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老人的自述: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0 07:24: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老人的自述: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                                                                               
2025-01-08 09:30                                        

发布于:天津市
   
      很多人都曾畅想过自己的老年生活,每天喝喝茶、逛逛街、跳跳广场舞、再看看自己的子孙后代,可随着社会的节奏逐渐加快,很多工作繁忙的人都选择将自己的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
那么你想象中养老院中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是每天和一群同龄人谈论自己曾经的过往?还是每天晒晒太阳看看曾经没时间看的电视剧或电影?
而现实中的养老院却是一群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帮助,每天和身边的人聊天早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有新的人来或是谁的子孙亲人来看谁了。
剩余的时间如同在牢笼中一般,没有其他人的帮助,只能定点外出晒晒太阳,到了时间就会被搀扶甚至是推回房间中,一起聊天聊得还不错的人,很可能明天就会离开这个世界。

养老院也不再是颐养天年的欢乐场所,反而更像是停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站,甚至在某些小型养老院还存在打骂老人的恶劣现象,但因为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是无儿无女,即使是身体和心灵受到了伤害也无处宣泄。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老人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自述,并且也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中。
未来的必然趋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曾经的一切几乎到现在都已经彻底变了样,养老院的出现和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似乎也逐渐地成为必然。
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每个人吃穿用度的成本也一直在升高,这也导致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工作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资本,但是现在几乎只有很少的人能够通过工作赚取到足够一家人生活的成本了。

这也导致社会中家庭主妇的存在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校里还不需要特别操心,可年龄已经逐渐大起来的父母,却越来越需要人24小时的贴身照顾。
可大部分人在工作的情况下是无法很好地照顾到父母的,即使父母和自己一直住在一起,在工作时间父母的一些需求,却仍然得不到满足。
也有一些老人在老年时选择自力更生的生活,可身体的突发情况或是一些意外,让这些老人也没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年迈的父母送到养老院中生活。
虽然这给生活增添了一定的成本,却也能够给老人足够的照顾,这样的情况在我国虽然还比较少见,但在完全适应城市生活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了这个赡养老人的方式。
而在其中也不乏一些农村的老人,有一位老奶奶的儿女都在城市中成家立业,老人并没有选择和儿女一起居住,而是选择回到老家独自生活。

这位老人的儿女们虽然都很忙碌,但是也总会挤出时间来看望老人,特别是在遇到节日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十分热闹,这也让这位老奶奶非常的高兴。
虽然儿女不能一直在身边陪伴自己,老伴儿也早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这位老人仍然在自己小院的一亩三分地里过好了自己的生活,每天在小院里晒晒太阳打理一下自己种的蔬菜,每天也都轻松惬意。
直到有一天,这位老人不小心在家里摔了一跤,虽然身体并无大碍却让儿女们不再放心老人独自生活了,可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无法兼顾好照顾老人的情况。
最终在大女儿的提议下,将老人送到了一家养老院中,即便老人极不情愿前往养老院,可还是答应儿女先去住一阵子试试,于是这位老人便住进了养老院。
可在养老院中的条件虽然比较好,工作人员的照顾也非常的贴心,但是老人却再也感受不到自己在老家生活的惬意了,养老院中的作息时间及外出规律都有规定,这让老人非常的不适应。

儿女们一开始也经常来看望老人,老人也多次提出想要搬出养老院回老家居住,儿女们一开始也只是认为老人才到养老院不适应,也没有放在心上,可慢慢地就觉得老人是在无理取闹。
其实儿女认为老人在养老院中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这样自己多花点钱也没有问题,但是却忽视了老人自己的意愿,很多老人可能只是想能够自己过轻松惬意的生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现象可能还会增多,不过相信在未来这个问题也会逐渐地被重视起来,养老方式也会增加和不断的完善。
无后老人处境更加艰难
进入养老院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无儿无女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社会中同样屡见不鲜,有些老人一生都没有结婚或是结婚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生育后代。

而且这些老人也都计划好了,准备在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便住进养老院中度过余生,有一位大爷就是如此,在年轻时经历过丧偶的痛苦之后便再也没有婚配。
年龄大了之后身边也没有人照顾,干脆就将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用房子的租金来支付自己住进养老院的费用,这位大爷在进入养老院之前还畅想着自己在养老院的惬意生活。
可当这位大爷进入养老院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象太过美好了,在办理手续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表现得非常热情,然而在大爷住进去之后工作人员的态度反而没有多么友善了。
对待那些家中有子女的老人,工作人员还非常的热情友好,可同样的事情到了没有子女的老人身上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反而就会非常的恶劣。

甚至老人们稍有反驳,工作人员就会拿这些老人没有儿女出来说事儿,让这些没有子女的老人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像是自己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一样在这些工作人员面前抬不起头来。
特别是工作人员毫不掩饰的态度,更是像一根刺一样不断地扎着老人们的心,自己花钱是想要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安享晚年的地方,可每天却要遭受这样的心理伤害。
虽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也不能忽视在社会上的确有这样一群老人还在遭受着来自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伤害,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还有比这些老人生活上还要困难的老人。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思想非常浓厚,但是仍然也有老人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者突然的变故,导致自己一生无儿无女,自己除了种地没有任何其他的生活来源。

这些老人的生活只能依靠同村人的帮助和自力更生,虽然国家现在对这些老人的补助都有所提高,但是这些老人在生活中仍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已经是深深地印刻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意识中的思想,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会出现没有子嗣后代的老人,而且因为生育成本和压力越来越大,更多人选择不生孩子。
再加上中国老人内心深处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不给孩子添麻烦的固有思想,大部分老人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主动前往养老院生活,这也是近年来养老院逐渐发展的原因之一。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养老需求很可能是会呈上涨态势的,这也意味着现有的养老方式和养老体系是不足以支撑未来的需求的,同样的养老行业也需要一定的进步和完善。

老人为何会发出感叹
正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养老院和子女对老人感情关注的不够,以及对养老院老人管理的方式存在问题,才会有老人发出感叹: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
一位老人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时间繁忙,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增添麻烦,于是便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本以为在养老院中有更多的同龄人,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在这位老人才进入养老院时,也的确有很多的同龄老人找他聊天,可很快陌生感所带来的新鲜感就消失殆尽了,因为老人的经历都是很丰富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和脾气最终也都归于平淡。

每天的生活就像是按部就班一样,早上起床后开始洗漱,到了时间开始吃早餐,餐桌和学校的食堂差不多,可在吃饭时基本上不会有人说话。
一是大家都住在一起没什么可以聊的新鲜事,同时不少养老院也害怕老人在吃饭时说话噎住,甚至规定老人不能在吃饭时说话,而且早餐吃得太多也都非常清淡。
这样一顿早餐除了补充身体的能量外已经没有了任何其他的意义,自然也就更不会有家的感觉,接着有的老人选择走出室内出去晒晒太阳,有的老人则选择留在室内看看电视。
大多数的养老院是没有单间的,这也就导致老人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想法,即使是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会和其他人一起看下去,甚至有可能两个人都不喜欢这个电视节目,却误以为对方喜欢看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

或者走出室内找个阳光好的地方晒晒太阳,即使这些老人会选择一个阳光绝佳的地方一起晒太阳,可他们之间几乎是不会聊天的,因为这些老人大都抱有一个情结。
这个情绪就是来到了养老院就是等待迎接生命最后的一刻,久而久之这些老人便会不再对生活抱有太多的希望,无非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多来看看自己。
可是儿女的工作都很忙,否则自己也不会到这里来,于是乎这种暮气沉沉的情绪几乎感染了整个养老院的老人,这种情绪和气氛一旦形成,几乎是没有办法能够消除的。
甚至还有些老人会因为在这种绝望的气息中崩溃而选择自杀,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惊讶,但事实是这种事情绝非个例。
老人的感情随着身边好友的逐渐离去,也会逐渐变得脆弱起来,可能很小的一件事情就会让这些老人情绪崩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长期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有40%患有抑郁症,11%有自杀倾向。

其中法国7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率是最高的,而美国这个老人住养老院人数和概率都很高的国家,老人的自杀率也是居高不下,在2017年美国发生的4.7万例自杀案件中,老人占比最高,约有8500例。
正是因为这种暮气沉沉,根本没有任何正常生活该有的状态,才会让这位老人发出“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的感叹,但是因为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主要的是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老人即使不情愿,但还是本着不给孩子添麻烦的想法,决定前往养老院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然而在到达养老院后却又根本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又或是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最终也成了日薄西山其中的一员,养老不再是养老,反而成了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的降临。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面对这样的景象你又会怎样呢?或许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距离死亡太远,根本不能体会这样的感觉,甚至可能会释然地说一句就这样不是也挺好的嘛。
可能当你能感觉到死亡真的离你很近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仍然也是会选择挣扎,那么这件事情真的无法解决吗?
其实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应该相应地考虑彼此的真实感受,老人要多考虑孩子的境况,而孩子也要更多地考虑老人的情感需求,让彼此都能够安心一些。
社区养老或许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即社区内有养老需求的人,可以一同出资在社区内养老,这样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地方生活,也能够很方便地看到家人。
如此一来内心的孤独和情感需求也都能够被完美地解决,而在外工作的人也可以非常放心老人的情况,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5-1-12 05:13:12 |只看该作者
尊敬老人,
不仅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
更重要的,
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5-3-13 05:11:27 |只看该作者
尊老爱幼喜笑颜开,
知足常乐永葆青春。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22:46 , Processed in 0.0095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