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3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画家刘光贤作品欣赏(组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21:08:36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测幽微”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根源》,它是指推测社会和自然界不明显的道理或规律。我在本文中却引申为画家尽微的表现来自精勤的观察、适度地把握对象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实质,一丝不苟的描绘与盎然的诗意浑然契合,相得益彰的艺术创作践行活动。

—— 题 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3#
发表于 2016-5-27 22:36:00 |只看该作者
翰墨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2#
发表于 2016-5-27 15:33:59 |只看该作者
欣赏名家名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16-5-26 21:15:10 |只看该作者

来源:人民美术网   


        

  刘光贤,字翰月,号师虎堂主人,自由专业画家,1963年生于四川彭州,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顾问,北京巴蜀书画院特聘艺术家、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蜀风画院院长、并在台湾、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并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16-5-26 21:14:3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9#
发表于 2016-5-26 21:13:49 |只看该作者

  《朝晖·当代国画实力派精品图卷——刘光贤画选》即将出版问世了,在此我写下以上读后感作为“序”,不是专为画家评功摆好,而是作为主编想借此告诉“正行进在路上”的刘光贤先生一句心里话:路更长,需攀援!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为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8#
发表于 2016-5-26 21:13:07 |只看该作者

  其作品既有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现时性,又有着“借古以开今”的永恒性。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领袖人物安格尔在《论艺术》中说:“世界上不存在第二种艺术,只有一种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光贤的创作实践让读者读懂了传统、现代、承继、创新、真工实能、神测幽微的关系。说实话,画家的工笔画迹简意淡而典雅,细密精致而臻丽;画家的写意画形散而神不散,焕烂而求备。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唯有孜孜以求的中国画家们的锲而不舍的勤谨探求,中国绘画艺术才能永葆厥美,生机无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16-5-26 21:12:29 |只看该作者

4:4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再者,在我的认知里:刘光贤先生还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品味、自己的创新、自己的超越的画家。一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言:“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愿用自己锲而不舍的艺术实践宋诠释传统与现代、承继与创新、真工实能与神测幽微的至密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6-5-26 21:11:29 |只看该作者

  其写意画更是在聚精会神地描绘自然情态的同时,度物取真,写形传神,把自己的真情、真意、真性灵写入“加强‘神’的张力”的真艺术,不刻意于“我”而“我”自在,不刻意于“形”而“神”独有,读者读之,令人兴味无穷。如《赏秋图》《虎威》《山鸣谷应》与“牡丹系列”、“人体系列”等作品,光贤均突出一个“写”字,写形、写意、写景、写情,但画家是在取其表象之下的真,即物象之内在的个性特征,恰如荆浩所言:“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6-5-26 21:10:57 |只看该作者

  对艺术而言。“有我”则主观、个性解放、灵性自由;“无我”则客观、自我约束,心灵纯净。解决了“有我”与“无我”的矛盾,才为艺术审美的最终要求铺平了道路。画家刘光贤有着“圣人若镜”的理想,他以“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以求心之虚静,静了,也就“若镜”了,涤除玄览,杂念全消,深入观照。因之,他的作品或写自然之美,传递花鸟之神,或写物象形真,借情以畅神,均处于一种“有我”与“无我”的完美契合之中。其写意花鸟作品,更侧重于“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把“我”也当作物,其目的就是“全真”地阅见自然物象之美和“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营构之象”,从而追求“物”与“我”、“主观”与“客观”紧密相融的精神追求。如《暮雪》《冬情》《秋声》《晨霜》均为画家虎系列作品,栩栩如生的虎形象“象”之把握极准,画家具有绘画性又增加情韵的绘画技巧显露无余,“自然之象”的客体中又蕴育“人心营构之象”,即“意”有“我”情,“境”有“物”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21:39 , Processed in 0.0109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