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庄子》:一个人内心强大到可怕的七种境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9 06:31: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金山 于 2024-11-9 06:32 编辑

《庄子》:一个人内心强大到可怕的七种境界                                                               2024-11-05 10:30                                        

发布于:山西省
   

  

知其不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


作者: 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在古代读书人的口中,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
“得意学孔孟,失意学老庄。”
人在春风得意时,去读孔孟著作,便不会太过得意忘形,从而失去分寸,行差踏错。
而身处失意困顿之时,最应该捧起的一本书,就是《庄子》。
庄子超脱的智慧,广阔的胸怀,可以让人在失意时,找到心灵的支撑,不至于失去自我、一蹶不振。
读懂《庄子》你就会明白:
原来世上竟有人的思想境界,能高到超越生死,超脱一切困境。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根本不会为名利所扰、为世事所困。
人生万般烦恼,对他们来说,皆似浮云。
1
面对得失:

得失随缘,万事随命

《庄子·田子方》里讲过一个故事。
楚国大臣孙叔敖,曾三次荣居相位,又三次惨遭罢免。
但无论境遇如何变迁,他始终不为所动。
别人问他:为何你上任时没见多高兴,被罢免时也没见多失落呢?
孙叔敖回答:当不当官不由我决定,我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无忧无虑,至于人生起落,又何必纠结呢?
境界高深的人,从不会被得失所扰。
在他们看来,富贵功名、荣辱得失,都是命中定数,非人力所能更改。
于尘世而言,我们也都只是匆匆过客,来时无法拥有,走时也无法带走什么。
既如此,或得,或失,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分别?
倒不如洒脱一点,看淡一切,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任由生命里的一切自由来去。
那么即便我们有朝一日深陷得失的漩涡,亦能不被其裹挟,活得自在洒脱。

2
面对好坏:

一切为我所用

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世人皆以为,只有那些看似有用的东西,对我们才有价值。
但在庄子看来,世俗认为无用的事物,也可为我们所用。
《庄子·逍遥游》里讲过一棵樗树的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樗树,树干臃肿,树枝蜷曲,虽然很大,却是大而无用。”
庄子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悠闲地在树下徘徊,逍遥地在树下躺卧,它给你遮风挡雨,怎么还不算有用?”
其实这世上,根本没有一无所用的事物。
只不过很多人一叶障目,发现不了一件事物真正的价值。
就比如人生中那些苦痛的经历,内心脆弱的人遇到它们,就只会抱怨连连,感叹人生无望。
而内心强到可怕的人,只会把那些都看做是成长的阶梯,满怀信心地去迎战一切困难。
正所谓,一切经历,皆是成长。
只要你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发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那么这一切,都将丰富你,成就你,让你拥有更丰盈的人生。

3
面对孤独:

人唯孤独,方能出众

庄子《逍遥游》里有一只大鹏,想飞到南海去。
蜩与学鸠看到了,嘲笑它不自量力。
大鹏没有在意它们的议论,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终于等到六月风起,它独自乘风而去,欣赏到了高空辽阔的风景。
大鹏的经历,其实也是庄子一生的真实写照。
庄子所处的时代,污浊黑暗,所以尽管过得贫困潦倒,他也不愿出仕做官,只愿隐居。
他在山野间耕作,与鸟兽为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虽然生活贫困,但庄子的内心却不沾染世俗的污秽,达到了精神的自由。
庄子感慨道: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孤独让我们走向高贵,孤独也让我们走向自己。
那些害怕孤独,盲目追求合群的人,最终只会淹没于人群里,泯然众人。
而那些强到可怕的人,永远忠于内心,永远不会被世事的纷繁所困。
他们享受孤独和自由,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4
面对名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在先秦诸子之中,庄子怕是最穷的一个。
可当楚王派人来请他出任相国时,他却一口回绝。
他说,他宁愿做一只在泥水里撒欢的乌龟,也不愿被人供奉在庙堂之上。
后来,庄子的好友惠子,在梁国做了相国。
庄子前去拜访,惠子却十分担心他来抢自己的相位。
庄子就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有一种叫做鹓雏的鸟,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而猫头鹰抓住了一只腐鼠,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喝’的响声来护住自己的食物。
而今天,你也用梁国来吓我吗?”
在庄子眼中,所谓权势官位、功名利禄,不过就像那死老鼠肉。
他不屑要,也不愿被其拘束,因为他是吸风饮露非梧桐不栖的凤凰。
世间的绝大多数人,其实一生都在被名利拿捏。
穷困潦倒时,就怨天尤人;飞黄腾达时,又担忧落魄,怎么活都不称心。
要知道,一生短暂,若是为了名利如此自苦,便丧失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不如像庄子一样,做一个内心强到可怕的人。
放开对名利的执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也能超脱于外物,活得无拘无束。

5
面对无常:

看透无常,一切都是寻常

庄子《知北游》里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所遇到的,所拥有的,没有一样会是恒常的。
因缘聚散,成败得失,终究会随着命运起起落落,谁也左右不了。
诗人黄庭坚,从小便是天才,19岁就夺得乡试头名,随后高中进士。
他的人生,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
但很快,他就因为深陷党争,被贬谪出京。
面对这种人生落差,黄庭坚接受得很快,还写下来“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来表明心迹。
黄庭坚的好友苏轼,与他的命运也很相似。
苏轼也是天纵奇才,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后来通过科举取士以后,还颇受皇帝赏识。
但如此顺利的人生开局,也抵不过无常的命运。
苏轼中年以后,因为朝中小人的诬陷,被一贬再贬,最后还被贬到了海南。
但苏轼并不抱怨,还说:“九死蛮荒吾不悔,滋府游绝冠平生。”
这些内心强到可怕的人,藐视一切跌宕。
在他们看来,万般无常,皆是寻常。
今日的风光,不代表明日的风光;此时的落魄,也决定不了以后的境遇。
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哪怕世间风起云涌,我们亦能坐看风云,守住一隅岁月静好。

6
面对生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庄子》一书中,讲过一个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却不伤心,反而敲着瓦缶唱歌。
别人不懂为什么,就问他缘由。
庄子说:“我妻子的生与死都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现在她已经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间,那我何必还要悲伤呢?”
庄子将死亡视为一种天道,所以面对妻子的离去,他表现得平静而坦然。
其实,世间万事万物,有生就有死,死亡之后又能孕育着新生。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从不会因为生死而恐惧或担忧。
他们已经看透了生死之间的真相,将生死视为平常之事。
生死之外的琐事,对他们来说更是微不足道。
而我们所有人,亦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至少可以决定,这一生怎么爱,怎么活。
顺其自然,淡看生死,我们才能不辜负此生,过好每一寸时光。

7
面对生活:允许一切发生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庄子》里非常经典的空船故事。
有一个人乘船渡河,发现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艘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人生中的很多挫折、破事,就像这艘撞上来的空船。
它要撞上来时,你再如何抵触,都改变不了它的轨迹。
可是你若放平心态,坦然接受,它其实也对你产生不了多大的伤害。
所以与其对着一艘空船生气,还不如强大内心,允许一切自然而然发生。
就像庄子说的: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凡事顺其自然,命运给予什么,就接受什么。
不内耗,不对抗,带着一颗从容的心处世。
无论遇到再糟糕的事情,你也能扭转乾坤,让它在忧患的凡尘里开出一朵花。

《庄子·应帝王》里有言: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心境高深的人,本性从容,心无挂碍,故能穿梭世间,不被外物所伤。
你我若想达到如此心境,也应当以此标准修炼自己。
像庄子一般,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不伤于世。
那么世间纵有万般挫折,也不足以在你的世界里掀起风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7:55 , Processed in 0.0088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