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欺骗了世人的眼睛近百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14 07:36: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欺骗了世人的眼睛近百年                                                                               2025-07-11 13:16                                        

发布于:天津市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留原意,稍微丰富细节,同时总字数变化不大: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诗句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情感纯净,诗人形象高大,才情横溢,令人无限向往。
初次接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总觉得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神作,而徐志摩本人也成了我心中的文学偶像与明星般的存在。

随着时间推移,阅历渐长,人性洞察加深,对徐志摩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后,才慢慢意识到,曾经的认知其实是浅薄且片面的。今天,不妨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这位才华横溢却命途多舛的诗人,以及他那富有传奇色彩却短暂的人生。
---
青年才俊徐志摩及其作品
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和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期间改名为“志摩”。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亦是新月诗社的重要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随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就读。1918年前往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银行学,1921年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政治经济学。两年间,他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尤其是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徐志摩创立了新月社。1924年,他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后来又先后在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30年,辞去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他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

徐志摩的三段重要情感关系
原配妻子张幼仪,是当时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张嘉璈的妹妹。1913年,张嘉璈拜访徐家,见到16岁的徐志摩,便对这位未来的妹夫颇为满意。遵循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模式,促成了徐张婚事。
梦中情人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是我国著名的女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她的代表作品包括《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人熟知。
爱情替补陆小曼,是近代著名女画家,精通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过五幕话剧《卞昆冈》。她文采斐然,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卓越的文字修饰能力。
---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封建婚姻
面对这段婚姻,徐志摩起初极度抗拒。他受新式教育影响,反对包办婚姻,甚至看过张幼仪的照片后直言其为“乡下妹”。
然而两年后,他仍无法逃避现实,与比自己小三岁的张幼仪结了婚。
事实上,张幼仪性格温婉,乖巧懂事,外人眼中她是贤良淑德的妻子。唯一不足的是,她并非徐志摩理想中的伴侣,从小生活在深闺,举止拘谨,这恰恰令他感到不耐。
虽名义上成了夫妻,生活中却形同陌路。张幼仪怀孕生下长子徐积锴,但徐志摩对她依旧冷淡,常找借口避开家庭。
后来,他远赴海外求学,甚至将妻子召到剑桥,只是希望她能帮忙料理生活琐事,而非表达对爱情的眷恋。
在异国他乡,张幼仪遭受冷眼,徐志摩还带着小情人当面炫耀,最后竟要求离婚。当时她怀有二胎,徐志摩甚至无情地要求她打掉孩子。
张幼仪坚决拒绝,拒绝堕胎,也拒绝离婚。后来在哥哥的帮助下,她辗转德国生下次子。徐志摩不断寄去离婚协议,最终在无奈之下,她签字结束了这段长达七年的婚姻纠葛。
这位原本被视为伟岸的诗人形象,瞬间染上了负面色彩,令人心生不满。
---

异乡邂逅:梦魇般的林徽因
在剑桥求学期间,徐志摩偶遇到欧洲考察的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二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
徐志摩因此经常造访林家,也因此认识了才貌兼备、接受西方教育的林徽因。她虽比徐志摩年轻许多,却气质灵动,才华横溢。徐志摩对她一见钟情。
当时林徽因只有16岁,面对才子的追求,自然难以抗拒。

林长民得知后,极力阻止,带女儿回国避开徐志摩。
徐志摩单身后,急忙买票回国,准备继续追求林徽因。可惜的是,他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订婚。
尽管如此,徐志摩并未放弃。他频繁插足二人约会,甚至惹恼梁思成。梁思成在图书馆门上贴出字条“情人不愿被打扰”,徐志摩这才无奈退场。
见徐志摩为自由爱情苦苦追求却失败,令人不免感叹:为何为一段未果的自由爱情,舍弃了可能的圆满家庭?或许,这正是当局者迷,也是自由主义的复杂一面。
---
乏味生活的调味剂:爱情替补陆小曼
然而,徐志摩的情感生活并未因林徽因的拒绝而沉寂。
一次聚会中,他结识了当时已婚的陆小曼。陆小曼的丈夫王庚,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回国后在军中任要职,同时也是徐志摩的好友。
王庚工作繁忙,性格严肃,生活枯燥,甚至连妻子陆小曼也感到难以忍受。
陆小曼才艺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典型的名媛和社交名花,经常活跃于各种上流社交场所,追求高雅有趣的生活。
两人因兴趣相投逐渐走近,感情迅速升温。
后来,王庚被调往哈尔滨,夫妻两地分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交往创造了便利条件。经历诸多波折后,二人最终成为合法夫妻。
然而,陆小曼的奢华生活令徐志摩大感吃惊。她对物质有极高要求,出门必坐六人大轿,常年出入戏院与赌场。据统计,她每月的开销可抵上百个普通家庭一年收入。
尽管徐志摩家境殷实,但因与家中关系紧张,积蓄不多,难以满足陆小曼的开销。他不得不频繁授课,拼命赚钱。
---
在生活的重压与内心的空虚中,一个男人常常怀念那些最美的回忆,不论是山水湖光,还是梦中情人,都是心灵的慰藉。徐志摩亦是如此。他怀念着心中的“白月光”林徽因。
1931年11月19日,他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意欲探望林徽因,谁知天意弄人,飞机失事,全员罹难。
就这样,一位伟大诗人,带着对张幼仪和子女的愧疚离去;怀着对林徽因难以割舍的思念天人永隔;以及对陆小曼的浪漫与放纵追悔莫及。或许这些皆是猜测。
---
个人看法
就爱情而言,徐志摩的每一步选择都带有自负成分。虽他追求真爱和自由,理应得到尊重,但他忽视了道德的底线。
然而,他的文学成就仍让我十分喜爱,尤其是《再别康桥》,那份淡雅与情感,始终陪伴我左右,难以忘怀。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立场。)
---
需要我帮你调整哪部分细节或语气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7-30 20:28 , Processed in 0.0072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