握力与心脏的水平有直接关系,心脏功能好的人握力也会好一些。当心脏功能下降时,心输出量也会下降,进而容易影响到各个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
3、步行速度变慢
走路需要四肢、心肺的共同支持,走路速度快慢充分说明心肺功能的强弱。走路速度慢的人,说明心肺功能较差,出现威胁生命疾病的风险也会高一些。
4、日常活动困难
日常活动可反应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连正常的穿衣、洗漱以及上厕所等都受限的话,说明肌肉力量下降严重,与肌少症、老年痴呆等的发生存在关系。
三、真有长寿饮食?最新研究:这么吃,或能延寿10年
不少老年人在日常会选择饮食来养生保健,但具体吃什么却没有明确的概念。有研究发现,这么吃或能起到延寿10年的作用。
2023年《自然》子刊《自然食物》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任何时候改变饮食模式都不晚。如果是40岁的中年人群,从现在开始保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最高或能获得预期寿命延长10年的作用;即便是70岁的老年人,改变饮食模式也可以增加预期寿命。
研究中提到的长寿饮食特点为少吃含糖饮料、红肉、鸡蛋、加工肉类以及精制谷物,可适当多吃水果蔬菜、白肉、鱼肉、全谷物、牛奶、坚果、豆类。具体来看,多吃坚果、全谷物以及限制含糖饮料是提高预期寿命最有效的途径。
根据不同食物的摄入量,研究人员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长寿饮食模式、中位饮食模式以及不健康饮食模式,40岁开始从中位饮食模式转换成长寿饮食模式,男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会延长3.4年、3.1年;如果是从不健康的饮食模式转换成长寿饮食模式,预期寿命则会分别延长10.8年、10.4年。
即便是70岁的人群,将饮食模式从不健康的转换成长寿的,男女性的预期寿命也能分别延长5.4年、5.0年。
长寿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改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同时要注意定期体检,这样一来有很大的希望可以获得长寿。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15:07 , Processed in 0.0077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