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世间绝无仅有的伟大传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7 07:24: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世间绝无仅有的伟大传奇                          2024-06-06 18:00                                        

发布于:安徽省
   
                          

《红楼梦》,壮美深邃的文学“庐山”,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就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带有一定程度自传性质、具有相当纪实色彩的小说。如脂批指出“非经过者,哪能写得出?”等等。因此,小说中某些人物有生活原型,但此书“满纸荒唐言”,《红楼梦》又远远超出了自传体小说的范畴,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又远远超越了他们生活的原型,成为作者艺术再创造的、独特的“这一个”。

如对于贾宝玉及其象征物石头,脂砚斋明确地指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或曰“自寓”,但同时脂批又指出"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曾亲目睹者。”而文本中有些人物则完全是作者虚构的,是隐喻的载体,是具有寓言性质的艺术典型。如一僧一道、甄英莲等等。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风月宝鉴是一面镜子,有两面,正面为假,背面为真。文本呈现的是正面,正面的"假”,通过隐喻、比托等手法,又隐现背面的“真”,是隐真之“假”,是“写假则知真”的“假”。如果不能跳出正面,就会身在庐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文本“大旨谈情”,但脂批指出“此书表里皆有喻也”,因而这“情”,就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而是以男女之情作喻,相当于“色”,即世间万象,其中自然包含政治权力。试举一例,第三十四回,宝玉因种种“不肖”大承笞挞,差点送命;宝钗和黛玉分别探视,其中有如下脂批:"天下古今英雄同一感慨。”、“英雄失足,每每至死不改,皆犹此耳。”、“不避嫌疑,不惜声名,破格牵连,诚为可叹,着实可怜。”如果是简单的男女怜爱之情,没有隐喻,这些脂批岂不莫名其妙?

如果不必追究隐喻,只看风月宝鉴的正面,可以以物理时间观照文本时间。文本呈现的是末世哀歌,正如脂批指出:“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其后的部分"迷失无稿”,真实原因应该是为避“文字狱”之祸,因为在接近第八十回的第七十二回,脂批指出,"一提甄家,盖假事将尽,真事将显”;第七十四回,对于甄家被抄,脂砚斋又批道"奇极!此曰甄家事”。

《红楼梦》毕竟是天才创作的伟大小说,其中固然有作者自身经历的艺术再现,但更多的是作者的艺术创造和虚构,又用荒唐的"一番梦幻”展现。楔子中,石头上的偈诗写道“此系身前身后事”;第一回,甄士隐听跛道对癞僧说,“你我不必同行,三劫后,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脂批又指出:“佛以世为劫,凡三十年为一世。三劫者,想以九十春光寓言也”。

因此,在"表里皆有喻”的“一番梦幻"中,时间也是隐喻,而且打破了物理时间的界限,时间既是现在又同时融合了过去,或者融合了未来;人鬼可以共舞,人神可以并存,文本中的形象既是鲜活的人,又可能同时是鬼或是神。文本的时间,是独特的“梦时间”,文本更像是一部寓言性质的小说,处处有隐寓。

《红楼梦》,世间绝无仅有的伟大传奇,书外有书,是“大书、特书”。风月宝鉴正面,是"大书”;风月宝鉴背面,是书外书,是"特书”。如人有两足,鸟有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书”,大旨谈情,石头和神瑛侍者"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下凡造历幻缘,迷陷于情,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终开悟,从"空"中来,又回到“空”中去,其中既有对人情世态栩栩如生的摹画,又有作者超凡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智慧的深刻展现,是“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的心血结晶。

但此书并不空,作者也不空,否则世间便无此传奇。文本中的人物,时不时闪现作者的影子,如薛宝钗,罕言寡语,安分随时,是"花香袭人正意”(第八回脂批),“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自能安”(第七回脂批),在自安中也有一颗昂扬的心,期待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史湘云"寒塘渡鹤影",历经坎坷,却"自是霜娥偏爱冷”。虽然同入"薄命司”,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使是无头之身,也要悲壮地舞出生命的精彩。

而书外书、“特书”,用融合了过去、现在、未来的独特的曹氏文学的"梦时间”,以"三春”和"三秋”隐喻“九十春光”,隐晦地以胤礽为中心,既呈现了自己家族的兴衰史,又几乎神不知鬼不觉地暗写了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近百年清史。

作者:郭进行,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8 20:46 , Processed in 0.0075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